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墙分格的四大要求及存在的问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101579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幕墙分格的四大要求及存在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幕墙分格的四大要求及存在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幕墙分格的四大要求及存在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幕墙分格的四大要求及存在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幕墙分格的四大要求及存在的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幕墙分格的四大要求及存在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幕墙分格的四大要求及存在的问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幕墙分格的四大要求及存在的问题一、幕墙分格的四大要求幕墙的分格综合了美学、人体工程学、施工工艺、施工工序、材 料规格、材料性能、同其他专业的配合等等,是一个较为繁杂的工作, 尤其是业主委托全权设计的时候。幕墙分格四大要求:1.安全性要求幕墙材料安全性:其最大分格的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刚度必须满足国家规格要求、行业规范 (懂受力分析、结构计算)(1)、熟练使用软件 cad 进行设计验证a、风荷载的计算b、面板的强度、挠度计算c、横梁的强度、挠度计算d、立柱的强度、挠度计算e、结构胶、连接计算、(2)熟练使用钢结构计算软件 幕墙的防火设计:防火层的作用是封堵火焰、高温浓烟的蔓延。在幕墙设计中,必须

2、对防火分区之间实行“横向竖向”的防火封 堵。竖向防火:楼层与楼层之间;横向防火:一个开间与另一个开间 之间。同一幕墙板块不应跨越两个防火分区和层间防火封修。所以必须 在楼板梁处设置一道横梁(最好在梁上边或下边,或者与楼面标高一 致)、两开间墙柱位置设置一立柱,这样有利于固定防火封修板。幕墙的防火设计:防火层的作用是封堵火焰、高温浓烟的蔓延。在幕墙设计中,必须对防火分区之间实行“横向竖向”的防火封 堵。竖向防火:楼层与楼层之间;横向防火:一个开间与另一个开间 之间。同一幕墙板块不应跨越两个防火分区和层间防火封修。所以必须 在楼板梁处设置一道横梁(最好在梁上边或下边,或者与楼面标高一 致)、两开间

3、墙柱位置设置一立柱,这样有利于固定防火封修板。竖向防火横向防火2. 经济性要求材料的利用率:分格大小应充分利用材料的常用规格,尽量提高 原材料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力学性能,物尽其用(分格 不宜太大,分格也不是越小越好。非标材料应该详细询问厂家,这对 自己和公司都是负责的态度)。比如:(1)玻璃原片的常规尺寸为2440X3660mm,分格时尺寸应向1200或1800靠近(分格大小必须考虑同时能适应钢化、镀膜、夹层 等生产设备的加工能力)。(2)铝单板的常规尺寸为1220X2440mm、1220x3040mm、 1220x3660mm、1524x2440mm、1524x3040mm、15

4、24x3660mm (长度方向 一般可以定尺,但供货周期变长、价格贵;考虑经济性,必须保证板 块的一个尺寸必须小于1500mm。超大尺寸的铝板,厂家可以通过铝 焊加工等等)(特别注意铝板阳角位置)(3)石材短边尺寸在600mm以内称为工程板,价格是最经济的; 短边尺寸在600800mm价格是比较适中的;当短边尺寸大于800,其 价格将会大幅上升,尺寸越大价格会以几何级数翻倍。(短边尺寸优 先选用600800mm,且板块面积不宜大于1.0 m2)(4)陶土板常规宽度为200mm、250mm、300mm、450mm,常规长 度为 300mm、600mm 900mm、1200mm;陶土棒常规尺寸为

5、40x40mm、 50x50mm。(5)蜂窝铝板常规宽度为1000mm、1200mm、2500mm,常规长度 为1000mm、2000mm、2500mm、3500mm。最合理的分格规格根据厚度 (厚度一般为15mm、20mm、25mm)的不同而不同,通常为1500x4000mm。(6)铝型材常规最大尺寸为6000mm (订料长度一般为5850mm 以下,切口长度一般为6mm,每支损耗最少加5080mm)。(7)钢材常规最大尺寸为6000mm、9000mm、12000mm (切口长 度一般为10mm,每支损耗最少加50100mm,弧位两边各加500mm)。 互换性的设计:尽量保持板块分格大小一致

6、,减少分格尺寸类型, 提高加工、安装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比如石材分格尽量减少品 种,有的工地 2、 3 千平米,设计了十几种石材,对现场分类、安装 是非常痛苦的。 加工工艺要求 、3. 美观性要求 设计分格的原则:一般不去修改原设计院的分格,因为其申美观 更专业。幕墙设计师在尊重建筑师的意愿和认可下才能对幕墙分格进行 改动(前提条件是不能破坏整体建筑风格)。特别是国外建筑师对自 己想要的外立面效果相当的了解,包括室内外装饰条的形状大小,甚 至在转角位置的胶缝到底该留在哪个面都非常清楚,更不要说让你动 他的分格了。 板块宽高比:黄金分割原则(比值 0.618=1: 1.6),分格比例尽 量对

