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1018354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幼儿园建构区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规律思维能力,更能促进幼儿实践能力的进展,丰富幼 儿的生活经验。在建构区活动中导入师幼互动行为,不仅能增加活动过程的动态性元素,更能在 互动的过程中提升师幼之间的情感指数,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但是,通过当前幼儿园建构区活 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实践观察发觉,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的教育观与儿童观,在建构区中发生师 幼互动行为时无法准确的抓住幼儿的行为特点,加之部分教师无法驾驭师幼互动原则的运用方法 ,致使在建构区活动中始终难以体现出师幼互动的功能与价值,不利于幼儿在建构区中猎取实践 经验,更阻碍了师幼之间的情感升华。介

2、于此,本文以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建构区活动中 师幼互动现状调查,在调查中指出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在对问题形成原 因解读后,提出解决策略。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提高教师在建构区中运用师幼互动方法的准确性 ,为中班幼儿创建适宜的建构区互动环境。关键词:区域活动;建构区活动;师幼互动;中班幼儿界定目录1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2.1研究目的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1国内研究现状 21.3.2国外研究现状 2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4.1研究内容 31.4.2研究方法 31.5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4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

3、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素养教育内容逐步深化,学前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运用频率逐渐的得以提升,尤其在建 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导入不仅能改善以往建构区秩序混乱的局面,更能在教师的参加下提高 活动质量,建立师幼之间的情感沟通桥梁。但是,由于部分教师不具有师幼互动行为发生意识, 致使在建构区活动中长期无法实现师幼互动行为导入,阻碍了活动开展的动态性,不利于师幼之 间在建构区活动中建立良好的情感。以此为背景,提出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 题及解决策略,期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提高教师在建构区活动中运用师幼互动意识,丰富运 用方法。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 研究目

4、的建构区活动是以建构材料为基础进行的区域活动,通过搭建、合作提高幼儿实践操作能力的 游戏活动模式。在建构区活动中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更能通过对具体目标的搭建 、活动内容理解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与社会交往能力,对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 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建构区活动中需调动幼儿的综合能力,并需要根据幼儿能力水平的不 同采纳不同的方式与方法,师幼互动的导入显现出重要的作用,师幼互动时机是否得当,影响着 幼儿在建构区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与活动的开展质量。基于此,本文对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 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提出解决策略,以便帮助教师提升在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

5、发生频率,使中班建构区活动的教育价值最大化。1.2.2 研究意义以往研究更多关注建构区幼儿活动的组织方式,并从活动效果的角度评价其方式是否适宜, 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在建构区活动中班建构区活动行为研究层面,从理论角度出发,提高教师对 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重视度与理解力,丰富教师在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运用方法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区域活动指导行为理论的进展。从实践角度出发,本研究通过一系列深 入实践的调查方法,猎取真实教学情境,以观察片段分析的形式呈现教师在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 幼互动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增加了本研究的可操作性,切实为幼儿教师提供实践指 导。1.3 国内外研究现

6、状1.3.1 国内研究现状幼儿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健康快活的学习与成长,是我国学前教育领域长期的进展目标与宗 旨,幼儿园建构区活动的科学实施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能对幼儿综合素养的形成起到重要 的推动作用,这也促进我国在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方面的研究成果的进展与革新。其中, 关于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的研究是该领域中较为活跃的课题类型,也是成果丰硕的领域。如:201 5年,学者王嘉在幼儿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 明显的不足1。2018年,学者雷彩银在研究构建有效师幼互动,成就出色科学区域活动中指 出:针对幼儿所实施的区域活动,不仅要具有技能传授功能,更多的

7、是要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 体性,以幼儿为基础进行师幼互动,才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2014年,学者袁海涛在如何建构有效师幼互动研究中提出:幼儿园区域活动最主要的核心价 值即是体验,通过体验能够激发幼儿对相关领域的认知能力,对学习能力给予有效提高,师幼互 动原则的导入,正是幼儿猎取体验的最佳途径3。在以上的研究成果中能够看出,当前我国对区 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方面的研究路径较为统一,且研究的速度也呈现出循序渐进平稳进展的特 点,但在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问题的定位上依旧显现出准确性不足的现象。因此,在本文 的研究过程中虽然无法通过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借鉴,但能够遵循当前研究领域的路径进行深化

8、。1.3.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在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理论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早,这也为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 行为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宽广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空间。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可以得出 ,国外对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幼儿社会化行为构建理论以及幼 儿心理健康理论两个主要层面,都在强调在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导入的作用,其余层面的 研究则略显不足。关于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现状的研究有,2003年,学者AbbeyAlko n等人认为:在构建区活动中导入师幼互动行为,能增加活动的愉悦习惯,提高活动质量,促 进师幼之间的情感。2016年,学者MichellePorche

