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诗歌鉴赏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087988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诗歌鉴赏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 试析送魏二一诗中“凉”字的丰富内涵2. 简要说明送魏二这首诗在造境方面的主要特色。(或分析这首诗虚实结合的特点)3. 送魏二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二句和三四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前两句写眼前的实景(1分),后两句写分别后想像的虚景(未点明是分别后的想象之景,不得分)。(1分) 1从字面上看,“凉”是写秋风秋雨带来的凉意,属于身体方面的感受。但这是在酒后,是在醉不成欢惨将别之际,原来内心的凄苦与外在的风雨交替作用,使别者倍感凄凉。2.这首诗在造境方面的特色主要在于虚实相生。本是橘柚飘香的秋日,偏偏一阵江风,凉意飕飕,接

2、着一场秋雨,潇潇而来,这就形成了分别的情景:凄苦悲凉;继而作者展开想象,描写友人别后的情形:泽国水域,孤月在天,猿啼声声,撩人愁绪。先是真情实景,后是想象的虚景,虚实相生,共同营造了离别的伤感凄怆的艺术境界。2010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3、。(4分)【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

4、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除夜作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个诗句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共同点是:(2分)两句诗是:(1分)末句感情:(2分)2(1)得分要点: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 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氛围1分,心绪2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 (2)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或: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乐色彩的节日之夜)(2分)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分)感情:老大无成或离乡日久、客居多年(或: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增加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