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0866374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三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届高三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届高三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届高三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届高三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三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三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届高三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涂卡。2.考试完毕交答题卡。一、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8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9-12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C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B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C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D亚里士多德认为

2、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2中国“利剑”无人机发展迅速,最近更“取得重大成果”,并“实现历史性跨越”军事专家分析认 为,“利剑”是以航母舰载机为发展目标的新一代无人机,未来将登上航母,成为无人攻击机,在某次“利剑”进行滑行试验中,某检测装置观测到其降落后的滑行过程中制动力逐渐增大,下列各图中能反映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D3如图所示,在水平天花板的A点处固定一根轻杆a,杆与天花板保持垂直。杆的下端有一个轻滑轮O。另一根细线上端固定在该天花板的B点处,细线跨过滑轮O,下端系一个重为G的物体,BO段细线与天花板的夹角=30。系统保持静止,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

3、的是DA细线BO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是 B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Ca杆和细线对滑轮的合力大小是GD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G4如图所示,M、N和P是以MN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三点,O点为半圆弧的圆心,MOP60。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反的两个点电荷分别置于M、N两点,这时O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1;若将N点处的点电荷移至P点,则O点的场强大小变为E2,E1与E2之比为BA1:2 B2:1C2: D4:5一光滑小球静止放置在光滑半球面的底端,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水平向右缓慢地推动小球,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挡板对小球的推力F、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BAF增大,F

4、N减小 BF增大,FN增大CF减小,FN减小 DF减小,FN增大6.电吉他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一种乐器。如图甲为电吉他的拾音器的原理图,在金属弦的下方放置有一个连接到放大器的螺线管。一条形磁铁固定在管内,当拨动金属弦后,螺线管内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经一系列转化后可将电信号转为声音信号。若由于金属弦的振动,螺线管内的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对应感应电流的变化为B7一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图中曲线JK穿过一匀强电场,a、b、c、d为该电场的等势面,其中有abcd,若不计粒子的重力,可以确定(C)A粒子带正电B从J到K粒子的电势能增加C该粒子带负电D粒子从J到K运动过程中的动能与电势

5、能之和可能增加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O点以速度v0沿水平面向左运动,小滑块撞击弹簧后被弹簧弹回并最终静止于O点,则运动过程中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是B 9极光是由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进入地极附近的大气层后,由于地磁场的作用而产生的如图所示,科学家发现并证实,这些高能带电粒子流向两极做螺旋运动,旋转半径不断减小此运动形成的原因是BD)A可能是洛伦兹力对粒子做负功,使其动能减小B可能是介质阻力对粒子做负功,使其动能减小C可能是粒子的带电量减小D南北两极的磁感应强度较强10如图所示,同步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运行速率为v1,向心加速度为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6、2,第一宇宙速度为v2,地球半径为R,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ADA. B.()2 C. D. 11.如图所示,质量是M,长为L的直导线通有垂直纸面向外的电流I,被一绝缘线拴着并处在匀强磁场中,导线能静止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则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可能是BCA大小为Mgtan /IL,方向垂直斜面向上B大小为Mgsin /IL,方向垂直纸面向里C大小为Mg/IL,方向水平向右D大小为Mg/IL,方向沿斜面向下12如图,竖直环A半径为r,固定在木板B上,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B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档板固定在地上,B不能左右运动,在环的最低点静放有一小球C,A、B、C的质量均为m给小球一水平向右的瞬时速

7、度V,小球会在环内侧做圆周运动,为保证小球能通过环的最高点,且不会使环在竖直方向上跳起,(不计小球与环的摩擦阻力),最低点瞬时速度必须满足CDA最小值B.最大值C.最小值D最大值第卷(主观题52分)二、实验题(共15分)13(6分)某同学测量阻值约为25k的电阻Rx,现备有下列器材:A电流表(量程100 A,内阻约为 2 k);B电流表(量程500 A,内阻约为300 );C电压表(量程15 V,内阻约为100 k);D电压表(量程50 V,内阻约为500 k);E直流电源(20 V,允许最大电流1 A);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 k,额定功率1 W);G电键和导线若干。电流表应选 ,电压表应

8、选 。(填字母代号)该同学正确选择仪器后连接了以下电路,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并使测量误差尽量减小,实验前请你检查该电路,指出电路在接线上存在的问题: ; 。答案:电流表应选 B ,电压表应选 C 电路图的问题为:电流表应采用内接的方法;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器方式的接法 。14(9分)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_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垫高适当,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

9、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图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则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ABCDEFGx1x2x3x4x5x6 (3)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后,可用钩码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此时钩码m与小车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_; (4)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砝码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12345小车加速度a/ms-20770

10、380250190 16小车质量m/kg0200400600801 00为了验证猜想,请在下列坐标系中作出最能直观反映a与m之间关系的图象 答案(1)C; (2); (3)mM; (4)如图所示。15(12分) 从地面上以初速度v0=20m/s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2kg的小球,若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关系,小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t1时刻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时速率为v1=10m/s,且落地前球已经做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小球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2)小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15.答案(1) (2) (

11、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从地面抛出到落回地面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 (2分) 即球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 (2分)(2)空气阻力:,下落时速率为v1,且落地前球已经做匀速运动: (2分) (2分)球抛出瞬间: (2分) (2分)16. (14分).如图所示,在E103 V/m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有一光滑的半圆形绝缘轨道QPN与一水平绝缘轨道MN连接,半圆形轨道平面与电场线平行,P为QN圆弧的中点,其半径R40 cm,一带正电荷q104 C的小滑块质量m10 g,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0.15,位于N点右侧1.5 m处,取g10 m/s2,求: (1)要使小滑块恰能运动到半圆轨

12、道的最高点Q,则小滑块应以多大的初速度v0向左运动?(2)这样运动的滑块通过P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是多大?17. 【物理选修3-5】(15分)(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太阳辐射能量来自核聚变反应,目前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自核裂变反应B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C一个氢原子从n=4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能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减小E. 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电子的衍射实验说明粒子具

13、有波动性(2)(10分)如图所示,木板A质量,足够长的木板B质量,质量为的木板C置于木板B上,水平地面光滑,B、C之间存在摩擦,开始时B、C均静止,现使A以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与B碰撞后以4m/s的速度弹回(),(1)求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率;(2)若碰撞后C在B上滑行距离d=2m,求B、C间动摩擦因数。17.(1)【答案】ABE【解析】太阳辐射能量来自核聚变反应,而目前采用核电站发电的能量为裂变反应,选项A正确;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选项B正确;一个氢原子从n=4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能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选项C错误;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加,原子总能量增加,选项D错误; 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电子的衍射实验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选项E正确.(2)【答案】【解析】A与B碰后瞬间,B速度最大,取向右为正方向,由A、B系统动量守恒,有: (2分)代入数据得 (2分)B与C达到共同速度后,由B、C系统动量守恒,有: (2分)代入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