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__甘甜的不只是井水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101733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__甘甜的不只是井水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二课__甘甜的不只是井水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二课__甘甜的不只是井水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二课__甘甜的不只是井水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二课__甘甜的不只是井水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课__甘甜的不只是井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__甘甜的不只是井水(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8月第二周二年级(14)班教案课 题第二课 甘甜的不只是井水 新课题目第一课时 识记词语 教学目的与 要 求1、通过检查预习情况,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词语的读音,意思和词意。2、掌握本课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与作业,熟练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词语,达到会写会读的程度。教学难点能完全理解教学方法1、精讲多练,讲练结合。2、自读,分段讲解,转述段落,总结全文。教具课本、黑板前提测评1、让学生听写词。(分两组进行)饮料 侄子 俗语 玫瑰 甘甜 旺季 车辆 赞美问津 馈赠 一味 贪图 必然 过瘾 陶醉 冷落 导入新课 1、你喝过井水吗?井水真的很甜吗?那么今天让

2、我们一起去尝一尝甘甜的井水吧。教学过程一、教师范读课文 (读的练习) 1、学生自渎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生词。2、老师先把词语范读,并板书重要词语。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4、学生自由读词语并识记词语。二、学生写的练习1、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识记认为较难的词语。2、同桌互相交流学习。三、找朋友,区别形近字津律 裕俗 旺汪 滋磁 至侄 馈贵 醉碎 陶掏 冷令 赠增四、随堂练习:书后15页第一第二题五、作业:识记词语六、板书设计第二课 甘甜的不只是井水辨别型近字 书写重要词语裕俗 旺汪 滋磁 至侄 津律馈贵 醉碎 陶掏 冷令 赠增课后反思:备课人签字:批课人签字:2

3、009年8月第二周二年级(14)班教案课 题第二课 甘甜的不只是井水 新课题目第二课时 讲解运用词语 教学目的与 要 求通过学习本课的词语使每个学生完全掌握并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灵活运用词语造句。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重点词语。教学难点掌握词语的运用范围。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具课本、黑板提前测评提问查学生读词语情况,分AB组听写词语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井吗?在哪儿见过?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一口古井。教学过程一学习新课内容(1)老师板书重点词语 (2)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解释词语(3)老师讲解并纠正学生解释错的有些难词【词语】:甘甜 【注音】:gn tin【释义】:甜:可口。【

4、词语】:俗语 【注音】:s y/y【释义】:流行民间的通俗、定型语句。带方言性质。如谚语、俚语、惯用语和口头常用成语等。【词语】:问津 【注音】:wn jn【释义】:询问渡口;问路: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寻访探求:后遂无问津者寻师讲道,结友问津。探询情况:不敢问津无人问教学过程【词语】:馈赠 【注音】:ku zng【释义】:赠送(礼品):带些土产亲友【词语】:一味 【注音】:y wi【释义】:一种食物;一种滋味: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嘉膳之和,非取乎一味。中药的一种:这药里还差一味黄连。副词。一向:一味凄凉君勿叹,平生初不愿春知。副词。单纯地;一意地:一味迁就他谁的话都不听,

5、一味胡闹。【词语】:必然 【注音】:b rn【释义】:事理上确定不移:趋势胜利属于意志坚强的人。哲学上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四、随堂练习:做书后第三第四题。五、作 业:1、用重点词语造句2、做练习册 3、预习朗读课文六、板书设计第二课 甘甜的不只是井水重点词语的造句1、赞美我们赞美我们美丽的祖国2、问津3、馈赠 老乡们馈赠了我很多水果。4、一味 他谁的话都不听,一味胡闹。5、贪图 他是个贪图钱财的人。6、必然胜利属于意志坚强的人。课后反思:备课人签字:批课人签字:2009年8月第二周二年级(14)班教案课 题第二课 甘甜的不只是井水第二课 甘甜的不只

6、是井水 新课题目第三课时 学习课文1 教学目的与 要 求通过自读课文,使每个学生能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教学方法导读法,练习法教具课本、黑板提前测评提问学生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造句。今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什么内容。一、学习新课内容1、老师先让学生预习课文。2、老师范读、领读一遍,学生注意听。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4、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词语。二、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1、路过的人们为什么喜欢喝老人的井水? 2、面对游客的酬谢,老人是怎样做的?3、

