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844444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群发展战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战略路径选择一一产业集群中共铜仁市委党校刘远龙摘要:本文对产业集群的群体效应进行了分析,论证了产业集群推动和支撑一个地 区经济发展的杠杆撬动作用,并对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产业集群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发展战略产业集群实证研究表明,产业集群是推动和支撑一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杠杆。一个地 区,其经济的活跃力和竞争力如何,主要取决于其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浙江,在改革 开发前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省份。它人多地少、交通不便,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 之说,并且资源缺乏,工业基础也相当薄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发展经济先天条件相当 不足的小省,却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里迅速崛起。其中重

2、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浙江 在各地形成了一大批产业集群。可见,欠发达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必须找准产 业定位,以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一产业集群群体效应分析产业集群是用来定义围绕某一特定产业,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 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即产业集群是若干厂商与机构集 中于某一特定地域共同发展。它不仅有利于单个企业、产业提高竞争力,而且通过群体 效应可以带动整个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那么,产业集群有哪些群体效应呢?一降低交易成本,减少经营费用。交易成本包括:第一,寻找交易对象的成本。 为了能买到价廉物的东西,需要货比三家,寻找一家还不够,需要

3、多找几家,并且需要 分别到这些厂家去看设备,看产品,然后决定购买对象。第二,达成交易的成本。比如, 围绕价格、交货方式、结算方式等等,双方可能存在较大分歧,需要反复的沟通,加上 相互又不了解,以防受骗,合同文本需要反复考虑,改了一遍又一遍。第三,合同执行 的成本。在合同执行中,供货方认为产品质量符合合同要求,而购货方则认为产品质量 与合同要求不一致,希望重新供货,一个来回就是几个月。特别是货款的结算,由于中 国社会信用状况不好,不少企业恶意拖欠,供货方供了货,购货方不给钱,再加上中国 许多产品严重的供大于求,更助长了购买方的拖欠行为。这种拖欠行为,也成为交易成 本上升的重要因素。第四,物流成本

4、。交易距离越远,交通状况越差,这方面的成本就 越高。在一个产业集群内,由于相关的产业比较完整,比较集中,无论原材料采购,设备 采购,辅料采购等等,都可以就近解决,无论是寻找交易对象还是进行交易活动,无论 是原材料、零部件的运输还是事后的维修、养护和其他售后服务,都能就近解决,因而 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大为降低,经营成本明显减少。二促进分工深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深度分工,而 深度分工又有利于专而精,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技术创新。一个企业如果单独开办在非集群产业区域内,由于相关产业不配套,不得不养一批 采购人员,不得不养一批工程师和销售员。养这么多机构和人员,不仅费用很大

5、,管理 起来更难。采购员有可能吃回扣,工程师有可能跳槽,推销人员有可能将客户资源转走。 正因为难以管理,许多企业难以成长壮大,甚而中途夭折。如果在一个集群产业区域内,那里有无数家相关企业,相互之间就形成了分工:有 的专门采购原材料;有的专门修设备,卖设备;有的专门销售产品。这样,就没有必要 每个企业都养采购员,大家需要原材料,只要打个电话,几分钟就会送到;也没有必要 都养工程师,需要修设备或买设备,只要打个电话,很快就会解决。在产业集群区域内,企业的经营模式一般都是“核心能力加外包”。即每个企业都 将全部资金、全部精力集中做好自己最有优势的那一点,把这一点做成周边地区最便宜、 最好,甚至全国最

6、便宜、最好。这一点就是本企业的核心能力。其他工作,包括其他零 部件的生产、产品设计、销售等相关业务,都外包给别的专业公司完成。这样,每个产 品都是众多企业核心能力的汇总。一个地区在某一产业方面的竞争优势,正是由这些企 业的核心能力综合而成。三批量催生小企业,快速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如前所述,产业集群内各个企业之 间的分工比较细。在这种深度分工的情况下,每个企业只做产业链条上的一两个环节。 这就为资金规模不大的人开办企业创造了可进入条件。如一个人手头只有几十万或几百 万,若他开办一个只做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的厂,那么,其资金量足可以胜任。正因 为如此,产业的集群化,使得众多小企业纷纷诞生,从而为社

7、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比如浙江诸暨的袜业集群。在诸暨大唐镇有8000多个家庭企业,其中有1000家原料厂, 300家缝头厂,100家定型厂,5家印染厂,300家包装厂,200家机械配件厂,400余 家原料经销商,600余家袜子营销商,100余家联运商,拥有1600多间商铺的大唐轻纺 袜业城等等。这是产业集群分工深化的功劳。如果没有集群,就不会如此精细的分工,因而就不 会有如此众多的企业诞生。四激发竞争意识和培养创新、开拓精神。在产业集群区域内,同种产品不是由一 家企业生产,而是由众多的企业生产。这些企业相互之间自然就会形成竞争。这种竞争都是面对面的,许多同类企业甚至是门对门,户对户。在一个产

8、业集群区 域内,各个企业所处的环境都一样:区位优势一样,运输条件和物流成本一样,原材料 价格一样,使用的设备一样,工资水平一样。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比众多本地同行的产品 成本更低,质量更好,花色品种更有特色,就需要动更多的脑筋,就得有更好的创意。 而一个好的创意又很难长期独享。通过人员的流动,用户之间的串连,好的创意很快就 会被当地的同行学会。而企业要想求得长期的领先,就得不断地创新。于是,整个产业 集群区域内的创新压力节节升高。五发展信用交易,营造诚信经营氛围。信用缺失是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中的一大顽 症。在信用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区域性产业集群是降低交易成本,避免缺信损失的有效 措施。在一个区域性产

