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家长会发言稿3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093144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家长会发言稿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班家长会发言稿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班家长会发言稿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班家长会发言稿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家长会发言稿3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篇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一、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1、注意力集中。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小班一堂课15 分钟,中班为2025 分钟。2、能动能静。反应快,动作灵活,活泼好动特点在中班孩子身上表现尤为突出。他们总是不停的变换姿势和活动方式。如动动手、伸伸腿或做小动作、自由的奔跑等,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行动,显得比小班幼儿自由放松,甚至无拘无束。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中班的孩子好动,因此,孩子与孩子间容易产生肢体的接触,特别是一些比较调皮的孩子会有攻击性行为。这是中班孩子一个较普遍的特点。所以本学期老师会不停地提醒孩子接下去该做什么了,帮助他们养成幼儿园生活、学习的

2、规律。3、嘴巴甜。这一阶段的孩子连贯性语言开始发展,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比较爱讲话,甚至不分场合和时间,甚至讨好老师,比如喜欢在老师面前告状。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时刻要求孩子回答问题完整,能说一整句,就不说半句,能说半句,就不说两个字。同时区别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告状并不是坏事情,有些事情小孩子认为自己解决不了,告诉大人,这也是好事情,应该鼓励。当然,孩子告状的时候,并不总是他有理,也不总是他做的对。这个时候,关键是大人的处理方法:大人在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原则,如果孩子告的对,要表扬,如果孩子告的不对,也要委婉的纠正。比如:现在有些孩子会把想象和现实混为一谈,有些家长说孩子爱撒谎,说

3、大话,其实不是,是孩子希望这样,但是他不明白希望不等于事实,所以会说出一些跟事实相违背的语言。这时候,我们不能去指责孩子,而应该耐心告诉孩子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要让孩子明白:告状?有理。这样,孩子在遇到一些事情,就 会根据情况,正确判断是否需要告诉大人来处理,而不是乱告状。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多,比如:第一,幼儿平时喜欢看 一些攻击性强的电视,如警匪片、奥特曼等,幼儿的模仿力较 强,好奇心也教强,比如:他们在平时看了攻击性强的镜头,如奥 特曼打怪兽后就像尝尝当宇宙英雄的感觉。于是来到幼儿园就把其 他小朋友当作怪兽打。结果被打疼的幼儿就哭者来告诉老师。第二, 现在的孩子都养尊处优,在家

4、里当惯了小公主,小皇子。过惯了衣 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 外婆围着他们转,要什么给什么的日子。因此在幼儿园里受了一点 委屈就动手打人。第三,攻击性行为和肢体摩擦是中班孩子的一个 特点,到了这个年龄孩子会产生渴望与人交往的心理,但是往往力 不从心,不知道如何发起交往,因此才会有肢体的冲突。二、幼儿工作:1、自理方面。其实,我特别希望老师与家长们能统一思想,这 个思想就是: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都指导他们自己做,我们在教育 中尽可能地放手,让孩子进行活动,让孩子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尝 试、去思考、去做出结论。可能很多家长还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一 再强调要让孩子自己的事

5、情自己做,不要去代替孩子收拾玩具,或 者喂他们吃饭,这不仅仅是因为要从小养成孩子的独立性,同时也 是发展孩子的手部肌肉。现在孩子还处在发展阶段,手部肌肉协调 性不是很好,如果家长什么都包办,孩子的手部肌肉没有得到发展, 今后孩子的动作、动手能力会比其他孩子晚。3、班级管理方面。中班的孩子自理能力提高了,为他人服务的 意识也慢慢在萌芽。因此,我们建立了值日生制度。每个星期有五 天,每天都有孩子轮当值日,整理班级桌椅,检查一下教室玩具是 否分类摆放正确、督促其它幼儿洗手、喝水排队、做早操,提醒幼 儿离开座位把小椅子放好等。三、家长工作:1、现在我们从楼下换到二楼,班级换了,上下楼梯就成为安全 的问

6、题。希望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注意上下楼梯的安全,提醒孩子 抓住扶手一步一步的走,不要在楼梯上跑跳、嬉戏,更不要让孩子 在楼梯扶手上滑下去。3、幼儿园里每周都会安排玩大型玩具、玩沙、进行构建活动等 等,所以放学以后要求孩子及时回家,不在幼儿园内逗留,玩大型 玩具等,请大家回去后一定要转告各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另 外,如果孩子一定要在幼儿园内玩耍的,那一定要请接幼儿的家长 看护好自己的孩子,避免与他人闲聊而忽略了孩子的安全,从而造 成事故的发生。5、关于幼儿吃药。需中午吃药的幼儿,请家长将药用袋子装好, 写清楚用法和服用剂量,交给门口的保育老师,保育老师会发到每 一个班级。如果幼儿生病不来上学,请家长及时与老师联系,打电 话或发短信都可以。四、家长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