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随堂巩固 第2部分 专题9 第3讲 文言文断句题(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0871208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随堂巩固 第2部分 专题9 第3讲 文言文断句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随堂巩固 第2部分 专题9 第3讲 文言文断句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随堂巩固 第2部分 专题9 第3讲 文言文断句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随堂巩固 第2部分 专题9 第3讲 文言文断句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随堂巩固 第2部分 专题9 第3讲 文言文断句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随堂巩固 第2部分 专题9 第3讲 文言文断句题(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断句题1(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选自白居易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A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D每至汀风/春溪月

2、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解析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这几句可从句式内容上来判断,“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都是主谓式结构,后面的“舟棹徐动觞咏半酣”也可从主谓式句式上来判断,应该是“舟棹徐动/觞咏半酣”。参考译文五亭依次排列,气象万千,全方位无死角,胜景无所遁形。每到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时,莲开水香之夜,宾友群集,舟船慢行,酒至半酣,飘然欲仙如痴如醉。游玩者彼此相视,道:此地不知是世外之地?还是人间?又不知是否是蓬瀛昆阆,还能怎么样呢?2(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3、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

4、/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解析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三个人物(“曾公亮”“盗贼”“使客”),两个地名(“他境”“吾境”);句中动词有“有、窜、闭、亡、移、诘、报、藏、廋、索”等。然后以动词为中心,首先“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中“他的地方达到夜不闭户”显然是不符曾公亮管辖郑州的句意,所以排除C与D两项。A与B两项中,关键是“移书”(发文书),按其句意,应是“移书诘盗”,如果是“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物”为名词作“

5、亡”的宾语,“移书”也是名词,如果有一个连词连接“物”与“移书”也成立。所以选B项。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推举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耕种农田,常常担心镜湖水泛滥。曾公亮建立斗门,将湖水排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后以端明殿学士身份担任郑州知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夜不闭户。曾经有使者丢失袋中东西,发布文书追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没有窝藏盗贼,恐怕是随从之人偷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明达详熟法令,经历处事久了,熟知朝廷台阁的典章宪制,首相韩琦常常向他咨询。3(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6、。何如宠,字康侯,桐城人。父思鳌,知栖霞县,有德于民。如宠登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由庶吉士累迁国子监祭酒。天启时,官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五年正月,建推左侍郎,魏广微言如宠与左光斗同里友善,遂夺职闲住。四年春,副延儒总裁会试。事竣,即乞休,疏九上乃允。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六年,延儒罢政,体仁当为首辅。而延儒憾体仁排己,谋起如宠以抑之,如宠畏体仁,六疏辞,体仁遂为首辅。(选自明史何如宠传有删节)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B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

7、忠佞/语甚切C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D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道”在文中是名词,作宾语,因此断开;“抵家”单独成句;“察古今”如果断开,会导致“察”的宾语缺失。综合B项正确。句意:上大殿向皇帝辞别,陈述敦厚宽大圣明之道。到家里,又(上书)请求皇帝时时阅览通鉴,洞察古今治乱忠奸,语气十分恳切。参考译文何如宠,字康侯,桐城人。父亲何思鳌,担任栖霞县知县,对百姓有恩德。何如宠考中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由庶吉士屡次升迁至国子监祭酒。天启年间,任职礼部右侍郎,协助管理詹事府。天启五年正月,何如宠被朝

8、廷推举为左侍郎,魏广微说何如宠与左光斗是同乡好友,于是被削夺官职闲居。崇祯四年春,(何如宠)协助周延儒裁决会试事务。事务结束,就请求退休,上疏九次才得到皇帝允许。上大殿向皇帝辞别,陈述敦厚宽大圣明之道。到家里,又(上书)请求皇帝时时阅览通鉴,洞察古今治乱忠奸,语气十分恳切。六年,周延儒被免去宰相职务,温体仁应当成为首辅。周延儒痛恨温体仁排挤自己,打算起用何如宠来牵制他。何如宠畏惧温体仁,六次上疏推辞,温体仁最后成为首辅。4(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

9、,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节选自明史傅珪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

10、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解析先从人物及事件入手。这句话主要讲傅珪参与修撰,因此而被降职和升官的历程,意思是:“说会典成于刘健等人,靡费很多,降参与修撰者的官,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孝宗实录修成,晋升左中允,再次晋升至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断句时,尤其注意名词、动词等。其中动词“镌”应理解为“降级,削职之意”。应带宾语“官”(官职),排除A与D。“进”(晋升)应带宾语“左中允”,排除C与D。参考译文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年间,被授予编修一职,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完成大明会典,迁任左中允。武宗即位,因为东宫恩赐,升任左谕德,充当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编修孝宗实录。当时文学侍从不攀附刘瑾,刘瑾很憎恨他们。说大明会典在刘健等人手中完成,耗费很多,削减参与编修者的官职,降傅珪为修撰,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