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1019865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 年)为深入贯彻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提 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聚焦我省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 分的突出问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引导高校科学定位、 特色发展、争创一流,形成规模适度、层次完善、结构合理、质量过硬、支撑力 强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研创新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 支撑。二、建设目标到 2025 年,全省高等教育分层分类特色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完善,内涵发展 水平显著提升

2、,培育一批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全省高校的综合实力、核心 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高,更多高校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培养更多一 流专业人才,高等教育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一)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建设高校以“冲一流”为目标,对标“双一流” 建设,聚焦“特色、一流”,着力建设一批原始创新能力强的高峰学科,形成引 领高水平基础研究的战略科技力量。到2025 年,新增12所高校进入“双一 流”建设行列,1215 所高水平大学进入全国前列;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一流学科,新增35 个学科进入世界前列。牵头建设 57 个重大科研平台, 产出一批高水平、原创性、具有高学术价值和重要

3、社会影响、能够引领经济社会 发展的创新成果。建设级一流本科专业35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360 个 左右;100 个左右专业通过国际权威组织专业认证。持续深化科产教融合,新建 一批级、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或未来技术学(研究)院。(二)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建设高校以“补短板”为目标,着力补齐自 身和区域高等教育短板,大力提升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打造一批支撑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点学科专业。到2025 年,实现地市本科高校(校区)全覆盖及高 质量建设,地区高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23 所高校达到硕士学位授权 单位建设要求。建设级一流本科专业 20 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0 个左右,

4、30 个左右专业通过国内或国际权威组织专业认证。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数占比进 一步提高,生师比进一步下降,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三)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高校以“强特色”为目标,着力建设一批特 色鲜明、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科专业,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 紧密互动,打造服务产业特色学科专业群。到 2025 年,高校优势特色更加鲜明, 主要办学指标排名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显著提升,服务特色行业、产业发展的能力 明显增强,新增12 所高校达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要求。打造一批国内一 流的特色学科,新增若干学科进入全国前列。新增特色鲜明的级一流本科专业 70 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15

5、0 个左右;50 个左右专业通过国内或国际权威 组织专业认证。持续深化科产教融合,新建一批级、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三、重点任务(一)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用好学科交叉融合 的“催化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紧密对接重大发展战略和我省20 个战略性 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布局建设一批急需、有效支撑行业和区域重大需求的学科专 业,增强高校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冲一流”高校重点建设一批服务需求、原始创新能力强的高峰学科专业;“补短板”“强特色”高校重点建设一批在国内 具有较强影响力、有效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理工类特色学科专业群,以及具有特 色的人文社科类特色学科专业群。(二)提高人才培

6、养质量。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大 力实施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深入推进新师范、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 文科建设。调整本科人才培养结构,合理扩大理工类专业占比和理工类学生规模。 重点支持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大力开展专业认证,全面提升专业 人才培养质量和国内外竞争力。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完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 点、科教融合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产教融合的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三)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瞄准前沿领域和关键技术,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

7、构优化、高端引领,具有充足发展后劲和良好师德师 风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选优配强学科带头人,积极组建梯度合理、优势互补、精干高效的创新团队。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培训、评价激励、考核管理、晋 升发展、条件保障等政策和制度体系,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完善人才评价工作的方式方法,对从事不同类型、不同领域教学科研工作的人才 开展分类评价,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支持高校积极承担和省重大科研项目,聚焦重大科学和战略技术课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完 善科研创新平台体系,积极牵头承担和深度融入大科学装置、和省实验室等重大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建

8、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人文社科 重点研究基地,推进新型特色智库建设。深化科研体制机制特别是科研评价,创 新科研组织方式,强化高校内部人才、学科、平台的协同以及高校之间、高校与 其他创新机构之间的协同,实现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高校进一步增强服务产业和区域发展的能力, 深度参与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攻关,组织骨干力量承担“揭 榜挂帅”制项目,加强对急需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与高端制造、生物 医药、集成电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种业等重点领域的攻关 创新,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深化产学研用协

9、同创新,进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高校结合自身优势特色有针对性地 提出并解决若干产业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积极引导教师在乡村振兴、咨政建言、 引领优秀网络文化等方面作出贡献。(六)推进体制机制。全面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大学 制度。聚焦制约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在人事管理制度、科研 创新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深化,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对标 国内先进做法,进一步加大的力度、广度、深度,有效激发高校发展的内生活力。 把教书育人作为高校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 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

