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价值维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084550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价值维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价值维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价值维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价值维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价值维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价值维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价值维度【摘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并解答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新境 界。科学发展观将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有机统一、融为一体,丰富了发展的内涵,创新了发 展的观念,完善了发展的思想,即不仅需要科学和谐的发展,更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价 值)。从科学与价值两者统一的视角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是解读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维度是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方位、角度和层次的概念。从科学与价值的 哲学维度来看待科学发展观,有助于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 精神实质与根本

2、要求的学习理解,有助于从思想体系的高度、理论内涵的深度、世界眼光的 广度和精神价值的尺度,进一步强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把握。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的,其基本内涵可概况为“坚持以人为 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按照统筹 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 外开放的要求”。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 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从哲学范畴上讲,就是指事物的运动、变化及其过程,简而言之,就是事物不断 向前发展。纵

3、观历史,发展观经历了从传统到科学的转变:传统发展观认为,发展=经济增 长,只要经济增长了,其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于是大力推行工业化,导致出现“有增长而 无发展”或“无发展的增长”现象,以及严重的分配不公、生态失衡、资源消耗、环境恶化 等问题;随着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又提出了“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观点,即发 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还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观点更深刻了;再到20世纪末,工 业化、城市化、人口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严重问题引起了有关学者的关注,逐步形成了 发展=经济+自然+社会+人“的发展观念,即科学发展观,并被广为接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所主张的发展,是以经

4、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 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这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的 内在统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丰富了发展的内涵,创新了发展的观念,开拓了发展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把实现人自由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尺度。“人“指人民群众,”本“即根本,就是说人民群众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在发展的价值 取向上,科学发展观强 调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发展的根本 动力上,科学发展观认为 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的主体和动力。这也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问 题。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 也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一切为了

5、人民群 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两者 的统一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完美 诠释。以人为本不同于中 国古代的民本 思想(本质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 地位)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本质 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维护统治地位服务)。以人为本,坚持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而 民本思想和人本主义,则是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这是它 们的根本区别。坚持以人 为本,就是坚持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 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 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根本在于使最广大人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把以 人为本的理念引入发展模式是一个极大的突

6、破,有助于把以人为本的合目的性与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合规律性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体现出科学和价值双重维度的内在统一。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各方面都要科学协调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的发 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 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证,文化 是反映,社会是综合体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少人把发展定位于经济的发展,甚至 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产生了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而忽视 了人文、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局面,甚至出现不惜以付出环境污染、生态

7、平衡为代价的 做法。所谓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各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后 代人利益;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既讲究经济效益,又讲究生态环境效益。而 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却是个很好的反面例子,盲目追求高指标,而违背了 可持续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抓住了发展的内在规律,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于一体,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统筹城乡发展,统 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眼 当下,“三农“问题、东西贫富差距、高消耗高污染

8、、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等等发展失调 现象更迫切需要利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为单方面的增长不仅无助于发展,反而 制约发展,破坏全局。统筹兼顾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与科学的发展 相一致,统筹兼顾,要求我们要从整体性来看待客观世界,既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 “;既能从“树木”看得见“森林”又能从“森林”来审视“树木”。针对现存在着的“一 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加快农 村发展,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统筹区域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 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9、,必须 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 与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的关系。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中,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以发展生产力为手段的社会历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之基”;以人的自由 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主体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之本”。因此,以人道的方式发展生 产力,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体价值观与社会历史观有机结合,又体现了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 内在统一。马克思主体价值观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核心是促进人的自由

10、全面发 展,强调“人是目的”或“人是根本”,也就是说,应该认清到人本身是发展的目的而不是 手段,经济增长才是发展的手段,是增长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增长服务。而社会历史观认 为人类历史是人进行自觉选择又受到诸多因素制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着曲折和反复的不 断进步的过程。在肯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的同时高度重视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坚持 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马克思说过生产力不论在客体形态中,还是作为主体 的生产力,都是由量和质两方面组成。生产力量的方面是指可以用量化标准来体现的方面(如 GDP);而量的增长必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去实现。生产力质的方面是从是否有利于人 本身健康、全

11、面发展的价值标准来衡量的那些方面。例如,生产的技术设备是否有利于解决 废弃污染问题等等。社会主义正处于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从质和量两方面统一考 虑生产力,把唯物史观关于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真 正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价值双重哲学维度的内在统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想要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融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为一体,把以人为本的合目的性与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合规律性 统一起来。一方面,遵循客观的自然发展规律,在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协调经济与人 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最终目标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自身的价值 需要,并实现人的主体价值作用。简而言之,为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维系生态平衡,就必须运用可持续发展的 观点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既要全面认识自然规律系统,又要关注人对改 造自然活动的价值效用。经济社会合规律性的发展能推动人向更高层次的水平发展,而人合 目的性的全面发展又会带动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这一循环过程折射出科学维度和价 值维度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