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88127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近年来,随着科技投入的加大、市场的开拓和加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内蒙古马铃薯生 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具有地区经济特色的重要产业。1、马铃薯生产稳步发展,产品市场逐年拓展内蒙古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生产省区之一。八十年代前,全区马铃薯历年总播种 面积约360万亩,变动在300405万亩之间,约占全区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八十 年代以后,由于国内市场的拉动、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近十年来, 随着脱毒种薯的大面积推广、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和区内加工能力的提高,全区马铃薯 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3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展到795.8万亩,占粮食

2、总播种面积的 10%以上,鲜薯总产量达到865.3万吨(折粮173.1万吨),占全国马铃薯鲜薯总产量的12%, 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之首,已成为我区仅次于玉米、大豆的主栽作物。单产由九十年 代初的746.7公斤增加到1087.3公斤(见附表2)。作为食用鲜薯、种薯和加工原料薯的马 铃薯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优质商品薯直销东南亚各国,获得了极其显著 的经济效益。2、种薯生产繁育体系建设初步形成,推广网络逐步完善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在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已初步形成了基础脱毒种(基础脱 毒苗、微型薯、原原种)繁育、原种生产及一、二、三级脱毒种薯生产繁育模式,即以技术 优良、装备先进的

3、科研院所、大中型集团公司为技术依托,采用快速繁育等高新技术生产基 础脱毒种;以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繁种的山区旗县为基础,建立可监控原种繁育基地,生产 优质脱毒种薯;以乡镇农技推广部门和种薯生产专业户为主体,生产一、二、三级脱毒种薯 的繁育推广体系,并形成了较为有效的种薯辐射推广网络。3、马铃薯加工业开始起步,产业化进程加快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马铃薯市场的拉动和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我区马铃薯加 工业逐步兴起且发展迅猛。目前,境内已建成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呼和浩特华欧淀粉有限公 司、集宁富广食品公司、海拉尔麦福劳公司、包头海德公司、呼和浩特奈伦农科公司等46 家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附表3.1),产品

4、主要有精淀粉、全粉及薯条薯片等。2003年全 区加工马铃薯(鲜薯)35万吨,占当年鲜薯总产量的4%,企业销售收入近5亿元。2004 年全区大中企业将加工鲜薯达80多万吨,占总产量的8.6%。随着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马铃薯淀粉含量由过去的12%提高到15-19%,个别品 种淀粉含量高达20%,为淀粉加工提供了极好条件,加工薯增值率逐步提升,企业加工能 力逐步扩大。如内蒙古正丰马铃薯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现 已选育成高产、早熟、高淀粉、油炸加工等四大系列20多个品种,其中高淀粉品种内薯七 号淀粉含量达20.03%,蒙薯九号18.7%,高原七号18.3%,底西芮17%,为适

5、应企业多样 性需求、推动内蒙古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4、市场培育与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在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地注重对市场的培育,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订单销 售,大力推进产贮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同时,充分发挥内蒙古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培 育推广优质专、特用马铃薯品种,适应市场多元化需要。围绕市场培育和销售,在政府的积 极引导下,由社会投资,巩固和新建了一大批产地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了贮藏设施,不断 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在组织化程度上基本形成了贮藏加基地、产地批发市场加基地、营销组 织加基地、公司加基地、经纪人(农民经营大户)加基地等不同模式的产业化雏形。各类营 销协会、专业协会、经纪

6、人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区有年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 10个(附表3.2),各类协会、专业经营马铃薯的公司与个体民营组织已达200余个,营销 队伍(包括农民经纪人)超过10万人。5、贮藏情况长期以来,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鲜薯贮藏主要以农户土窖就地贮藏为主,储量少, 贮存条件差。近年来,随着全区马铃薯产业发展,马铃薯贮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目前,全 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储量在1000吨以上的大型马铃薯贮藏库近百个,贮藏期(105月 份)温度一般可保持在14C。此外,集宁富广公司已建成10.3万吨大型马铃薯恒温贮藏 库,贮藏条件大大改善,为延长加工期和进一步拓展市场、实行反季节销售奠定了基础。