9、等人以人性的回复为研究理论依据,选择通过教师感染的方法来进行师幼互动行为的导入 ,并提出: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互动意识,提升互动行为,才能够在互动中感染幼儿,实现师幼互 动的良好运用。从以上国内外研究现状中能够看到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研究轨迹,在相关研究领域 中,国内与国外针对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研究均未形成系统的方案与固定的方案。国内 研究的侧重点普遍偏重心在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作用与价值方面的商议与分析,在研究中 虽然也涉及到实践策略的研究,但依旧对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研究不够清楚、 透彻,存在较大的进展空间。国外在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方面的研究,基

10、本处 于经验总结阶段,其进展趋势也多以笼统的阐述为主。因此,需要归纳近年来的文献,结合自身 的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完成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准确研究。1.4 研究内容及方法1.4.1 研究内容首先,通过对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的详细分析后,以综述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明确 。其次,根据相关研究方法所积存的资料,明晰理论,以辅助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 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的详尽探讨。最终,以实践案例中猎取的信息,提出解决中班建构区活动中 师幼互动行为的策略。并在整体研究结构梳理清楚后,完成论文,进行全文总结。1.4.2 研究方法首先,运用文献法:通过对当前建构区活

11、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文献进行搜集、分析、总结与 比对后,整合建构区活动师幼互动的原则,进行综合性研究并进行基础资料的积存,查验出师幼 互动在建构区活动中运用的作用、原则,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依据;其次,运用观察 法:在实践工作中进行随机观察,主要观察内容为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具体问题; 最终,运用调查法中的访谈形式,通过对幼儿园治理者、教师以及幼儿的访谈,猎取相关建议, 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1.5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的深入研究与探讨,拟解决以 下几项主要问题:首先,明确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重要性,提高论文研究

12、的科学性 与可行性;其次,进行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指出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 为存在的问题;再次,分析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的形成原因,提出解决中 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策略。2相关概念界定2.1 区域活动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游戏活动 模式之一,也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在国外又称学习中心、游戏区等4。主要是指通过在活 动室、走廊、户外等地设置相对固定的区域,有目的、有打算地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在一种自 由宽松的氛围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选择活动主题和活动同伴,主动进行操作、探究和 交往的一种区域

13、性的活动形式5。2.2 建构区活动构建区活动通常以结构游戏为核心,利用各种积木类的材料进行建筑构造搭建等活动,通常 幼儿园构建区活动可分为室内与户外两种模式6。室内构建区活动是利用室内固定的环境,进行 积木等材料的投放,在自主活动中实现对建筑物的搭建活动;室外构建区活动,是在幼儿园户外 区域,以沙土区为基础,进行的结构游戏活动7。2.3 师幼互动师幼互动,是一种较为特别的人际互动模式8。特指在教学领域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发生的 互动与影响行为,但是所形成的互动与影响行为并不拘泥于形式与性质的束缚。也可以说,师幼 互动是教师与幼儿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特别形式9。在学前教育教学中进行师幼互动运用,要

14、 掌握以下三项原则,才能够保证师幼互动的科学性。其一:平等性的原则;其二:友善性的原则 ;其三,相互尊敬的原则10。2.4 中班幼儿界定幼儿园班级的界定标准是按照幼儿的年龄进行划分的,之所以以年龄为划分标准,是因为同 一年龄段的幼儿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各方面的条件更加均衡,能够适应同水平的教学内容,以及同 种教学方法。在这一前提下,学前教育领域将4- 5岁的幼儿划分为幼儿园中班,在编制内的幼儿统称之为中班幼儿11。也就是在学前教育机构中 ,将4- 5岁幼儿作为主要的对象集中教学组成班集体,有利于幼儿园开展科学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有针对 性的培养。在教学中发觉,幼儿园中班的教学内容更加具体12。3中班

15、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重要性及现状3.1 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重要性3.1.1 优化活动氛围在中班建构区活动中科学的导入师幼互动,能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自然成为活动中 的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中班幼儿营造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消除学习压力,提高中班幼儿对教师 的信任感与依赖感13。同时,运用师幼互动中的相互尊敬原则,便于教师在建构区活动中发觉 幼儿的闪光点与制造性思维,准时在鼓舞和引导中与幼儿共同参加建构活动,潜移默化地营造出 民主、和谐的建构活动氛围,对以往传统刻板的活动模式形成的沉闷氛围进行有效地优化。3.1.2 促进幼儿思维教师在建构区活动中的行为是影响幼儿思维的主要因素,

16、在幼儿园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合理的 发生师幼互动行为,能为中班幼儿营造积极地情感氛围,增加教师的亲和力。在想表现中提升幼 儿思维运转频率,感受到建构实践中的情趣,增加心理素养,提高情感体验。同时,在师幼互动 的过程中,教师能为中班幼儿提供良好的模仿榜样,幼儿在互动中对教师的行为予以认可,形成 思维定势逐步形成高质量的思维模式,有利于促进中班幼儿的思维进展14。3.1.3 提升情感交流在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准确的导入师幼互动行为,能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在相互尊 敬的环境中体现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教师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解决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 之间在建构区活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与不良行为。并在互动原则的规范中,以耐烦、细心为理念 倾听中班幼儿的情感诉求,能通过适当的引导行为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在这一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