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频电疗法概述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082093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低频电疗法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低频电疗法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低频电疗法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低频电疗法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低频电疗法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低频电疗法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低频电疗法概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低频电疗法概述物理因子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是指利用人工或自然界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使之 产生有利的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其作为康复治疗 技术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物理因子的种类也 是非常地丰富,常见的有:声,光,电,磁,热等。其中,在临床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电疗法了。传统中医中的砭石疗法其实就是远红外疗法与超声疗法的结合,可见我们祖先在物理因子的应用上还是颇具智慧与心得的。电疗法电疗是指利用不同类型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物理治疗方法中最 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有直流电疗法、低频脉冲电疗法、中频脉冲电 疗法、高频电疗法等,其中又以低、中频电疗应用最为广泛。小编注:我们今

2、天的主角当然就是低中频电疗了,其实现在市场 上有很多设备都集成了直流、中低频电治疗的功能,科室只需购买一 台就能满足多种治疗需求。按照电流频率划分的电疗方法集成了直流、低中频电疗波形的多功能治疗设备低频电疗与中频电疗的生理作用及治疗作用 低频电疗与中频电疗的生理作用与治疗作用在很多方面是较为类 似的,比如:1. 兴奋神经肌肉组织电刺激可以破坏膜极化状态,因而有可能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 哺乳动物运动神经的绝对不应期多在 1ms 左右,因此低频脉冲每个脉 冲都可能引起一次运动反应,中频电流单一周期不能引起一次兴奋, 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2.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中低频电流有明显

3、的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的作用,可使皮肤 温度上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开放的毛细血管数目增多等。其 作用机理:a. 轴突反射。b. 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c. 肌肉活动代射产物的作用。d. 对植物神经的作用。3. 镇痛 镇痛也是中低频脉冲电流的重要作用之一,其作用机理:a. 电流可兴奋周围神经的粗纤维,通过“闸门”调控,抑制传导 疼痛感觉的细小纤维,从而镇痛。b. 电流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痛性物质的排除c. 电刺激还可使人体释放具有镇痛作用的吗啡样物质。么 l也界禎覇曰World analgesic Day小编注:国际疼痛学会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11 日定为“

4、世界镇痛日”。4. 软化疤痕和松解粘连的作用等幅中频电流( 音频电) 有软化疤痕和松解粘连的作用,临床上广 为应用。低频电疗与中频电疗的特点 但是低频电疗与中频电疗的特点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1、低频脉冲电疗法其特点是:(1) 无明显的电解作用;(2) 对感觉、运动神经都有强的刺激作用;(3) 有止痛但无热的作用。2、中频脉冲电疗法其特点是:(1) 无电解作用:中频电流是正弦交流电,无正负极之分,亦不产 生电解作用。(2) 可以克服机体组织电阻,而达到较大的作用深度。(3) 对神经肌肉刺激的特点:中频电流对感觉神经刺激不会引起痛 纤维的兴奋,可用较大电流引起深部肌肉强烈收缩但不会有刺痛感。

5、中频电流还能兴奋变性的神经肌肉。(4) 低频调制中频电流:与低频电流的作用相仿,能使骨骼肌收缩, 常用于锻炼骨骼肌,且较低频电流优越:对皮肤感觉神经末梢的刺激 小,又无电解作用,较有利于长期治疗;人体对此电流耐受好,电流 进入深度大,特别对深部病变效果好。几种常见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示意图适用范围和禁忌症1、适用范围 电疗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小编从四个方面仅列举较为常见的 适应症。镇痛作用:肩周炎、网球肘、盆腔炎、挫伤、肌肉劳损、肩关节 周围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肱骨外上髁炎、软 组织损伤等。锻炼肌肉:废用性肌萎缩、部分失神经肌肉的恢复、上、下运动 神经元损伤肌肉的恢复、尿潴留、胃下垂( 锻炼胃肠平滑肌)等。促进血液循环:肩周炎、网球肘、盆腔炎、挫伤、肌纤维织炎、 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肱骨外上髁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病、骨 折延迟愈合等。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瘢痕、瘢痕挛缩、术后粘连、肠粘连、炎症 后硬化、注射后硬结等。2、禁忌症 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倾向、恶性肿瘤、血栓性静脉炎、活动性 肺结核、置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局部金属异物、心区、孕妇下腹 部、对电流不能耐受者。文章来源:瑞德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