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诵读校本课程(新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082080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诵读校本课程(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六年级诵读校本课程(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六年级诵读校本课程(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六年级诵读校本课程(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六年级诵读校本课程(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诵读校本课程(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诵读校本课程(新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爱国经典诗词诵读1-9课是第一学期的授课内容10-18课是第一学期的授课内容目 录1、十五从军征【汉】无名氏 2、赠秀才入军十九首选二【魏】嵇康3、龟虽寿 【魏晋】 曹操4、从军行【唐】 王昌龄 5、望蓟门【唐】祖咏6、月夜 【唐】 杜甫 7、登金陵凤凰台【唐】 李白8、满江红 【宋】岳飞9、北陂杏花【宋】王安石 10、关山月 【宋】 陆游 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12、州桥【宋】范成大 13、渔家傲 秋思【宋】范仲淹14、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15、过零丁洋【宋】文天祥16、别云间【明】夏完淳17、己亥杂诗第二百二十首【清】龚自珍 18、春愁【清】丘逢甲 1、十五

2、从军征【汉】无名氏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要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作者简介】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汉武帝时规模较大。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重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注释】 冢:高坟。 累累:

3、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雉:野鸡。 梁:屋梁。 旅: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叫旅生。 葵:菜名,又叫冬葵,嫩叶可食。饴:同饲,拿食物给人吃。【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村。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道应该叫谁一起来吃这些饭菜。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诗词鉴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制给

4、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少小离家,垂老归来,看到的却是“松柏冢累累”,院舍荒芜,连一个共话凄凉的人都没有了,他只好“出门东向望”,老泪纵横。有多少血泪的控诉,多少人生的辛酸,都凝结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诗歌正是选取了老兵重返故里这一片断,给他悲惨的一生打上一个句号。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很有层次。人物的情感也随着场景的移换而变化,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陷入绝望之中。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的心情作过多的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的描绘中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古诗今用】我能把改写成不少于300字的故事,你也来试试吧!2、赠秀才入军十九首选二【魏】嵇(j)康良马

5、既闲,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顾盼生姿。【作者简介】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銍(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颇招忌恨,终为司马氏借故杀害。嵇康诗文俱佳,散文尤为出色。有嵇中散集十卷行世。 【注释】 闲:熟习。 繁弱:古良弓名。 忘归:矢名。 凌厉:奋行直前貌。 【译文】他骑着良马,身披铠甲,左手揽弓,右手搭箭,风驰电掣般地奔驰在广阔的原野上.他气概非凡,直欲凌厉山河;他顾盼生辉,神采飞扬。【诗词鉴赏】 文人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最有热血、最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群体。他们或是为了国家

6、民族大义,或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往往会摘下读书人的冠带,投笔从戎,自有一股凌人之气。豪情和理性共同构筑了他们幻想中的精神家园。赠秀才入军诗共十九首,是诗人寄赠其兄嵇喜的。本篇原列第九。诗歌以雄健有力的笔调勾勒了一位戎装骑射的武士,他骑着良马,身披铠甲,左手揽弓,右手搭箭,风驰电掣般地奔驰在广阔的原野上。最后二句则正面刻画其兄的神态:他气概非凡,直欲凌厉山河;他顾盼生辉,神采飞扬。 诗中没有一句写及诗人的感情,但诗人把其兄入军后的情形想象得那么逼真,关切之情自在不言之中了。3、龟虽寿【魏晋】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7、;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朝丞相。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族。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曹丕代汉后,曹操被尊称为“大魏武皇帝”。【注释】竟时:尽,死亡的时候。传说神龟能活三千年,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传说一种能腾云驾雾的蛇,就是腾蛇也有化为泥土灰尘的时候。骥

8、(j 冀):好马。枥(l 雳):马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烈士:这里指有雄心壮志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应该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的理想。盈缩:长短。盈缩之期:人的寿命的长短。不但在天:不完全决定于天老爷。怡(y 移):和悦,愉快。养怡:调养,保持乐观精神。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保持身心健康、乐观精神的好处,是可以得到长寿。【译文】神龟虽然长寿,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了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

9、,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 “ 老骥伏枥 ”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 “ 犹有 “ 终为 ” 两个词组下得

10、沉着。而 “ 老骥 ” 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 “ 时露霸气 ” 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4、从军行其一【唐】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简介】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汉族,江宁人,世称王江宁,是我国盛唐时代的著名诗人。早年贫贱。与李白及当时边塞诗派、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人物过从甚密,唱酬不断。

11、曾到过西北边塞。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授汜水县尉。二十七年,被贬岭南,途经襄阳,孟浩然有诗相送;经岳阳,有诗送李白。次年回长安,又出为江宁县丞。数年后贬为龙标县尉,李白有诗遥寄。安史乱起,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他擅长七言绝句,以之与李白并称,人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现存王昌龄诗180多首,五七言绝句几乎占了一半。他的七言绝句以写边塞、从军为最著名,另有一部分描写妇女寄怀友人的诗作。今存王昌龄集2卷,王昌龄诗集3卷,全唐诗编录其诗为4卷。新、旧唐书有传。【注释】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多写军旅之事。本篇写久戍边关将士的思归之情。烽火

12、城:筑有烽火台的边城。烽火,古时边境报警的烟火。古代在边防要地建筑高台,台中备置柴草狼粪,如遇敌情,则燃火以报警。楼:指戍楼。海风:指从青海湖吹过来的风。关山月:乐府鼓角横吹曲十五曲之一,歌辞多写征戍离别之苦。乐府解题曰:“关山月,伤离别也 。”无那:无奈。金闺:华美的闺阁,此处代指闺中少妇,即征人之妻。【译文】独自坐在边城的城楼上,守望着西边的烽火台。秋天的西风吹来,凉意袭人。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这缕缕笛声,想到妻子在万里之外因为挂念自己而忧愁伤心,夫妻两人对长久的别离、无望的等待都同样地无可奈何。【诗词鉴赏】 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