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形成性考核作业三(期末综合作业)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1019850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经济形成性考核作业三(期末综合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活中的经济形成性考核作业三(期末综合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活中的经济形成性考核作业三(期末综合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活中的经济形成性考核作业三(期末综合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活中的经济形成性考核作业三(期末综合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经济形成性考核作业三(期末综合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经济形成性考核作业三(期末综合作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193209040100848姓名许 东 存课 程 代 码060057课程 名称生 活 中 的 经 济 学评阅 教师第三次任务共三次任务任务内容:期末综合作业作业要求:在学习了生活中的经济学各单元内容之后,我们初步具备了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待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下面要求学生用合适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和解释下列情境中提出的问题。一、古人曰:“人多好种地,人少好过年”。试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判断“人多好种地”的说法正确与否?为什么?并再写出一个生活中的具体例子。(30 分)提示:( 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2)判断和理由( 3)生活中的例子答:众多好种地的说法不一定正确。

2、在一定时间内,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开始增加消费量时,边际效用会增加,即总效用增加幅度大,但累积到相当消费量后,随消费量增加而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若边际效用仍为正,表示总效用持续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平缓;消费量累积到饱和,边际效用递减至0 时,表示总效用不会再累积增加,此时总效用达到最大;若边际效用减为负,表示总效用亦会逐渐减少。例如:比如洗衣服这个工作,可以一个人专门洗,一个人负责甩干,一个人负责晾起来。三个人比一个人的产出要高得多。这也是分工的结果。但是如果变成了20 个人来做的话(没有增加洗衣、甩干、晾衣服的设备),一些人就开始聊天,说笑。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人。从而降低了产出。二、我国

3、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制度转变过程中,人们的收入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你周边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富裕了,而你还相对贫穷。试根据分配理论回答:你能坦然接受这种现实吗?为什么?(30 分)提示:( 1)市场经济制度分配原则:“效率优先”的含义( 2)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 3)结论和理由答:能坦然接受这种收入,原因在于以下几点:一、市场经济制度分配原则:“效率优先”的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出发,在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上,实行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并存,必然使企业之间竞争加强

4、。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 使企业经营者必须把生产效率和收入分配的效率放在核心地位。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就要求通过“减人增效”来优化配置企业资源,同时用效率工资薪酬制来取代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 平均主义分配体制、形成促进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经营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在个体、 私营等经济成分的企业及经济组织中,利益驱动既反映在生产经营及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之上,为协调劳资关系, 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劳动要素的投入和报酬要用效率高低来加以衡量, 以便有效地发挥劳动要素在财富创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因素, 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扩大

5、已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不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1. 普通劳动者凭借劳动获得很低收入。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劳动报酬占 GDP 的比重逐年下降, 1990 年为 53.4%,到 2007 年下降到 39.7%,尤其是 2003 年以后下降的尤其迅速。劳动报酬的下降影响最大的是普通劳动者,主要包括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的职工,进城打工的农民工, 农民特别是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地区的农民, 他们没有获得与付出劳动等额的报酬。2. 垄断行业凭借垄断能够获得过高收入。长期以来垄断行业成为国有经济中收入水平增长最快的行业,目前其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平均工资的23 倍,是一般制造业职工平均

6、收入的5 6 倍在垄断行业内部,普通职工与企业领导收入差距悬殊,特别是国企领导的职务消费一般是工资的一二十倍。3. 在我国国有企业曾实行承包责任制与国家按协定比例来分享利润, 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归自己支配的资金, 垄断企业丰厚的利润留存使得国有垄断企业在每一次的工资改革中都得以顺利调升。4. 法制不健全对工资外收入缺乏有效控制。5. 富人阶层凭借合法和不合法的手段获得畸高收入。6、腐败分子凭借手中权力获得非法收入。三、结论和理由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维护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

