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条目填空必修二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087033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考条目填空必修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会考条目填空必修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会考条目填空必修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会考条目填空必修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会考条目填空必修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考条目填空必修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考条目填空必修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考条目填空 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耕作技术的演变(a b) 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牛耕逐渐普及, 和 出现,东汉时出现 ,唐朝出现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a)战国: 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 工程,汉代关中农民创造“ ”,东汉 治理黄河。(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 b)基本特点 。(课前提示第3点)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丝织业的发展(a b):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和起绒锦等。唐代: 作坊兴起。宋代:推广到 等地区 元代:黄道婆,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明代:资本主义

2、萌芽首先出现在纺织业(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a b)青铜器的代表 和 。汉代:开始使用 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力到 到 东汉初, 创造水排(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a b)唐代:唐三彩、越窑的 、邢窑的 、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长沙铜官窑首创 。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 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等闻名天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市”在历代的发展(b c)朝 代市的发展情况秦 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汉 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长安9市六 朝形成了民间集市“ ”,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唐 代“ ”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3、 ”比较繁荣。宋 代突破了原先 和 上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明 清商业区相当繁华(2)唐宋商业都会的发展(a b)唐朝都会:长安、 、 。 宋代都市:汴京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a b)重农抑商政策:发展农耕,限制 、 影响: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积极方面,有利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资本主义萌芽。(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a b)“海禁”政策: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 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延缓了中国的发展步伐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近

4、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a a) 标志: 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和 ,促进了近代 的兴起(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a b)时间: 前后。 途径:三种,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一部分中小地主、 、 、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手工工场开始采用 生产。 著名企业:上海 、广东南海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b c) 发展不均衡:集中于 地区; 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规模 ,技术力量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发展艰难:在 和 的夹缝中艰难发展。(4)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

5、家张謇、荣氏兄弟(a c) 初步发展的条件:甲午战争后, 的加剧,使 进一步解体。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 ”。清政府暂时放松限制 时间: 。 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时间和主要表现(a c )原因:内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中华民国建立, 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一系列法令激发了投资热情。群众性的 、 的推动 外因 期间,欧洲列强暂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表现:实业团体不断涌现海外投资增加新建厂矿多新增资本多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有一定发展(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a c)主要原因:恶性

6、通货膨胀政策 美国的经济侵略 的压迫 繁重的捐税负担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本标志(a b) 1956年 的完成(2)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a b)1956年,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a b)开展: 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 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 。 危害:造成社会 的极大破坏。(4)“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a b) 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

7、遇。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 c) 主要内容:“ ”、“包干到户”作用:极大地调动了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a a) 政企分开、 和 适当分离的原则。(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b b) 形成:1980年在广东的 、 、 和福建的 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浙江有 和 1985年起开放 区; 为经济特区。 1990年,开放 。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 的对外开放格局。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b b)1992年12月,中共十四

8、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20世纪中国服饰的变化(a b) 变化的总体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近代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子:改良旗袍 建国后60年代中期中山装、 式服装 60年代到70年代末 装和干部服流行 (2)近代以来中国饮食结构及住宅的变化(a b)19世纪40年代,西餐传入中国 租界中出现西式住宅(3)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a b) 婚俗:传统婚姻到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新中国成立后,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丧礼:趋于简化, 出现新式丧礼 其他

9、风俗: 后剪辫易服,放足,实施公历,鞠躬、握手等。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a b) 趋势: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 的演进。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人力车、自行车、电车、公共汽车、火车、轮船。(2)中国近代以来通信工具的发展(a b)1877年福建巡抚 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年,电话传入中国。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中国近代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报刊(a b)维新运动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2)中国影视业发展的重大事件(a a) 年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年,定军山是国人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年北京电视台

10、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a b)1488年,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 ; 1492年,哥伦布开辟通往 的新航路;(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b c)引起了“ ”,商品交易种类增多,促进了市场的扩大;引起“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各地区、各民族的了解日益紧密,促进了物种和生产方式的传播,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成世界历史。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1)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战争(a a)1588年,英国打

11、败了 的无敌舰队; 1652年至1674年,英国与 之间进行了三次战争17561763年英法 (2)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b c)方式:野蛮的掠夺、屠戮和 。影响:加速欧洲的 ,加剧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是 形成的途径和基础3、“蒸汽”的力量(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a b) 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海外市场; 的进行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的发展使 的条件成熟, 的确立,成为政治保障。(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a a)改良了蒸汽机 1807年,富尔敦发明 1814年, 发明蒸汽机车(3)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b c) 工业革命使列强加紧扩张,扩大了世界市场。工业革命使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 条件。工业革命使交通运输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 条件。 的形成,这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国际 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4、走向整体的世界(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a b)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 。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 的初步形成,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a a)标志是1866年德国 发明世界上第一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