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全科2答案-201307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1017790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全科2答案-201307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一全科2答案-201307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一全科2答案-201307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一全科2答案-201307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一全科2答案-201307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全科2答案-2013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全科2答案-201307(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答案与解析初一语文 试卷二1.答案:B本题考点汉字 解析过程 B项都读h。A项分别为c、s、c、s。C项分别为zi、zi、zi、zi。D项分别为lng、lng、lng、lng。规律方法 平时应注重对形似字、多音多义字的区分和辨析,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答。2.答案:C本题考点词语 解析过程 A中的“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遭遇灾害或受到伤害。常被人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做某事。 B中的“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D中的“天伦之乐”指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形容家庭之乐。泛指家人之间的乐趣,不能用于师生之间。规律方法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2、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区别近义成语。 成语间有意义上的差别,即使是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相互间仍然存在着语义轻重的不同、表达重点的不同、范围大小的不同,要注意区别。 譬如:“信口开河”和“信口雌黄”,两个成语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开河”只指随口乱说,语义较轻;“信口雌黄”含有不顾事实、恶意诬陷的意思,语义较重。又如“面面相觑”“拭目以待”“刮目相看”“侧目而视” “另眼相待”这一组成语,都有“看”义,但各有侧重:“面面相觑”是形容做错了事时或极其惊慌时,有关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来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的进步,

3、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另眼相待”指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人某事特别重视。再如 “参差不齐”和“犬牙交错”,都有不齐之义,但“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牙齿那样不齐,也形容多种因素牵连的复杂情况,或双方力量对比互有短长。 平时多区别这些近义成语,从中积累经验、归纳方法、形成语感,是十分必要的。2.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 我国成语数量虽多,但很多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都很特殊,因而,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如:“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两小无猜;“妙手回春”指医术高明

4、;“悬壶济世”指行医济事;“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天的景色;“折冲樽俎”指在外交谈判上取得胜利;“破镜重圆”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3.答案:B本题考点病句 解析过程 A句正确,不用修改。C句应该在“班”后加上“率先”,同时把“全校都没有教唱的”去掉。D句应把“一支”去掉。规律方法1. 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简单的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的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2要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被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

5、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改正病句时,因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适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调整句子。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3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辟、逻辑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4我们还要注意,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

6、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至。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另外,中考中修改病句这个考关,过去多是要求逐句修改,而近几年,修改病句的试题已向综合改错的方向发展,较之过去逐句修改的题型,其难度明显增大了。它首先要求在一段话中区分正确的句子和错误的句子,其次才是按照提示进行修改。4.本题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过程 此题考查一定的造句能力。可按照要求选定词语,设想特定的场景,组织一句合乎逻辑的话即可。 示例:看着他像日本鬼子过地雷阵那样小心翼翼,我感到挺纳罕的,他不是一向无忧无虑的吗?怎

7、么现在会这样?规律方法 “一段连贯的话”,这里强调的是“连贯的话”,注重“语意上的向心性、逻辑上的条理性和相应的关联词语”。所以只要把这些词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贯穿起来,反应某人的心理活动,且运用 修辞手法即可。5.答案:A本题考点文学常识 解析过程A项中野草是鲁迅的作品。 规律方法 中考文学常识试题在题型上主要有:选择题:选出所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选出作品、年代及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选出名著中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选出作家作品、年代及作品人物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文体知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作家作品及作品人物表述正确的一项;选出对文化常识理解

8、有误的一项。填空题:作家作品、作家流派及作品人物填空;文学、文化常识填空。简答题:结合某一诗人有关诗句对其诗歌创作进行简要评价。解题方略: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因为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6.本题考点默写 解析过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规律方法做此类试题要加强基本功训练,注重理解,准确记忆。具体说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2)圈点强记。对

9、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用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记忆时,脑想与手写,同步统一。书写要规范,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7.本题考点综合性学习 解析过程本题考查材料阅读理解能力。本题主要罗列大量的数据,通过数据反映特定的问题。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能源消耗和生产总值,而且还和世界进行了对比。所以回答阅读材料的结论就应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考虑。提建议时,也应该从能源的大量消耗导致不足的角度考虑,思考怎样拓展新能源。参考答案:(1)中国以巨大的能源消耗换得较小的生产总值,(1分)这种发展方式将越来越难以为继。(1分)(2)改进生产

10、技术,加速发展新能源。规律方法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材料的归纳概括题主要题型有三种:对语言材料进行重新组合;对语言材料进行解释、说明;从语言材料中提炼观点、论据或标题、中心等。归纳概括题解答的一般思路:认真阅读,理解文意(整体感知);抓住文中的重要词语或句子,如揭示文章主旨、中心、观点、情感的语句,揭示段意的重要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在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8.答案:(1)兴奋、羡慕 惊喜、信赖 难过、失望 迟疑、兴奋(每空中有两种情感,每种0.5分)(2)一是“傻子”父亲理智的教育方法与其他男孩子父亲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对比;二是“傻子”在遭到捉弄前后对待男孩们不同态度的对比;三是男孩们

11、两次玩背摔游戏不同动机的对比。 此外,还有男孩们第一次玩背摔游戏对待伙伴和对待“傻子”不同态度的对比、第一次玩背摔游戏时“傻子”的真诚和男孩们的戏弄态度的对比等等。(答对其中三组且表述无误即可,每组1分)(3)A句“毫不犹豫”传神地描绘出“傻子”充分信赖伙伴们,全身心投入游戏的情形;B句“迟疑”“慢慢”和“闭”等词语形象地写出“傻子”在遭到捉弄后不再完全信赖伙伴们的情形。(4)示例: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于事无补,应当采取理智科学的教育方法;要珍惜他人对自己的信赖,不要轻易拿信赖作为戏弄的代价;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问题一定要找到关键。(言之成理且合乎文意即可。至少答两种,每种2分)本题考点小说阅读

12、 解析过程 第(1)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能力。概括时要体现出人物心理的变化,根据故事情节的具体内容写出相应的心情即可。 第(2)题考查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文章不同类型父亲的对比,孩子们在事件前后的对比,孩子们动机的不同对比。 第(3)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的赏析能力。根据文章文中的画线句的特点,应该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第(4)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这个问题可以从教育方法、信任、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等角度回答。规律方法小说中涉及的问题类型及回答技巧如下:1.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

13、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出来,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2.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3.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

14、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9.本题考点写作 解析过程 试题的提示语明确地告诉我们“风景”一词的比喻意义,将风景的含义分为两类。一类是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这是实指,这暗示我们可以从风景的本义来写,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可将文章写成游记、写景抒情类作品。二是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二者是从“风景”的比喻意义立意的,其中前者虚指美好的情感,后者实指美好且让人难忘的生活场景。也就是说,使用“风景的比喻意义写作时,既可以写实(生活场景)也可以写虚(人间真情

15、)。 无论取哪一种立意方式都需注意从两方面切中文题:一是关注文题中“留在我心底的”这一限制性短语的意义,也就是说,你所绘的“风景”应该是留在心底永远难忘的;二是需要切中“风景”一词潜在的意义即那些留在心中美好的事物,文题“留在我心底的风景”实际上可以诠释为“我心中永远难忘的美好的事物”。规律方法要写好命题作文,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步:精细审题。 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一旦破译了命题作文的“题眼”,就等于找到了打开作文之门的钥匙。 第二步:精深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才会使你的文章大放异彩。 第三步:精心选材。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永远不会重复,你所经历的生活和你获得的生活体验,应当是最有新意的写作内容。在保证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选择写作的最佳突破口,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 第四步:精彩表达。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