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十一真(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086807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律启蒙十一真(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声律启蒙十一真(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声律启蒙十一真(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声律启蒙十一真(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声律启蒙十一真(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律启蒙十一真(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律启蒙十一真(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声律启蒙.一真之一2声律启蒙.一真之二6声律启蒙.一真之三 11声律启蒙十一真之一 / 1、 1、 1、 1 xie dui zheng, jia dui zhen莺啭怨残春邪对正,假对真y e sh a o y a n t e n g h o n g shuxie zhi dui qi lino shuo獬豸对麒麟野烧焰腾红烁烁han lu dui su yanxi liu bo zhou bi ln ln韩卢对苏雁溪流波皱碧粼粼lu ju dui zhuang chunxng wu zong, ju wu lu陆橘对庄椿行无踪,居无庐1/7V1 V/han wu gui, li san

2、 ren1/ X/1 /song cheng jiu de韩五鬼,李三人颂成酒德bei wei dui xi qn1 X1/dong you sh, cang you jie北魏对西秦动有时,藏有节chan mng ai mu xialun zhu qian shen蝉鸣哀暮夏论著钱神ying zhuan yuan can chun【解析】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獬豸(xiP zhi) 传说中的独角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独角, 能分辨曲直,见人打斗時,会用角触理亏的人,是正义的化身。汉扬孚异物志载:“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别曲直。见 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麒麟

3、传说中的独角仁兽。雄曰麒,雌曰麟。形象是龙头,马身,龙鳞。尾 毛似龙尾状舒展。人们把麒麟的出现视为祥瑞。相传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 出现了麒麟,所以亦被视为儒家的象征。延伸阅读:古文法字源于獬豸祖先在创构“法”字上,颇具智慧和神话色彩。“法”字古金文为“灋”。 字源用溯源法解释了古人构造“灋”字的良苦用心和丰富想象力。“灋字从 廌去,以代表判断曲直的法律;又从水,是比喻其平如水”。说文解字释为 “灋,解廌(zhi )兽(即獬豸)也,似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在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看来,“灋”字的造字构意,源出一个历史传说:春秋 战国时期,齐庄公有个叫壬里国的臣子,与另一位叫中里缴的臣子

4、打了三年官司。 因为案情难以判断,齐庄公就让“廌”,即神兽獬豸,来听他二人自读诉状。结 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獬豸没有什么表示,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獬 豸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这种以角触断罪的方法,被 古人用“会意”的方法放进了“灋”字的构形之中。可见,这个“灋化”字造 得很有深意,一是公平裁判、明断曲直,乃是我国古代先哲赋予“灋”字的基本 涵义;二是“灋”或许代表了人民心底的向往:“灋”应该对任何人都公平如 水。韩卢对苏雁韩卢 韩卢是战国时韩国的名犬。色黑,故名卢。战国策秦策三:“以 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韩卢也在今后成为狗 的别称

5、。有成语韩卢逐块,意思是狗只知道追逐人投掷的土块。比喻被事物表 面现象迷惑,不能弄清事物本质;或做事只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抓不住根本; 引申为白费精力。苏雁 传说西汉使者苏武被匈奴单于放逐北海牧羊期间,利用南飞鸿雁向汉 帝捎信,告知自己在北海牧羊。后人因以“苏雁”或“雁足”比喻书信(详见本 系列第23讲“延伸阅读:鱼鸿尺素本无凭”)。陆橘对庄椿陆橘 三国陆绩六岁时,在袁术家作客,偷装几个橘子回家打算给母亲吃。 (详见本系列第27讲“梅可望,橘堪怀”)。庄椿 庄子逍遥游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后人以“庄椿”为祝人长寿之词。唐末五代前蜀贯休寿春节进大蜀皇帝五首诗云:“今朝

6、献寿将何 比,愿似庄椿一万寻。”韩五鬼,李三人韩五鬼 唐代文学家、诗人韩愈写的送穷文把智穷、学穷、文穷、命穷、 交穷称为“五种穷鬼”,并说:“此五鬼,为吾五患。”李三人 唐代诗人李白月下独酌诗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 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独酌的诗人幻想是自己、月亮、影子三人对饮。邀月 对影饮酒,突显了诗人的孤独感受。北魏对西秦北魏(公元386年一557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 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统一了北方十六国,形成了与南朝并立的局面。后分裂为 东魏与西魏。先后为北齐、北周取代,共历20帝,享国148年。西秦(385年一431年),与北魏同时代的十六国之一。陇

7、西鲜卑族首领乞伏 国仁所建。都苑川(今甘肃兰州西固)。其国号“秦”以地处战国时秦国故地为 名。十六国春秋始用西秦之称,以别于前秦和后秦。后被夏国所灭。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蝉鸣哀暮夏夏去秋来,蝉的生命将近终点,故感秋凉而悲鸣。唐代诗人王维早秋山中作中故有“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之句。莺啭怨残春春去夏至,莺歌留恋不舍,故而似有怨春之啼。唐代诗人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中故有:“鸡鸣紫陌曙光寒, 莺啭皇州春色阑”之句。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野烧:野火。烁烁:火光闪耀。意即野火烧得烈焰翻腾,火光闪耀。碧粼粼:形容碧波荡漾。元朝戏曲家关汉卿双赴梦中有:“碧粼粼绿水波纹皱”之句