7、称协调(便于施工,美观)。分格长宽比一般在1: 1.21:1.5之间,分格不宜采取1: 1比例 及1: 2比例。竖明横隐:竖大横小;竖隐横明:竖小横大。细而高的建筑,横向线条可较少,宽度方向稍大一点,显得挺拔; 矮而粗的建筑则是相反做法,要兼顾立面的丰富性。幕墙的胶缝:保证胶缝横平竖直,各立面的水平胶缝要交圈。 土建结构的特征:横梁布置与层高相协调,立柱的布置要考虑主体结构的轴线网以及柱、墙的位置;转角及异形位置,考虑立柱自 身长度及两边分格是否对称。 幕墙的分格形式直接影响着外檐装饰的效果,制作精品建筑时, 要多考虑效果。注意与周围建筑的协调性,考虑各种不同材料交界、组合的处理 方式。4.功

8、能性要求幕墙的主要使用功能:米光、通风、保温、隔首.开启扇位置的合理性:满足使用功能和立面效果要求,启闭方便, 避免设置在梁、柱、隔墙等位置。其高度一般在离地面800-1200mm 比较适宜。(在幼儿园及小学等楼房,幕墙的设计要多考虑到安全因 素,可以考虑幕墙的开启位置偏高)室内视线的良好性:离室内地面1400-1800mm的位置不要设置横 向分格,因为这高度正好是人的眼睛离地面的高度,这样会影响人在 室内观察室外的效果开启扇大小的合理性:特别是手动开启窗的大小,注意重量,启闭要灵活方便。(1) 公共建筑的要求:“外窗不宜过大,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 30%”(2) 住宅建筑的要求:“卧室

9、、起居室(厅)、厨房应设置外窗,窗地面 积比不应小于1 /7 ”;住宅应能自然通风,每套住宅的通风开口 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5%(3) 铝合金门窗GB/T8479-2003及GB/T8478-2003规范要求:铝合金 门窗的启闭力应不大于50N;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 GB50210-2100规范要求:铝合金推拉门窗扇开关力不大于100N。(4)开启扇的大小也受到开启五金件配件(参考五金图册开启扇尺寸的范围)、开启方式的影响,最终要通过计算得出。(5)洞口门窗:建议装合页的单开窗控制在600x1500;装四连杆的窗控制在 600x1200、600x1500、900x1500、1200x15

10、00;门的尺寸控制在1000x2000;推拉窗900x1800。(外开窗宽度最好不能超过750,否则过大的话,窗完全打开后,不好关闭)(6)幕墙开启窗:大多数为外开上悬窗。常见宽度尺寸为12001500mm, 高度尺寸为 12002000mm。与室内空间组合相适应,柱、墙的位置设立柱:在房间隔墙的位 置设置竖向分格,这样有利于室内装修,可以很好的把两个房间分开, 隔声效果好。 建筑的伸缩缝处:应结合节点作特殊处理,必须设置分格,且不宜过大。 采光的合理性 特别注意公共场所功能性,例如火车站站房(参考铁道部颁发铁 路旅客车站细部设计)比如:1、主入口门洞总高度应在3600mm以上,门扇的开启高度

11、不应小于3000mm,每樘门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 2100mm。2、玻璃幕墙从楼、地面向上的第一块的玻璃分格高度不应小于2200mm。3、为了保证公共场所的良好视角效果,玻璃分格应尽可能加大。主入口门示意图(尺寸单仏mnO0005二、幕墙分格存在的问题建筑设计师、甲方/业主、幕墙设计师所站的立场有很大不同。0建筑设计师:美观性、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0甲方/业主:经济性、美观性、功能性、安全性0幕墙设计师: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功能性这也就导致了在幕墙分格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问题:0建筑设计师通病:只要保证功能没问题和建筑效果业主满意就行。建筑设计师 和业主对建筑的外立面效果要求:通常是粗线条,

12、如什么部位采用什么形式的幕 墙,在什么地方设置装饰带,板块采用横向分格还是竖向分格等。0建筑设计院提供的图纸,基本的分格不能被改变。0建筑设计师对幕墙材料的常用规格及相关性能不熟悉,分格不合理,造成施工 困难、材料浪费、造价过高等情况。0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业主的意见和要求往往是不合理的、不讲理的, 外行领导内行。这些问题不仅过去存在,现在、未来依然存在,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甲方 /业主、幕墙设计师,在幕墙分格上三方加强交流,要求幕墙设计师尽量采用原 蓝图设计方案,要求建筑设计师决不能以价格低来诱导业主,要求幕墙设计师多 于建筑设计师交换意见,以此引导业主,尽量避免各种不必要的外行领导内行等 问题。综上所述,幕墙设计要熟知的几个要素:1、了解幕墙材料性能及规格2、熟知各种相关规范及标准3、懂受力分析、结构计算4、熟悉各种装配工艺原理 从设计的角度上讲,设计师要有突破意识,这就和幕墙行业的发展是一样 的,永远不要墨守成规,那样会限制设计思路,阻碍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很 多标志性建筑的效果是靠设计师的创造意识,加上施工的新工艺开发,才得到实 现的。总之要敢想,不要总是走别人走过的路,不要说XX工程是怎样做得、怎样设计的,如 果我们把一个工程形式搬个地方,原样在别处制作,这本身就是一种欺骗,也许20年后, 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差不多,那么我们将找不到自己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