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086633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市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市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市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市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一 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劝学)(2)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_ , _ ”。(3)执手相看泪眼,_。(柳永雨霖铃)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3分)()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 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 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 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注重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

2、 _的价值基因。礼记有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荀子有言,国将兴,贵师而重傅。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 _,第一次将“教育公平” _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今天,教师更是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A. 薪火相传理论铭刻B. 薪火相传理念镌刻C. 衣钵相传理念镌刻D. 衣钵相传理论铭刻二 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画家画天空,背后有科学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似乎即将冲压下来。这夸张的色彩也许不是画家的随意泼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物理学家唐纳德奥

3、尔森在天空和望远镜杂志中指出,蒙克画中的红色天空,也许是一种自然现象。那些传世画作往往反映了真实的气候环境情况。希腊气象局科学家赫里斯托斯泽雷弗斯所带领的科研小组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搜集了554幅日落油画和水彩画。这些画作分别出自181位著名画家之手,其中包括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德加、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荷兰画家伦勃朗、德国宫廷画师鲁本斯等。最后把他们研究论文发表于大气化学与物理杂志上。该论文分析了16世纪以来554幅描绘日落景象的名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00年中,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一直呈上升趋势。他们认为,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大气中粉尘含量上升,会阻碍阳光进入大

4、气层,导致全球暗化。英国伯明翰大学气象学家约翰托宁多年来也一直在苦心研究各个时期英格兰各地的天气状况,他意外发现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为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莫奈创作于那时期的画作中,展现了阳光在泰晤士河上跳跃闪耀,天空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变化论述类文本阅读画家画天空,背后有科学论述类文本阅读画家画天空,背后有科学。约翰托宁想到,这些丰富的颜色并非出于莫奈头脑中的艺术幻想,而来自于真实的伦敦生活。那漫天黄色,应是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成为水蒸气的凝结所致,在此条件下形成的雾霾比自然形成的雾更为持久。比较巧合的是,狄更斯在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小说雾都孤儿中也写到:“在城市边

5、缘地带,雾是深黄色的。靠里一点儿,是棕色的。再靠里一点儿,棕色再深一些。直到商业区的中心地带,雾是赭黑色的。”科学家并且还去做了验证,选取莫奈18981900年间创作的9幅作品,结合他同一时期的信件和日记,与美国海军天文台的数据对比。令他们惊叹的是,莫奈身为艺术家,却如同科学研究者一样,一丝不苟地记录了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的位置,绝无臆造。所以印象派大师的确是非常可信地用手中画笔将伦敦当年的绝世光影留存于世。不过印象派大师的绚丽色彩,可能来自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想到这点不免让人有些沮丧。3.分析第一段中两个“也许”在表达上的作用。(2分)4.文中所提及的画线句中天空所具有特点,科学家认为其

6、背后隐藏的科学原因是。(4分)5下列对文中划线句中“沮丧”的原因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B莫奈画作中那漫天黄色实为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的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形成的雾霾。C原先人们对印象派大师作品艺术特色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而且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早已有之,这不免让人有些失落。D日落油画和水彩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随着大气中粉尘含量的上升而上升。6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一些著名画家笔下夸张的色彩,一定程度上是大气污染等自然现象的真实呈现。B.约翰托宁多年

7、来对英格兰各个时期各地的天气状况的苦心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开始就得益于他对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的研究。C. 艺术家莫奈对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位置的客观记录,与美国海军天文台同期的数据相比,相当客观。D研究者认为,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呈上升趋势能导致全球暗化,不过并非都由人为原因造成。7.从当时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及艺术作品的特点两个角度分析作家狄更斯与画家对天空雾气的描绘趋同的原因。(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2题。(16分)我看多了张晓风在苏格兰旅行,走来走去,磕头碰脑的,好像碰到的总是古堡。古堡有的临海,有的有护城河,有的花木扶疏,有的有美丽的陈列品反正,一天里面,你总会走进五六栋古

8、堡。我对古堡不是太有兴趣,虽然黑羽的乌鸦昂首走在如茵的绿草地上也算赏心悦目,而古老厚重的石材建筑,其设计之高雅、施工之精巧绝伦,都颇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然而古堡在我记忆中,好像只是专供故事中的幽灵出没的。但其中有栋古堡却因为有其娓娓情节,令我难忘。那天,隔着远远的草原,我们又看到一栋古堡,导游慢条斯理地说起一段因缘:“这古堡200多年前就倾圮了,然后就一直荒在那里,这样过了100多年,有个子孙发愿,要把古堡于原地原样重建起来。麻烦的是,找来的那位建筑师太年轻,(其实所有的建筑师都太年轻,有谁老过100岁呢?)没有人见过那栋100多年前就倒了的优美古堡长什么样子。那个时代又没有照相机,只听老祖父说

