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转型:青海工业转型的途径思索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0817564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转型:青海工业转型的途径思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工业转型:青海工业转型的途径思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工业转型:青海工业转型的途径思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业转型:青海工业转型的途径思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转型:青海工业转型的途径思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转型:青海工业转型的途径思索本文 温浩工作单位:青海省投资集团公司工业转型的内涵和条件工业产业转型晋级的内涵产业转型晋级,就是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晋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晋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晋级。详细讲就是产业构造高级化,包括:产业构造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占优势比重演进。产业构造中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产业构造高级化的特征:即产业高附加值化,产业高技术化,产业高集约化,产业高加工度化。从产业根底看转型晋级青海省工业经过多年开展,已形成了一定的根底化工、有色金属、钢铁、装备制造

2、、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及轻工建材等产业规模。虽然产业规模还很小,根底也很薄弱,但仍然为今后工业的开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从资源和环境容量看:长期以来依靠高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低本钱的工业开展道路已经走到尽头。通过依托现有产业和二次资源化,通过产业交融开展和产业集聚,开展下游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现代工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从政策环境看:一是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施行和支持藏区开展政策的落实,国家将继续在根底设施建立、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布局和产业准入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将为工业开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和支持。二是东部地区出于产业构造调整和转型晋级的需要,产业将加

3、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强对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有利于全省经济构造调整和产业优化晋级。三是国家已经并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青海发挥比拟优势,拓展新的开展空间,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工业转型晋级的途径选择和打破口扩大根底产业规模,完善和优化产业根底2022年,在西部12省区中,青海经济总量仅排在-之前,居第十一位;GDP增速13.5%,居第七位。要在“十二五末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靠这样的开展速度显然是不行的。因此,扩大经济规模,是日益紧迫的任务。所以,省委省政府在“四个开展中,把“跨越开展放在第一个,因此,扩大产业规模,完善和优化产业根底,就成为工业开展中最重大、最急

4、迫的任务。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构造?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目的将达9000亿元,其中全部工业投资5000亿元。在5000亿元工业投资中,能源建立投资1500亿元,一般性工业投资(采掘业和制造业)3500亿元,占全省投资任务的38.9%,与东部地区相比,我们进展产业转型晋级的难度相比照拟小,这是由于我们的产业规模小,而且经过近年来严格工程准入和淘汰落后产能。因此,在国家强调把开展速度压下来的大趋势下,立足青海实际,继续强调开展,靠增量投入来扩大产业规模,在坚持“稳中求进的根底上,确定努力实现“好中求快的目的。总之,青海工业转型晋级的主要

5、任务,就是要依靠增量投入来扩大产业规模,依靠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调整产业构造、实现工业的转型晋级。优化投资构造,一是优化投资的方向构造。促进产业构造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转化,把更多的投资投向产业链延伸工程、产业链节点工程、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工程。二是优化投资来源构造。就是进一步拓宽投资的来源渠道,由单纯的投资商投资、银行贷款、政府给予补助改为更多地以工程为依托,依靠资本市场来融资,更多地利用民间资本、金融资本、上市、基金、债券、金融租赁、信托、股权交易等新型融资方式来筹集建立资金。培育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企业一是以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为重

6、点,发挥人才、技术、资金、品牌等优势,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工程建立,进步技术装备程度,进步企业资本市场运作才能和程度。二是鼓励企业按照产业上下游关系,以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进展资源整合,进步资源开发的集约程度和产业集中度。三是加快引进优强企业。以优势资源和产业根底为依托,引进中央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大企业及战略投资者,引进优良资本和先进技术、人才,扩大企业和根底产业规模,加快开展一批优势企业。四是主动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壮大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一是用好用活国家扶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开展的政策,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为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开展提供政策指导,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二是加快中小企业融