7、课文中哪些话可以说明这口井对过路人有着神奇的吸引力?4、课文中哪些话可以看出老人的热情和慷慨?5、这口井5换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6、这么好的井水,换了主人后为什么无人问津?教学过程7、后来前来喝井水的人为什么又渐渐多了起来?8、怎样理解“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三、运用课文学习句型、“。而。则。”,“而”表示对前一个分句的转折,“则”引导的分句是“而”引导的句子的结果。例如;一棵小草,显得是那么低贱,而在诗人的笔下,它则是生命的象征征。 四、随堂练习:做书后第五题。 五、作 业:1、复述课文。做同步练习。2、预习课文找出课文分段大意。六、板书设计第二课 甘甜的不只是井水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8、:1、路过的人们为什么喜欢喝老人的井水? 2、面对游客的酬谢,老人是怎样做的?3、课文中哪些话可以说明这口井对过路人有着神奇的吸引力?4、课文中哪些话可以看出老人的热情和慷慨?5、这口井5换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6、这么好的井水,换了主人后为什么无人问津?7、后来前来喝井水的人为什么又渐渐多了起来?8、怎样理解“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课后反思:备课人签字:批课人签字:2009年8月第二周二年级(14)班教案课 题第二课 甘甜的不只是井水 新课题目第四课时 理解课文1教学目的与 要 求通过自读理解课文,进一步掌握课文叙述方式和段落大意。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分段大意和中心内容。教学难点总结课文中心

9、内容。教学方法点拨法教具课本、黑板提前测评口头提问学生阅读课文情况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井吗?在哪儿见过?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一口古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串讲课文1、让学生说课文的分段大意,老师纠正总结2、让学生板书课文分段大意,老师纠正学生写错的、不足的地方。3、老师总结本文分段大意。本文共有17个自然段,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13自然段)讲述老人的井水吸引了众多过路人的原因,交代了时间和背景。1)介绍出地点和人物。2)介绍了游客的发现和态度。3)进一步介绍游客对井水的神往以及游客喝了井水的种种感受。4)“那些游客中偶有一人喝了老人的井水,总会惊讶地大声地呼唤同伴快来品尝。”分析作者想要

10、告诉我们什么?第二段(410自然段)进一步叙述老人热情慷慨地招呼过路人喝水的情景。1)老人心里美滋滋的:“好喝,就多喝点,这井水喝不坏肚子,还治病呢。2)游客们喝得来劲了。“还没忘了将大壶小桶装得满满的,说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老人拒绝了某客,老人用自己园子里的 瓜果答谢游客的馈赠看着他们高高兴兴地吃着喝着,他也兴奋得跟过年似的。(这平平淡淡的几句话体现了老人的慷慨无私,烘托出了老人的纯朴和诚实)第三段(1117自然段)讲述这口井换了主人的原因和结果。1)抓住“他的侄子见此情景,觉得发财的机会到了”,引导学生联系第一第二段的内容,对比一下老人与他的侄子在待游客的态度上有什么不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

11、理解。2)老人的侄子埋怨了什么?游客们又有什么议论?第四段讲述老人的小屋和井水重新有了生气,总结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多给他人一点滋润,自己也必将得到滋润。”4、先让学生总结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后老师纠正总结对学生未说到的地方补充,而对学生说错的地方加以纠正。二、作 业:1、背会课文。 2、做练习册 页三、板书设计第二课 甘甜的不只是井水总结出课文的中心内容井水是甘甜的,但是甘甜的却不仅仅是井水,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告诉人们 “多给他人一点滋润,自己也必将得到滋润。”。4)“那些游客中偶有一人喝了老人的井水,总会惊讶地大声地呼唤同伴快来品尝。”分析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第二段(410自然

12、段)进一步叙述老人热情慷慨地招呼过路人喝水的情景。1)老人心里美滋滋的:“好喝,就多喝点,这井水喝不坏肚子,还治病呢2)游客们喝得来劲了。“还没忘了将大壶小桶装得满满的,说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老人拒绝了某客,老人用自己园子里的 瓜果答谢游客的馈赠看着他们高高兴兴地吃着喝着,他也兴奋得跟过年似的。(这平平淡淡的几句话体现了老人的慷慨无私,烘托出了老人的纯朴和诚实)第三段(1117自然段)讲述这口井换了主人的原因和结果。1)抓住“他的侄子见此情景,觉得发财的机会到了”,引导学生联系第一第二段的内容,对比一下老人与他的侄子在待游客的态度上有什么不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老人的侄子埋怨了什么?游客们又有什么议论?第四段(讲述老人的小屋和井水重新有了生气,总结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多给他人一点滋润,自己也必将得到滋润。”4、先让学生总结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后老师纠正总结对学生未说到的地方补充,而对学生说错的课后反思:备课人签字:批课人签字:2009年8月第二周二年级(14)班教案课 题第二课 甘甜的不只是井水新课题目第五课时 学习课文2 教学目的与 要 求主要以课文为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学重点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运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教学难点能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听、说、读、写。教学方法鼓励法教 具课本、黑板提前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