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1015849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设计者:武屯初中 许萍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习有关文言文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汇。2、过程与方法: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方法,把握文章写作特色。3、情感与态度: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联系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树立正确对待苦难和安乐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思考讨论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反复品读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通过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方法。并进一步体会语言特色。2、教学难点:联系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

2、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树立正确对待苦难和安乐的人生态度。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又令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一个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的一跃而出,逃离险境,但是,把同样的这只青蛙放进逐渐加热的水里,它感到舒适惬意,以至于危险来临时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青蛙对眼前的危险感到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应迟钝,人也是如此,有一句名言概括了这种现象,那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作者介绍请同学以第一人称介绍孟子,并展示给孟子制作的名片。孟子: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

3、孟”,有“亚圣”之称。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孟子生活在战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当时,各大国间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此,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 “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孟子最早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作用;主张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推翻;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历史上尧舜功绩

4、,到处游说,宣传他的“仁政”、 “王道”,并把这寄希望于封建统治发“仁心”,力图维护原始井田制度,使天下归顺,以成就王业, “黎民不饥不寒”。这反映孟子继承并发展前代政治家提出民本思想,对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使人民休养生息,有一定作用。今天看,孟子思想虽有阶级时代局限性,唯心倒退,但许多间接主张,客观上对人民有利,值得肯定。三:熟读课文请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小组展示,教师评价并指导朗诵技巧。四:自主学习,互帮互助,翻译全文内容每小组互相探讨,翻译全文,要求每组A同学帮助B C 同学解决疑难,翻译全文,小组 B C 同学展示,A同学提出疑问或者指出重点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并将重点词语或

5、句子以卡片的形式在黑板上展示。指明学生演绎课文内容,并上台展示。师生点评。重点词强调:词类活用:苦、劳、饿、空乏、乱、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翻译成在“使”一词多义:国 拂通假字:曾 衡 拂虚词:于 以等重点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五:研讨新课1、 你能说出这六个人的共同点吗?出身卑贱,身份低微,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 他们的出现为了证明什么?作者是怎样逐层论证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个人到国家。3、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说说你的见解。4、 即兴辩论:顺境出人才,逆境出人才。六:拓展延伸请用一副对联说说你今天的感悟。例:逆境是人才,磨难是幸福主观需努力,奋斗出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