7、6、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区马铃薯基础研究、种薯生产及种植面积、产量均处于全国前列,但在 种薯生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基地建设和产后加工、转化能力及产品运输能力上还存在诸多 问题,主要表现为:(1) 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目前,全区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为46家,年加工鲜薯 不到总产量的一成,规模以上企业仅20户,加工转化能力小,带动力弱,且地区之间发展 不平衡,缺乏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优势资源不能形成优势产业。(2) 加工专用薯品种缺乏,基地规模小,集约化经营程度差马铃薯加工类型有马铃薯淀粉加工、油炸薯片加工、全粉加工和速冻薯片加工等, 不同种类的加工对马铃薯原

8、料薯的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薯块大小、外观形态都有严格 的要求。长期以来,大部地区一直将马铃薯作为一种粮食和救灾作物去发展,育种目标也限 定在高产上,只重产量不重品质,而在专用加工品种选育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导致专用加 工品种的缺乏。国内已育成的100多个马铃薯品种中,真正能用于马铃薯油炸加工和淀粉加 工的专用品种寥寥无几。虽然近几年对育种方向作了调整,从国外引入了一些加工型品种, 但仍不能适应加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区马铃薯生产基本上还停留在千家万户的生产模式上,专用加工原料薯的种植 规模小,集约化经营程度差,机械化程度低,栽培技术落后,已不能适应专用品种的技术和 质量要求,使原料薯生产水

9、平低、产品质量不高、种植效益低下,不能形成相对稳定、均衡 生产的产业化基地。(3) 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差由于企业与农户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联接机制,企业没有稳定的原料基地,农 户没有稳定的产品销路,使产业链条十分脆弱,抗风险能力差,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4) 脱毒种薯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推广应用速度慢马铃薯质量检测体系主要由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和主产区盟市、旗县种子管理部门 共同组成,自治区技术监督局曾于一九九八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布了内蒙古马铃薯脱毒 种薯分级及检验规程地方标准,以规范全区种薯生产和销售市场,但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 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及技术力量,各级检测工作难以开展

10、。而拥有国际先进仪器设备和检测手 段的内蒙古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虽将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检测列为为全区马铃薯产业 发展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但也因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和法律保障,难以形成全区范围的、 规范化的质量检测制度和体系。由于脱毒种薯检测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乱繁滥制种薯 现象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未经检测的薯种进入种子市场,对严格规范的制种供种企业经营 冲击很大,不合格种薯用于生产,也对农民增产增收带来不利影响。根据内蒙古马铃薯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全区马铃薯生产需稳定在900万亩左右, 按每亩需种薯125公斤计算,每年需求合格脱毒种薯约110万吨,据估算,目前全区合格脱 毒种薯应用普及率

11、仅为30%左右,全区每年仍然有约70万吨的缺口。脱毒种薯推广应用过 慢,既有农民嫌种子太贵,不积极采用的问题,也有未检种薯增产不明显的影响。(5) 贮运和加工转化能力弱内蒙古马铃薯加工工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是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的一大薄弱环 节,也是制约马铃薯加工增值、提高效益的一大障碍。目前,我区鲜薯加工率不到10%, 与世界发达国家马铃薯加工率50%-90%比相差甚远(见附表1.2),而且我区马铃薯产业发 展不协调,加工率还很低,且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增值受限。同时,由于贮藏 和运输条件落后,影响了马铃薯原料供应期和合格原料的供应数量,从而影响有限加工能力 的充分发挥。(6)病虫害监测滞后马铃薯病虫害监测体系建设滞后,也是制约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在全区范围内已初步建立了以内蒙古植保站为中心、由各盟市、旗县植 保站和农技推广中心共同组成的马铃薯病虫害监测体系,但由于全区马铃薯分布广阔、种植 面积大且大部分种植在旱地,监控范围十分有限,加之技术力量薄弱、手段落后,对马铃薯 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也较为困难 文章来源摘自贵州马铃薯信息网百度知道知识农业团队编制,欢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