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课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088135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5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5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5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5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课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题 2. 四季 、课型 新课 、案序 1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字。认识四种笔画和四个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四季的特色。学习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下知情。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2、四季 草芽尖尖 荷叶圆圆 谷穗弯弯 雪人大肚子教学过程步骤师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1、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片,你们想看吗?请大家看屏幕。2、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季节,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特点。1、请小

2、朋友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画出来。、2、指名读,师生并及时点评。3、开火车读。4、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学生自由说)5、带着新朋友再次朗读。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比比谁读的好。2、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以小节说说自己读了这一小节指导李什么,明白了什么。3、全班交流。 (1)说说春天到了,大地还有那些变化。, (2) 指导朗读。 (3)学生提问质疑。(4) 学生自读秋天和冬天的美。4、分角色朗课文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一个表现的机会,日个小朋友来表演。 .1.(三)、实践活动四、总结1、 你认为那个季节最美?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2、 你能模仿其中一个小姐,进行编创吗?以四人小组伟单位进行编创。

3、3、 请一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朗读本小组的作品。4、 评选最佳创编。小朋友真能干,不仅读的好,创编得也好。是啊,春天,温暖的阳光融化了山涧的冰雪;年,新嫩的绿叶有美丽的花朵为伴;不知不觉中,秋天便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天空是那么开阔高远。冬天讲师一个令人欣稳的开始。你学了这一课懂得了什么?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可以尽情表演。课题 2 四季 课型 新课 案序 2学习目标:1、学会六个生字,认识四个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呢容,背诵课文。学习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的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季挂图。板书设计:2

4、 四季 去、 口 、 五、 日、 四、 台、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二、指导背诵水能读一读课文,让大家在一次感受四季的美丽、可爱?出示四幅图,学生借助图背诵课文。 1、 学生自由背。2、 请学生上台背。3、 全班一齐背。 三、指导书写四、扩展活动五、 复习巩固生字1、教师范写“口”,学生观察,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2、厨师“五”在天资各种的位置,学生自己观察兵书写。4、 出示“日”,让学生认识新笔画横折钩,并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5、 出示“去”,介绍新笔画撇折,并指导学生书写。6、 出示“台”,学生自己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1、 你觉得那个季节最美?说说你最喜欢的季

5、节。2、 把你喜欢的季节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来。课题 3、小小竹排画中游 课型 新课 案序 1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两个笔画,六个偏旁。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学习重点、难点1、 人记生字和朗读课文。2、 要通过指导学生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投影片)教学设计: 2、四季 鸟儿唱 鱼儿游 禾苗绿油油 江南玉米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修改意见一、看图,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四、朗读、背诵1、播放表现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一边看图,一边欣赏乐曲。2、看了

6、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正音。3、 自由度之后,开展朗读竞赛。1、 读了这首诗歌我们都知道江南很美,美在那里,是说一说?,a、 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的交通工具。b、 运用课件动态演示“顺水流”的过程。c、 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指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d、 指出图中的禾苗。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儿?(鱼儿游)。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儿稻米多,稻米香?。(禾苗绿油油)。老师讲述:江南一代小河

7、多,河里有许多鱼虾,哪里还种了许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因为江南玉米项很美,就象一幅画。所以说小小猪牌就香花中游。1、 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2、 请学生朗读,个别读,再小组读,最后全班伴随乐曲朗读。3、 看图试着背诵。 课题 3、小小竹排在画中游 课型 新授 案序 2教学目标:1、 认识1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笔画、6个偏旁。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的感情。,重点、难点:1、 写会7个生字。 2、通过朗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教学媒体与仪器:多媒体课

8、件,生字卡片。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兴趣。板书设计: 3、小小竹排在画中游 口、日、中、叶、打、拍、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一、复习导入二、激发想像,丰富感情三、复习巩固生字上节课,我们把课文背了下来,现在那个小朋友最勇敢,悲歌大家听?1、 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像江南的美丽景色。2、练习自己旅游的见闻,说说江南的美丽景色。,1、 出示课件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2、 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3、 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卡片让学生认读,自由读,在同桌互相考一考。四、练习用说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五、指导写字、六、做“我在画中游4、做“汉字开

9、花”游戏:吃课件,一个花瓶上插着一些花,告诉小朋友,每一朵花可以开出一个词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花竞赛,比一比哪一组开的花朵。教师板书、学生练习说:绿油油的小草 白茫茫的雾黑糊糊的小屋 亮晶晶的星金灿灿的太阳 黄澄澄的梨红通通的柿子 胖乎乎的脸蓝盈盈的天空 翠生生的秧苗酸溜溜的梅子1、 出示“日”,先让学生跟老师书空,认识新的笔画横折钩,在仔细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2、 “中”,先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3、 “口”由学生自己观察后书写。4、 “叶”让学生跟老师书空,认识“口”字旁,5、 “打”先让学生找好田字个的竖中线,再跟老师一起书空。6、 “拍”找好田字格的位置

10、,书空,注意间架结构。课题 4、哪座房子最漂亮 课型 新授课 案序 1 教学目标:1、 认识12歌声字,4个偏旁。2、 争取、流利地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体会农村发生变化。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 2、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农村发生的变化及小学生喜悦的心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教学理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教学设计: 4 哪座房子最漂亮 青青的 白白的 宽宽的 大大的 房前 屋后 漂亮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修改意见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二、出读课文,认读生字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四、书写生字1、(出示图画)同学们我们都是农村出身,对农村比较熟悉。今天老师

11、请大家欣赏一幅描绘农村的图画。2、 学生看图后发言,用自己的话描绘图画上的景物。3、 在这些房子中,那座房子最漂亮?为什么?1、 清同学们借助拼音字读课文,要去读准字音,画出生字。2、 检查出读情况,教师指导读准音节。3、 指导认读生字词。1、 请大家在读课文,看看课文共有几句话?2、 朗读理解第一句。(1) 知名度第一句,说说自己对这些房子的感受。(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展示课件。(3) 指导朗读。(4) 学生自己体会朗读,教师示范指导。3、 学朗读地一句。(1) 学生自由读第一句。 出示课件,你觉得这座房子还美在哪里?(2) 教师范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画面。(3) 学生模

12、仿老师的样子,练习朗读。4、 指导朗读三、四句。5、 有感情的朗读全文。1、 认读生字“门” “门”2、 比较两个字的字型,并分别组词。3、 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所占位置,并练习书写。课题 4、哪座房子最漂亮 课型 新授课 案序 2教学目标 :1、 会写6歌声字,认识4个偏旁。2、 争取、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热爱之情。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体会农村发生的变化。 板书设计: 4 哪座房子最漂亮 门 月 田 们 肚 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一、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二、指导背诵课文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四、巩固扩展五、布置作业1、 结合图画,教师引导背诵。2、 以多种形式巩固背诵:同桌交替背、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3、 结合图画,一齐有感情的背诵。1、 认读生字卡片,复习生字。2、 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些生字?3、 学生对“门” “们” “月”“肚” “请” “ 苗”进行扩词。4、 指导“月 肚、青 、苗的书写。1、 完成“读读说说。2、 教师总结。讲这首儿歌背给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