7、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效率很大程度上是由劳动要素的收入分配的效率来决定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三、从 2015 年起,不少城市特别是一二线大城市,房价相继出现了巨大的涨幅,这也成为社会各界特别关注的问题。 试综合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说明房价上涨的原因, 房价上涨带来的影响,并说明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来抑制房价的上涨。提示:( 1)这一轮房价上涨的背景( 2)这一

8、轮房价上涨的原因( 3)房价上涨可能带来的影响( 4)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来抑制房价的上涨房价上涨的背景和理由: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建国开始人口政策是鼓励多生多育的政策,这导致中国变成了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些人口在几年后恶性膨胀,过了20、30 年后开始生儿育女,开始需要房子了。而这才发现,房子已经不够用了,因为人太多了。 虽然在以后实行了计划生育,但是由于惯性,人口还有20 年的增长期,人口增长导致房价上涨。城市人口增多导致房价上涨中国市场经济前, 户籍都是固定的, 还有些人被发放到农村去上山下乡。 现在户籍政策一解除,有些人都不待农村了,这就使城镇人口增多了,城市人口增多了。土地是

9、不可再生的,影响土地价格持续上涨土地稀缺导致房价上涨。中国虽然地广, 但是适宜人们居住的地方太少太少,所有人都想在这些地方有容身之所。投资观念的转变,以及刚需旺盛导致房价上涨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及学区房的措施,导致农村孩子大量涌入城市,带动房价的上涨。开发商技术革新导致房价上涨没有任何一个开发商愿意造一个次品,房子越造越好,绿化、设计、风水、保温墙、物业管理等等这次导致次品房越来越少。造房成本上涨导致房价上涨物价、原材料价格上涨,农民工工资增长,导致造房成本提高。经济适用房比例持续下降,拆迁补偿又持续增加导致房价上涨拆迁费用加大导致造房成本加大。房产税,各种房产税转嫁导致房价上涨;城市化进程拉动

10、房价上扬中国正处于经济调整增长中,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然伴随大量非城市人口涌入城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大多数, 光进城的农民,就是住房消费中一个非常诱人的数字。开发商的房子不愁卖,房价自然就降不下来。二、房价上涨带来的影响:一方面, 由于房价上升引起相关产业的连锁价格变动,物价整体上涨, 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将有所增加, 但是由于收入的变化相对较小,人们对于消费预期的变化有滞后性,一旦购房对于房产的支出必然会挤占其他消费支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将会减少;同时,由于房价上涨,引发 物价的整体上涨必然会使得工资出现调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有所增加;另 一方面由于房价

11、上涨, 居民对于未来期望改变,消费结构有所变动, 对于储蓄的倾向将会有所增强,但是一旦购房,居民必然会挪出其储蓄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必然减少。 由此可以看出, 至少目前对于中国民众来说,高房价所意味的绝对不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不仅加重了民众对于生活必需品即衣食住行中的“住”的花费以及储蓄压力,更加使得多数居民对于消费的态度一度紧缩。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国家之前所一直高呼的提高国内消费水平不应是靠高物价来提升,这其实是一种生活水平的变相下降。同时,高房价使得越来越多中低收入者群体所受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原本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三、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来抑制房价的上涨温总理提出四项措

12、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的改造。对这两项工作, 在资金、土地以及税收上,都要给予优惠和保障。第二,要鼓励居民购买自住房和改善性用房。但与此同时, 要采取措施抑制投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住房必须坚持安全、经济、适用和省地的原则,特别要重视中小套型和中低价位房屋的建设。第三,第三, 要运用好税收、 差别利率以及土地政策等经济杠杆加以调控,稳定房地产的价格。第四,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打击捂盘惜售、 占地不用、 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的行为。最后, 只要政府有决心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 统筹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制定长远的规划和政策,使我国的房地产有一个稳定发展的局面,降下或者停止房价上涨这是可以做到的。完成日期:得分:评阅时间课程名称:第次任务评阅教师:(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