9、过,他们曾听他们的老祖父说过,那是一栋富丽堂皇的古堡。当时主事的这位建筑师急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后来,很幸运的,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中居然有一栋古堡巍然矗立在那里,建筑师觉得这栋古堡是天造地设就该配这片岩岬和草原的。他乍然惊醒,立刻把草图画下来,并且着手照图施工。每天,他把老石材一块一块地重新堆砌上去,咦,这时忽然发生了一件怪事,堡主的子孙不知怎么又找到了原来的古堡设计图。看过之后,大吃一惊,原来建筑师梦见的古堡跟原来的古堡一模一样。”导游的话,我平常未必全信,但此刻,我宁愿选择相信。我认为建筑师梦见古堡,未必是古堡有灵,自己跑到大师的梦里来显灵显圣;而是因为大师既然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古堡

10、这种“生物”我称它们为生物并不荒唐它们真的是天长地久、有情有思地长在那里的呢!而且就算跌倒了也还可以重新爬起来他也见多了,就算没有1000栋,也会有500栋吧!积年累月,古堡跟周边的环境大概会怎样互生互动、筋勾肉连、气韵相融、眼神交电,必有一定脉络可循。建筑师只不过是“日有所归纳”,故“夜有所梦”,他不过是跟200多年前的另一位建筑师英雄所见略同罢了!有人以为人在年少时应多积累实际的生命体验,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人生还有同样重要的事,例如看地图,不妨视作实际徒步旅行的前置作业。背九九表,比实际去排列土豆要有效率。更何况,有些事是想体验也体验不到的,例如男人永远不能亲自体会怀孕和生产之苦楚,毒

11、品则一次也别去亲身体验才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还有死亡,虽人人有机会体验,但体验完了也就没了。这些事,应该都只从阅读经验里去“窃取”就好了。聪明人是能从别人的吉凶里学会趋避之道的。不单是自己个人的人生起落,整个民族的前路其实都要靠“看多了”或“听多了”的老练来应对。“我看多了!”以前是中老年人才有资格说的话,但如今资讯发达,要阅读,比以前方便千倍,这让这一代的年轻人可以毫不惭愧地说:“我看多了!”或者,传说中古老的华夏文明,一度也像苏格兰那栋荒圮的古堡,身在春去秋来的荒烟蔓草中,想要重建光荣,恐怕只有靠多读书、多阅世了。相信,总有一天,那美好强大的中华魂魄会因而翩然入我梦来,我们会在古旧的地基

12、和蓝图上,重新垒起拔地而起、足以承继传统的优美云厦。8 简析第一段在全文中起的作用。(2分)9.作者花大量笔墨引述导游的话的作用是(3分)10. 画线句“这些事,应该都只从阅读经验里去窃取就好了”中“窃取”一词的妙处。(2分)11. 对画线句中“有人”的观点,作者认为“此话也对,却未必尽然”,其理由是什么?(4分)12. 结合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以“我看多了”为题的妙处。(5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3.欧阳修

13、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我们在高中语文课本里学过他的散文(1分)1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的特点,又暗示抒情主人公因思念羁旅在外之人而日益憔悴的样子。B.“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C.“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思是:春山已在视线终极,而行人却还在春山以外,即不在视线之内,什么也看不见。D.“草薰风暖摇征辔”,以乐景写离愁,从而达到烦恼倍增的效果。15.请从“对面落笔”或“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这

14、首词进行鉴赏。(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8分)娄师德,弱冠进士擢第。上元初,吐蕃强盛,诏募猛士以讨之,师德以监察御史应募。高宗大悦,授朝散大夫,专总边任。前后四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而朴忠沉厚,心无适莫。狄仁杰入相也,师德密荐之。及为同列颇轻师德频挤之外使。师德知之而不憾。则天觉之,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臣不知。”又问:“师德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官,未闻其知人。”则天曰:“朕之用卿,师德实荐也,亦可谓知人矣。”仁杰大惭而退,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容,莫窥其际也。”当危乱之朝,屠灭者接踵,而师德以功名终始,识者多之。初,师德在庙堂,其弟某

15、以资高拜代州都督,将行,谓之曰:“吾少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将何以终之?”弟对曰:“自今虽有唾某面者,亦不敢言,但自拭之,庶不为兄之忧也。”师德曰:“此适为我忧也。夫前人唾者,发于怒也。汝今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将自干,何如笑而受之?”弟曰:“谨受教。”师德与人不竞,皆此类也。 (刘肃大唐新语)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1)识者【多】之( )(2)师德在【庙堂】( )(3)【庶】不为兄之忧也( )(4)此【适】为我忧也(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A.及【为】同列/庶不【为】兄之忧也 B. 当危乱【之】朝/庶不为兄【之】忧也C.师德【以】监察御史应募/其弟某【以】资高拜代州都督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