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88446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8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 第14页 共91页1鲧禹治水(第一课时)21鲧禹治水(第二课时)42大卫(第一课时)62大卫(第二课时)83夸父逐日(第一课时)103夸父逐日(第二课时)124. 天上偷来的火种 145. 女娲造人 166商鞅南门立木(第一课时)186商鞅南门立木(第二课时) 207. 狄仁杰公正护法 228. 出色的老师(第一课时)248. 出色的老师(第二课时)269. 美丽的规则 2810. 两小儿辩日(第一课时) 3010. 两小儿辩日(第二课时) 3211. 飞天梦圆 3412种瓜得豆(第一课时)3612种瓜得豆(第二课时)3813海水为什么是蓝的(第一课时)4013

2、海水为什么是蓝的(第二课时)4214. 童年的发现 4415古诗三首(第一课时)4615古诗三首(第二课时)4816穷人(第一课时)5016穷人(第二课时)52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54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5618. 永生的眼睛(一课时) 5819船长(一课时)6020故宫(第一课时)6220故宫(第二课时)6421青花(第一课时)6621青花(第二课时)6822陆羽与茶经(第一课时) 7022陆羽与茶经(第二课时) 7223敦煌壁画(一课时)7424编钟(一课时)7625窃读记(第一课时)7825窃读记(第二课时)8026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8226理想的风筝(第二课

3、时)8427校园交响诗(第一课时)8627校园交响诗(第二课时)8828我们上路了(一课时)90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1鲧禹治水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学习本课生词新词,积累词语。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能说出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的原因。【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我们都看过西游记、封神榜,知道那是一种神话故事。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看看故事中塑造的又是一种怎样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塑造的。二、预习与检测(一)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二)自学生字新词。1.读拼音,写词语。 d y y pin wn yn x rn hn li ji bi n

4、tn 2多音字组词。lu( ) hu( ) xn( ) 露 划 兴 l( ) hu( ) xn( ) (三)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鲧和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2课文中哪些段落是写鲧和禹治水的过程的?3.自由交流对天神“鲧”和儿子“禹”的认识。四、课堂小结 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灾难,鲧禹父子俩想方设法,不顾一切地治理洪水,他们的这种善良正义,为民着想的崇高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五、拓展延伸,迁移训练课文学习到此,你对课文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回答各小组代表的质疑问题,不会或有争议的,老师进行引导。六、课堂训练1补充成语。山( )海( ) 毫不( )( ) 兴奋(

5、 )( )天( )地( ) 不畏( )( ) 欢呼( )( )毒( )猛( ) 烈日( )( ) 汗流( )( )大发( )( ) 成( )上( ) 泛滥( )( )2在加点字正确读音后面画“”。祈求(q q) 淹没(mi m) 斥逐(c ch)露面(l lu) 继承(chn chn) 镐头(o o )【参考资料】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山海经中最著名的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鲧禹之水等故事。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

6、1鲧禹治水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大禹在治水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学习过程】一、 复习旧知,谈话导入鲧和禹父子俩为什么要治理洪水?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学习“鲧”治水部分(24)。(1)天神“鲧”用了什么方法来治理洪水的?结果如何?(2)你觉得“鲧”是一个怎么样的人?2学习“禹”治水部分(510)。(1)“禹”治水的方法是怎样的?结果如何?(2)“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付出了哪些艰辛?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3)理解句子: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往北,由西到东,经过

7、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a你能从句中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b有感情地朗读句子。(4)除此之外,想象禹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5)你觉得“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3.文中的第六自然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小结:虽然鲧和禹治水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但是,鲧为治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禹为治水不怕辛苦,不畏艰险,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们的这种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精神令人敬佩。三、拓展延伸,迁移训练1.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令你感动?2.你想对鲧禹父子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位) ,我想对你说: 。3.结合课文的内容,你能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吗?四、总结

8、全文本文写了 时代,鲧禹父子 , ,治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他们 , 的精神品质,体现了我国先民 、 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五、课堂训练1你还阅读过中国的哪些民间传说与故事?与同学们交流交流。2按要求写词语。表示“走”的词语: 表示高兴的词语: 描写天气的词语: 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参考资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下招呼,就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长到1

9、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公而忘利的事迹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 2大卫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并记住本课的生词新词,能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2初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远在上古时代,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大禹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带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他的伟大壮举与奉献精神令世代炎黄子孙敬仰不已。今天,我们要来阅读的是外国的一个民间传说,从中去认识一位名叫大卫的人物。二、预习

10、与检测(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小声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把句子读通顺。2读拼音,写词语。 tn ku f shu lun sh xin p 3.能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长途跋涉 气势汹汹 万夫不当之勇(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中出现主要人物是( )( )( ),其中文中的主要人物是( )。2.大卫不仅( ),而且(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说文中的这些人物各留给自己怎样的印象?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对故事中三个人物的认识。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人物的表现,深人体会大卫的精神品质。五、课堂训练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溪水 ( )的身材 ( )的铜盔( )的歌声 ( )的武艺 ( )的铠甲( )的图画 ( )的声音 ( )的卵石2. 把词语补充完整。聪( )机( ) ( )直( )敢 长途( )( ) ( )( )汹汹 ( )大( )穷 武艺( )( )( )不( )意 仓( )逃( ) ( )惊( )色 精明( )( ) ( )胜( )击 大( )( )胜【参考资料】 亨德里克房龙:荷兰后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1903年赴美,在康奈尔大学完成本科学业。19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