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总复习一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0819332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总复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必修三总复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必修三总复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必修三总复习一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必修三总复习一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总复习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总复习一(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 .同物种的个体在形态特征上常有些差异,而形态有差异的个体,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上 也会有些不同。下图为某地三种不同植物的叶面积与个60+&20心体数目的关系图,若此地遭遇干旱,则下列哪一项叙述 最合理()A乙物种比甲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B甲物种比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C 丙物种比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D.甲物种和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相同16.在人体下列结构中,不直接参与体温调节的是()A .下丘脑B .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C .皮肤D .肾上腺17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 .内环境中pH的调节通过神经调节实现而体温恒定是一个

2、神经体液调节过程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C.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是相互联系的,血糖的调节有多种激素参与,D .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18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曲线正确的是()力 力营养箱构复杂程度B营养结构复杂程度C营养结构复杂程度D 牌未放过尖端的脚 块戒在託芽鞘的一制 們柝生吃不弯啟吐生生穿生綁辆隸蠶隸器胚茅箱专曲生快19 .下图所示发现生长素的一系列实验 过程(图中实验材料是燕麦胚芽鞘)。其中属于对照实验的有()A . 2、5C. 4、5B . 1、4D. 3、520 .当细菌的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反应阶段”和效应阶

3、段”的免疫过程分别是()A . B细胞t效应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B .效应B细胞t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C .记忆细胞t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D .记忆细胞t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抗体与外毒素结合21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错误叙述是()A .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正常孩子神经突起及突触数量将会增多B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C 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 .传出神经元的轴突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兴奋会向轴突两端进行传导22 .下

4、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f甲伏腺滋素A .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B. 图中a与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 .甲状腺活动只受垂体促激素的调节D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23 .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起作用的阶段是( 感染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A .在阶段E.在阶段)效应阶段C .在阶段D.在阶段24 . 18 .一个经济效益很好的人工鱼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 a,流入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

5、列表述正确的是()A. a=b+dB. ab+dC. a v b+dD. a=b+c+d25 .科学家研究甲,乙两种生活在不同栖所的哺乳动物 其成分,结果如下表。如果将甲,乙两动物放在竹筏上, 结果会如何()A .甲比乙先因缺水而死亡B .乙比甲先因缺水而死亡C. 甲乙均能饮用海水而存活D .表中资料不足,所以不能判断26.下列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对于较重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饮食外,还需按照医海水尿液灌饮氯浓度排出氯浓度甲10005351350400乙1000535165820,分别强迫灌饮海水1公L后,再分析尿量和 任其漂流在海上,只供饲料不供饮用水, 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在

6、对症下药治疗的同时, 还可以采用加盖棉被, 增加排汗量来辅助降低体温 当人体摄取食盐较多时,肾可通过尿排出多余的钠,摄取食盐少时,尿中几乎不含NaCI,因此人体的钠的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 运动A .B.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对针刺没有感觉但能C .D.27 .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10d后将其同没有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相比,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的代谢能力明显下降,并且无法检验出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切除5d后,将溶解于某溶剂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给老鼠连续注射5d,过10d后观察,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由此可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的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

7、,有必要进行对比实验,以作观察比较。你 认为下列哪项为最适宜的对比实验组()A .既没有切除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B .从进行切除后的第 1d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溶剂的实验组C .从进行切除后的第 5d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溶剂的实验组D .将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与上述溶液不同)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刚做完切除手术的实验组28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 .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29 .研究表明

8、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淋巴因子.B .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还要经过体液免疫予以消灭C. 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可以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改变细胞膜通透性D. 在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30 .右图表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对曲线仔细分析后,你认为对曲线BC段呈废度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A .乳酸与NaHCO 3反

9、应生成CO?B .乳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 2C .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D .乳酸与Na2HPO4反应生成NaH2PO4植物31 .下图为氮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过程中通过生物固定的氮素远多于其它途径固定的氮素B .进行过程的生物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C .进行和过程的生物分别主要是生产者和消费者D .过程能增加土壤的肥力,有利于农业生产32 .右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做的专题研究并绘制成的食物网,他们作出的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流径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积累的有机物B .农民除草、灭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

10、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 有益的地方C .该生态系统含有五个以上的种群D .大田轮作(每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可改变原有营养结构,减轻病虫害33 右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 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 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 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 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34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丙、丁)所含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生物种类甲乙丙丁有机物总量(g)55010030001

11、8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减少,则会引起()A 甲、丁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种群数量增加B 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减少C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减少D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丙、丁的种群数量减少35 切除狗的甲状腺后,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和代谢活动将()A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减弱B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加强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D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加强36 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 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B .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C 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

12、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D 人体内抗体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37 近几年来,随着一些新型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的确提高了临床效果。但是,也造成了一些负面效应。例如,有些长时间、大剂量服用先锋霉素”的病人,就表现出了肚胀和消化不良的现象,而且面黄肌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 人体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被新型抗生素抑制B 人体小肠绒毛的吸收功能被新型抗生素抑制C 新型抗生素改变了食物的化学结构D 新型抗生素破坏了人体肠道的微生物平衡38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 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 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

13、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 39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 50 只B 42 只C 92 只D. 160 只39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只是破坏性的B .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C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D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40 .下图(一)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图(一)(

14、二)中所表示表面积(mm2)292144体积(mm3)6463表皮厚度(um)142441 某个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的地区生长着一种 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试推断()A. 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B. 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C. 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D. 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42.在一个阴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鼠类等生物, 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A.种群B.群落C.物种D.生态系统43 .下列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 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B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 .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D 不影响生命活动44 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 )B 种间互助,行为信息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45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的原因之一是()A .长江口热带风暴B .长江上游森林植被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