10、价,健 全综合评价。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发挥考核评价导向作用,将研究生招生计划、 科研经费、办公实验用房等关键资源向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 才倾斜。(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加大力度引进境外学术人才和拔尖青年人才。加强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大力推进联合实验室建设,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的人才联合培养。支持教师参与国际化培训项目、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实施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支 持青年教师海外访学,拓宽教师国际化视野,提高具有境外工作学习经历的教师占比,进一步提升建设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能力。(八)增强汇聚社会资源能力。加

11、快建立多渠道资源汇聚机制,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拓展资金渠道、充实办学力量,全面增强高校自主“造血”能力。支持 高校积极承担和省的重大研发项目,获取竞争性收入,与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 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学校收入。充分发挥校友会、基金会 等组织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组织实施(一)动态调整建设范围。1.建设高校范围。根据上轮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以下简称“冲补强”计划)建设期满绩效考核结果,对建设高校进行动态调整, 考核优秀且进步幅度明显、整体实力提升显著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提 升为重点建设高校,“补短板”“强特色”高校建设成效突出的,可提升为高水

12、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此外,将具有较强实力的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 高校以及知名高校在粤分校(研究生院)纳入“冲补强”计划,进一步汇聚高等 教育优质资源。2.重点建设学科范围。根据建设成效对重点建设学科进行动态调整,建设成效不明显、考核不合格或在各自组团排名末位的重点建设学科,要求限期整改或 撤销建设资格。同时,遴选新增一批符合和省重大战略需求,特别是适应新技术、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学科纳入建设范围。省教育厅会同省发展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根据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遴选确定新增重点建设学科。建1.编制方案。建设高校按照本方案要求,理清发展思路和定位,明确建设目标

13、,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办学特色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以5 年为建设周 期,编制整体建设方案、分学科建设方案和体制机制方案。2.确定建设方案。建设高校制定建设方案要严格履行民主程序,组织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形成论证意见,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组织 专家对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建议。高校根据专家的意见建议, 进一步修改完善建设方案,报省教育厅备案。五、绩效评价以学科为基础,采取过程与目标管理相结合、专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 方式,引进第三方评价,开展年度自评和期满考核。强化绩效考核,“冲一流” 高校实行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方式;“补短板”“强特色”高校采取结

14、 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并重的绩效评价方式,加强过程管理、动态监测和及时跟 踪指导。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建设高校和重点建设学科进行动态调整。(一)年度自评。建设高校对照建设方案和分年度预期建设成效,对年度的 实施情况、建设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学科水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进行自评, 编制年度总结报告,报省教育厅备案,省教育厅会同省有关部门视情况组织抽查。(二)期中评价。2023 年,省教育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对照学校建设方案和预期建设成效,从学校实施、建设目标和任务完成、学科水平、资金管理使用等 方面开展期中评价。(三)期满考核。2025 年,省教育厅会同省有关部门按照多元评价、分类 考核的原则,采取

15、学校自评、第三方评价、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式,从建设目标 完成度、建设成效、体制机制成效等维度对建设高校及学科进行多元评价。(四)结果运用。根据年度评价情况,对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贡献奖励、服务需求等方面有突出表现或取得突出成果的高校,给予专项奖励。根据期满考 核情况,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对于建设成效特别突出的高校,在资金和政策上 加大支持力度;对建设成效不明显、总体评价或专项评价较差的高校,将在下一 轮建设中减少重点建设学科数量和资金支持额度。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管理。省教育厅会同省发展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等省有关部门建立定期沟通会商机制,强化政策协调联动,统筹推进“冲补

16、强”计划有效实施。省教育厅负责具体实施工作,指导和督促建设高校落实各 项建设任务,开展绩效评价,提出动态调整和奖励建议;会同组织部门选好配强高校校长。省财政厅、教育厅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专项资金安排、拨付、监督、管 理等工作,确保资金合法合规使用。省发展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推 动高校与和省重大战略、产业的对接,支持高校牵头或参与实施重大平台和重大 项目,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建设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制度设计,明确 建设目标,细化建设任务,保障建设成效。(二)落实支持措施。省有关部门按照“放管服”要求对建设高校加大政策 支持力度,完善配套制度;定期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高校开展跟踪指导、 动态监测,帮助建设高校解决发展的难点堵点。各地级以上市积极支持本地高校 实施“冲补强”计划,加大政策和资源投入,共同营造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良 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