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有的人》教案7.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0863482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有的人》教案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有的人》教案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有的人》教案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有的人》教案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有的人》教案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有的人》教案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有的人》教案7.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有的人教案7苏教版有的人教案7一、教学目的 1把握这首诗运用比照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2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3认识这首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_人生观的教育。二、难点、重点分析p 1“有的人”指哪些人?答: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2这首诗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分析p :运用比照、反复来突出中心是本诗写法上的最大特点。1比照。这首诗的每一节一反一正比照,使正反面人

2、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到达突出主题的作用。生死价值的比照。第1小节中,前一个“活着”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个“死了”是指人已分开人世,“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动统治者“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毫无价值;_者“死了”,却虽死犹生,精神永存。对待人民群众态度的比照。第24小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A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B不知羞耻地为自己歌功颂德,妄想“流芳万世”;C残害人民,养肥自己。诗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A“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B“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意思是愿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_事业。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

3、好地活。 人民群众对两种人态度的比照。 第57小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A“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B“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C“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诗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人的称颂:A“永远记住他”;B“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C“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阔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沉感情。 通过以上3种比照,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人生观,显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与憎,从而很好地突出了诗的主题。2反复。连续反复:如“有的人”,紧接着反复屡次。间隔反复:如第2小节与第

4、5小节;第3小节与第6小节;第4小节与第7小节。反复手法的运用,从构造上看,可以把各节内容严密联络起来;从内容上看,又可以使全诗的主题思想步步加深。这样,不仅使诗的构造严密,而且充分抒发了作者对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感情,增强诗的感染力。3本文是怎样用诗讲道理的?分析p :诗歌是一种抒情性的文学体裁。它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都要表现一个主题。诗人在表达思想感情,发表议论时,与其它文体的不同之处在于:1深邃独到的哲理色彩。深化独到的哲理色彩是本诗的又一显著特点,突出地表如今哲理性警句的提炼和使用上。作者自己曾说过:“诗,要有警句,假如把诗中的每一个文字比作砖瓦,那么警句就是梁柱。”郭小川也曾指出:

5、诗“要有意味深长的,引人深思的警句”,本诗开头四句,即堪称诗篇的“梁柱”,这“梁柱”是诗人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结晶,使人惊醒,引人深思。2寓哲理于形象。深邃的哲理往往是抽象的,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赋予抽象的哲理以生动详细的形象,以个别反映一般。例如:“牛马”“春风”“野草”等都含有某种寓意和寄托,具有丰富的象征性,使本来深奥的思想,获得了详细可感的艺术生命。3寓哲理于朴质自然的语言。古人云:“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词。”作家调口语入诗,收到了平字见奇,陈宇见新,朴字见色的艺术效果。4前呼后应的构造。诗一开头就总说了人生的意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紧接着第

6、二局部就分说有的人为什么他还活着,却已经死了;而有些人死了,为什么他还活着。最后一局部写人民对于两种不同的人的不同态度,而第2节与第5节、第3节与第6节、第4节与第7节都遥相照应。这样就使得本诗前后勾连,首尾照应,构造严密,浑然一体。5精炼形象的语言。这首诗的语言,既精炼又形象。一个“骑”字,深化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啊,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展有力的挖苦;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认为“刻入石头”是万全之法,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道出了反动

7、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对于鲁迅先生,那么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把鲁迅的形象写得多么崇高,多么感人,多么形象!“青青的野草”那么给人以无限活力、无限活力、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阔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拜、无比爱戴的深沉感情。 3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因为诗人是“借着纪念鲁迅这样一个时机,用诗作为出口,抒发心中的积愤”臧克家语。诗中不仅歌颂了伟大的战士鲁迅,而且热情地赞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向着恶权力冲锋陷阵的_战士的崇高精神。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诗中写的两种人,代表了两个阶级的斗争,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恶权力的无比4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