9、业集群中,同一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众多企业集中在同一个城市, 彼此之间知根知底,无论拖欠、造假还是逃债,坑害的不是外地人,都是本乡本土的人。 某人一旦有坑人的行为,此等信息会立即在当地传开,他在本地就很难立足。再者,由于买与卖者之间相隔很近,买者拿走产品不付钱,卖者卖假货,讨债和退 货的成本很低。你赖帐,我可以天天到你家去讨,不用乘飞机,不用住宾馆,花十分钟、 八分钟就可以讨一次。相比之下,如果厂子设在非集群产业区域内,那么,它所需要的 设备和原料就需要从外地购入。在这种情况下,买者欠账,卖者造假,讨债和退货的成 本就非常高。在产业集群区域内,各企业的老板本来就相互熟悉,有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

10、。 长期的业务交往,更进一步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信任,人与人之间因地缘、亲缘再加上 商缘,结成了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的友情网,企业之间交易活动正是在这种友情网的基 础上进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之间一般不会发生造假、欺诈、恶意拖欠等失信现 象。六扩大地区影响力,形成地区品牌。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不仅产品需要 品牌,企业需要品牌,就是一个城市,一个县也需要品牌。正如品牌影响力大的产品能 获得更多的消费者一样,品牌影响力大的地区能吸引更多的经销店、供应商、投资者以 及各类人才。在产业集群内,由于产业相对集中,生产效率比较高,使得集群内企业所生产的主 要产品,一般都比非集群地区的产品的竞争力要强

11、。随着产业集群的成功发展,集群所 依托的产品不断“名声在外”,自然地形成了一种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地区品牌。如,温 州名声的鹊起,就是其诸多产业集群发展的结果。地区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更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的精华的浓缩和 提炼,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是一种珍贵的无形资产。这种地区品牌效应, 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外交往,开拓国内外市场,而且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 引资创造条件。正是产业集群的上述优势效应,推动了产业集群的不断形成和发展壮大。发达地区 经济的发达,就是其区域内的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结果。二产业集群路径选择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从实质上来说,是一种产业集

12、群的差距。与发达地 区相比,欠发达地区还未形成能良性循环的产业集群。因此,欠发达地区要缩小与发达 地区的差距,必须在其区域内形成有影响的产业集群。那么,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产业 集群呢?首先,要进行产业定位。很多地区,其政府虽然扶持了一些本地企业、引进了众多 外地企业的入驻,但由于没有产业发展方向,扶持和引进的企业其产业领域各不相干, 因而产生不了产业集群效应。所以,扶持和引进的企业虽然众多,但并没有产生撬动本 地区经济发展的效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适时选择符合自己要素禀赋的产业和生 产技术结构,集群发展,从而获取竞争优势。为此,就必须进行产业定位,选择某一产 业产业作为产业

13、集群的发展方向。在产业定位的选择上,应该先存量造优,后无中生有。即先从本地已有的产业中挑 选一两种比较有优势,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重点扶持,把它扶大,然后以此产业来 发展产业集群。所谓后无中生有,即本县并没有什么产业,那就只好通过招商引资,通 过本地民营企业的发展,寻找新的产业,再以新的产业为基础发展产业集群。当前,发达地区正处于经济结构升级调整的阶段,不少产业已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 移,出现“异地孵化”现象,这为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机会。欠发达地区应抓住 这一历史性机遇,积极引进发达地区的企业入驻。但在引进外地企业时,不要把眼睛只 盯着大项目、大企业,应把主要精力用在引进小企业上。因为,

14、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 其繁殖能力、示范带动能力更强。我们观察许多发达地区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它们 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小企业高速繁殖和复制过程。确定产业,还要处理好政府选产业与民间投资主体选产业的关系。比如浙江产业集 群的成功,主要是民间投资主体在起作用,但政府功不可没。笔者的观点是,经济发达 的地区,只需要一个无为的政府;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需要一个有为的政府,即政 府在产业选择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培养进取精神,塑造打拼文化。比如温州的发展,就是与温州人的不安现状、 积极进取、敢冒风险的精神分不开的。温州是个地处浙江东南沿海,一面临海,三面环 山的地方,与外界的道路交通极不发达,可就

15、是在这样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地方, 一些温州农民在有了一定程度的流动自由和劳动自由后,敢冒风险,办起了家庭工厂。 在这些追求财富的温州人取得了丰厚的回报后,当地民众纷纷跟进,温州农村发生了家 家户户搞生产的局面,发生了生产外溢,块状经济就此形成了。这种基于私人生产资本 的块状经济形成使得相当部分温州农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而这种现象对于有着相似文 化和民风的邻近地区及整个浙江省的农民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持久的吸引力,于是这种 各种小工厂,小作坊从温州扩散到台州,再到浙南,直至全浙江,从农村扩散到城市, 小城市扩散到大城市,总之从此以后私人企业在浙江各地遍地开花,而遍布浙江全省的 民营企业的形成与不断发展壮大,深刻持久地改变了浙江的面貌。欠发达地区,要改变落后面貌,追赶发达地区的发展步伐,亦须培养这种进取精神 和塑造打拼文化。参考文献:1、钱平凡着力培育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2、贾若祥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作用3、韩士专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思考4、冯新勤浙江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