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项实施方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90179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项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项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项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项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项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项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项实施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专项实施方案为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根据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通过开展三年行动,完善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措施、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和防控体系,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形成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为重点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以企业技术和管理队伍建设为重点的标准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以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防控体系、以引进专业化支撑机构为重点的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由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主导向企业自主发展转

2、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保障员工安全健康,实现企业安全高质量发展。二、重点任务(一)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要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员工覆盖所有管理运营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全行业所有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法治教育,提高全体员工守法意识,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2.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主要负责人要加强第一责任人法律责任的落实,牢固树立安全展示

3、理念,带头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加强全员、全区间、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教学“五到位”。在安全生产的关键时刻,节点要有岗位,盯紧现场,确保安全。3.落实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内部部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制度。重点行业企业要严格执行传帮带制度,确保新招聘员工安全运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关键岗位、班章和一线员工要严格履行自身安全生产职责,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各级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队伍。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4、,全力支持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企业要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化、产业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安全技术队伍。2021年底,重点行业所有企业通过自身培训和市场化机制,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2.加强安全投入。企业应确保资金投入3.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和未通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充分利用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政策,加强企业安全人才培养。到2022年底,省级以上重点行业企业以自建或委

5、托方式建设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实现重点岗位人员“改招入录”。4.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各类企业要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T 33000-2016)和行业专业标准化评价标准的要求自主建设,从目标责任、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控制、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管理持续改进等八个方面,建立适合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着眼于整个生产标准化的企业自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企业整个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要素的变化,不断完善风险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022年底前,高风险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要对工作进行评估。(3)完善企业

6、安全风险防控机制。1.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为企业定级型和特点,科学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程法,定期组织专业力量和全体员工全方位、全过程辩识生,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持续更新完善。按照有关标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评估,加强动态分级学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实现“一企一清单。 2.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安全风险分级、分类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管控责任,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控,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针对高危工艺、品、场所和岗位等重点环节

7、,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终处于受控范围内。2021年底前,各类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风险管控制度。 3.建立安全风险警示报告制度。企业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确保每名员工都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企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明确风险管控和报告流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和报告工作全面负贵,要按照安全风险管控制度的要求,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

8、,定期向相关监管部门报送风险清单。 (四)健全完善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1.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企业要建立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记录、通报、报告等重点环节的程序、方法和标准,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等方式,及时间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2.严格落实治理措施。企业要按照有关行业

9、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并向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按告;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息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现闭环管理。2020年底前,企业建立起完善的隐患持查治理制度;2021年底前,各地区和各类企业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一张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到自查自改自报,实现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管理和评价,防止漏管失控;2022年底前,企业隐惠排查治理全面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五)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社会治理。 1.建立完善企业安全承诺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结合本企业实际,在进行全面安全风险评估研判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向社会和全体员工公开落实主体

10、责任、健全管理体系、加大安全投入、严格风险管控、强化隐患治理等情况。要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完善和落实举报奖励制度,督促企业严守承诺、执行到位。2020年底前,制定出台包括所有重点行业领城的安全生产承诺制度。 2.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对存在以隐蔽、欺骗或阻碍等方式逃避、对抗安全生产监管,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产生重大安全隐患,违规更改工艺流程,破坏监测监控设施,以及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事故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现故意行为的单位及主要责任人,依法依规将其纳入信用记录,加强失信惩戒,从严监管。2020年底

11、前,修订完成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制度。 3.提升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筛选一批专业化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支持做大做强,为企业提供高水平安全技术和管理服务;同时加强监督管理,2020年底前制定出台技术服务机构评价结果公开和第三方评估制度,确保规范运作,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4.充分发挥安责险参与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功能。深入推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规范(AQ 90102019),通过实施安贵险,加快建立保险机构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等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2021年底前各地区应急管理部门全部建立安责险信息化管理平台,2022年底前对所有

12、承保安责险的保险机构开展预防技术服务情况实现在线监测,并制定实施第三方评估公示制度。对预防服务没有达到规范标准要求、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的责任单位和负责人予以警示,督促整改,情节严重的按照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纳入安全生产领域联合惩戒“黑名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4月)。按照统一工作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要进行全面部署安排,广泛宣传发动;要结合实际制定细化落实方案,明确具体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及时将落实方案报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二)组织实施(2020年5月至12月)。各

13、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要对相关企业情况进行梳理研判,重点分析企业层面目前存在的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息的责任链条、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实际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推动重点工程、研究建立工作机制,不断推动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重点推动(2021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要坚持统筹推进、持续深入、重点突出、务求实效,紧盯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实施等重点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进度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结合各相关单位和企业工作开展情况,深入分析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健全完善有关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逐项推动落实。结合

14、各地区各单位经验做法,梳理总结一批典型成果,供各地学习借鉴和全国推广。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要总结形成本专题年度工作报告和三年行动报告并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要将本实施方案与相关行业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抓好组织实施和督促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务求取得实效。要推动企业充分发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有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提升企业自主管理安全生产能力水平。 (二)强化制度保障。制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

15、体责任若干规定,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自主管理安全生产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按照方案要求,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鼓励各地区和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各具特色、扎实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形成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治理成果。 (三)严格监管执法。各地区要把企业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情况和开展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加大日常执法检查力度。要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对未按规定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未按规定报告风险和隐患,未建立实施企业安全承诺制度,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进行查处。各地区要建立与企业联网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评估,加强线上线下监管。要坚持离执法于服务之中,既要严格执法检查,又要避免简单化、“一刀切”,对重点企业有关部门要组织专家开展精准指导服务。 (四)注重典型引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细化贯彻落实措施,强化分类指导推动,鼓励相关企业先行先试,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以点带面,大力推动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理论及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