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及反思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0934638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及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及反思 教学要求:1.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具准备:教学插图、语段卡片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大家已经预习过,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次?哪就请大家读吧。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读几次。2.学生自主读书。3.进行读书交流,把自己喜欢的语

2、段读给大家听。教师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适时激励评价。二、创设情境,合作研讨1.出示课文插图,认识这座塔吗?这就是世界闻名“斜而不塌”的比萨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同学们,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也在这座高塔上做做这个试验。2.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出示亚里土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是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他,把他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现在你

3、要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那人家是不会相信的。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再认真读读书,仔细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伽利略,为了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当时比萨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记者,听说伽利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向伽利略问些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3.学生分组合作学习。4.进入情境,质疑研讨。(请位学生上讲台)现在年轻的数学教授、著名的辩论家伽利略先生已经来到大家面前,一会儿他将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质疑研讨,重点解决以下问题:A.伽利略为什么有

4、信心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B.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C.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是否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其表现是否是“胆大妄为”、“固执”?三、观察体验,交流评价1.观察体验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试验。2.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这项试验说明了什么?通过这项试验,大家明白了什么?怎样理解句子“大家明白了,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3.评价:你怎样评价伽利略?该怎样认识亚里士多德?四、延伸拓展,迁移运用现在,如果老师把课题改成“铁球和木球同时着地”你们认为可以不可以?请大家课后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样做做试验。请把你的发现以你喜欢的方式告

5、诉别人,包括老师。教学反思: 这节语文课学生积极性很高,能充分的体现出自主发展和全面提高的教学原则。学生的提问和解答都很精彩。但是也有很多地方做的欠缺:整堂课朗读的地方少,应该要学生把精彩语段朗读理解,然而课堂容量太多,没有让学生尽情的朗读,因而对亚里士多德的话和伽利略的想法理解的不够透彻。 一节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 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落实教学三要义,让学生主动发展,全面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