8、。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晋武帝泰 始初,他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被认为无能而罢官。他嗜酒成癖,曾作酒 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的纵酒 放诞之情趣,蔑视传统“礼法”。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 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来客责问于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 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 的否定。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西晋鲁褒的钱神论,对货币权力作了深刻的揭露和嘲讽。他痛斥人的贪 鄙,主张“动有时,藏有节”

9、。他说:“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 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针对儒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之论,他说: “死生无命,富贵在钱。”声律启蒙十一真之二ai dui le, fu dui pin花径起香尘哀对乐,富对贫xi a n a i d e n g sh a n chu a n xiV1、 1 hao you dui jia bine ji好友对嘉宾闲爱登山穿谢屐tdn guan dui jie shouzui si lu jiu tuO tdo jin弹冠对结绶醉思漉酒脱陶巾bai ri dui qing chunx/11/xue leng shuang yan白日对青春雪冷霜

10、严 X/ 、/1/jin fei cui, yu q linV X/ J /X、yi jian song yun tong ao sui金翡翠,玉麒麟倚槛松筠同傲岁hu zhao dui long lin、1 /r* vri ch feng nuan虎爪对龙鳞日迟风暖liu tang sheng xi lang/1 1 * X/、1 ma n yua n hualiug ezhen柳塘生细浪g chun1-、V-1/hua jing qi xiang chen满园花柳各争春【解析】哀对乐,富对贫哀伤对欢乐,富贵对贫穷。延伸阅读:这句名诗 常被误读说到哀乐贫富,很多人或许都听过一句“贫贱夫妻百事

11、哀”的古诗。但遗憾 的是,这句诗,很多时候,不少人都会错了意,用错了地方。误以为这是在“感 叹贫穷家庭夫妻生活的艰难”。事实上,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元稹为亡妻写的一首 悼亡诗。原诗如下:遣悲怀【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大意是“曾经开玩笑说过死后的事,今天就真的到了眼前来。你留下的衣服 我几乎都送给别人了,你用过的针线我还留着却不忍再打开。念着曾经的旧情我 对家里的婢女和仆从都格外怜惜,也因为梦到你而给你烧去钱财。我知道这样的 生离死别世人难免,但对于一起经历过贫贱一路走来的夫妻来说,却是特

12、别的悲 哀。”元稹的妻子韦丛是当朝高官刑部员外郎、京兆尹、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 在元稹科举不第,最落魄时下嫁与他,和元稹一起度过了一段很困苦的时光,却 一直无怨无悔,夫妻二人恩爱有加。事实上,写这诗的时候,元稹和韦丛已经相伴了七年时光,元稹也时来运转, 升任了监察御史,家里还有效力了多年的婢女仆从,显然当时的境况早与贫贱无 关。元稹想要表达的是,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 妻来说,眼看幸福已经来敲门,却一朝永诀,是更为悲哀的。这是追思悼亡的情 感,而非对于贫苦生活的现实感叹,所以,今人在引用时,不宜望文生义,曲解 原文。好友对嘉宾好朋友对应尊贵的来宾延伸阅读:曹操名句

13、竟是照抄一说到嘉宾,不少人都会联想到曹操的短歌行里,那句充满好客色彩的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但事实上,这句诗并非曹操的“原创首发”。而是曹 抄了诗经小雅第一篇的四句原文。因为短歌行入选了课本,而诗经不为普罗大众熟知,所以,“呦呦鹿鸣,食 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原封不动的“拿来主义”,往往就被很 多人直接记在了曹操名下,而浑然不知其更早的原始出处。附原诗如下:三国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周诗经小雅鹿鸣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

14、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咼,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 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 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 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弹冠对结绶 弹冠结绶 弹掉帽子上的灰尘,系结好朝服的印带,比喻要出 来做官。延伸阅读:弹冠相庆不宜乱用有人在形容遇到高兴事儿的时候,有时又会望文生义地用上“弹冠相庆”这 个词语。但这个词语却是专用于准

15、备庆祝要做官,而且还带有些贬义的。一开始,这个典故还是中性色彩的,说不上褒贬:汉书中记载,汉宣帝时,琅琊人王吉和贡禹是很好的朋友,贡禹多次被免职, 王吉在官场也很不得志。汉元帝时,王吉被召去当谏议大夫,贡禹听到这个消息 很高兴,就把自己的官帽取出,弹去多年布满的灰尘,准备戴用。果然没多久贡 禹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这就是“弹冠相庆”的最初由来。到了宋朝,苏洵在管仲论里写到:“彼其初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这讲的是,春秋时期齐桓公有三个近臣,均是用卑鄙的手段讨悦取宠的,一 是竖刁,自宫入内,二是易牙,烹子媚君,三是卫开方,弃亲求荣,他们相互勾 结祸乱齐国,后来齐桓公重用管仲为相,这三子无以施其伎俩。管仲一死,这三 子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回家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