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0865042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意义》五年级下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分数的意义》五年级下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分数的意义》五年级下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分数的意义》五年级下册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数的意义》五年级下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意义》五年级下册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数的意义?五年级下册说课稿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一课。一、教学指导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 ,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 ,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开展为立足点 ,以自我探究为主线 ,以求异创新为宗旨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观察辨析、自主探究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使学

2、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 ,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二、教材结构分析?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假设干份 ,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 ,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 ,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根底及对教材的剖析 ,我们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 ,理解分数的意义 ,知道分数各局部的名称及意义 ,这是第一工程标也是根本目标;借助为

3、分数配图 ,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开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 ,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这两工程标是在第一工程标的根底上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拓展。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 ,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根底上 ,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 ,促进其思维的开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 ,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 ,理解分数的意义。三、教学设计思路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 ,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

4、松、民主的学习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 ,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根底上 ,全课以“谈话导入 ,唤醒动手操作 ,创造分数媒体演示 ,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 ,其中动手操作 ,创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动手操作 ,感知意义;师生互动 ,理解意义;深化整体 ,总结意义;巧妙练习 ,强化意义四步。设计了如下一节课:一谈话导入 ,唤醒轻松谈话:“在四年级的时候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 ,学生可能会谈到课件教师适时小结一个苹果、一张饼都称之为一个物体 ,一米长的绳子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

5、,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 ,我们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当学生已经把所相关的知识说充分了 ,教师适时走进去“老师知道它也和分数有关 ,你们看课件这是10个小朋友 ,当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 ,还可以说是一群小朋友 ,这一群小朋友也可以被分 ,分得的结果用分数表示。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借助集合圈渗透一个整体的同时 ,让孩子们感知到当我们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 ,我们也可用自然数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 ,分得的结果也可用分数表示。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操作指明了道路。二动手操作 ,创造分数1、动手操作 ,感知意义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 ,每组有一套学具 ,包括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六块饼干、12个小方块课

6、件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 ,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 ,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 ,你是怎样分的 ,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假设干份 ,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都可用分数来表示 ,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2、师生互动 ,理解意义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 ,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 ,颖悟非凡貌 ,属句有夙性 ,说字惊老师。于

7、是看 ,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 ,“教师一说是比拟晚的事了。如今体会 ,“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 ,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 ,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根底上 ,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 ,借助多媒体课件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 ,第一次借助小旗图 ,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 ,激活学生的思维 ,还是这幅图 ,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 ,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

8、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 ,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 ,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学生辩白、交流中 ,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 ,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根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