7、资担保、技术创新、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等各类公共效劳平台和中介机构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效劳。三是以产业配套协作为切入点,促进中小企业向科技型、专业型、效劳型的方向开展,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中小企业,进步开展质量。四是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开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进步产业配套协作才能。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一是抓好重点领域用能管理。突出抓好化工、冶金等高载能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完善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耗能设备在线监测、能源审计、合同能源管理等机制,进步重点用能企业能效程度。二是推进节能技术改造。组织施行重点节能技术改造示范工

8、程,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节能技术,进步企业的节能程度。三是大力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通过对工业废弃物的二次资源化,拓宽资源综合利用的领域。四是加强工程用能源头管理。对新建、改建、扩建固定资产投资工程,加强合理用能的审核工作。五是落实节能降耗目的责任制(如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和奖惩制度等)。六是继续淘汰落后消费方式。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青海省产业开展需要,对过度消耗资源、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坚决予以淘汰。同时,按照产业开展重点,制定严格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坚决限制低程度重复建立。产业构造调整的方向和重点领域紧紧把握低碳、循环、生态、绿色的开展方向,以开展园区经济为载体,以开展循环经济为主要途

9、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在西部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优势产业,全面促进工业构造优化晋级。新能源产业:扩大单晶硅、多晶硅消费规模,带动和构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系统集成的光伏产业链;抓好风能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开发大型风电机组,培育风能产业链;建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平台,推进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新材料产业:以新型电子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为主要方向,致力开展假设干具有快速成长性的产业群,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盐湖化工产业:以钾资源开发为龙头,大力开展盐湖综合利用和梯级开发,重点开发钾、钠、镁

10、、氯、锂、硼、锶等盐湖资源系列产品,拓展盐湖化工产业群和产业链,建成全国最大的盐湖化工、大型钾肥及钾盐基地。有色金属产业:加快开发省内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加强铝、镁、铜、铅、锌、镍等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配套才能建立,大力开展各类有色金属合金、管棒材、板带箔材、型材等下游精深加工产品,加快黄金等贵金属开发,提升产业技术和装备程度,延伸产业链。煤化工产业:充分利用省内外煤炭资源,以煤炭清洁利用为重点,积极开展煤化能源下游产品,积极推进煤制烯烃工程,建立大型焦炭消费基地和以煤化、能源、盐化、冶金相结合为特色的新型煤化产业基地。轻工纺织业:以优质矿泉水、沙棘、农畜产品开发等为重点,加快开展饮料

11、和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开发绿色环保产品。加快特色纺织产业实现规模化、精细化、品牌化、集群化,建成集研发、加工、展销和原辅材料交易为一体的国际毛纺消费经营集散地。生物产业:充分利用青藏高原气候冷凉、资源丰富和无污染的优势,重点开展生物医药、生化制品、动植物种植利用产业和生态产品,构筑有鲜明地域优势和高原特色的生物产业体系以及形成以特色生物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群。打造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三大生态品牌,建立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态产品供应基地,探究生态保护建立协调推进的路子。工业转型晋级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产业集群要把工业开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根

12、底之上,就不能再走资源能源消耗型的粗放开展的老路,必须注重集约高效、环境友好。延伸产业链条,引导产业向精深加工开展,向产业链高端和末端开展,就可以使同样多的资源实现屡次增值,累加增值。注重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开展循环经济在青海,开展循环经济决不是一句口号,是实实在在要做的事。青海的资源特点、自然和区位条件,以及青海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都要求我们在工业开展中必须注重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必须注重开展循环经济。而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是开展循环经济的根底(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注重产业协作和产业配套在以园区为依托的产业集聚区内外,就必须有与园区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协作产业或企业,为园区主导产业提供

13、配套的原材料、零部件或效劳,否那么主导产业也不可能顺利开展。这种协作企业或配套企业通常产品品种比拟多、但每一种的批量比拟小,因此合适中小企业来做。通过开展协作产业和配套产业,不但可以为主导产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和效劳,还可以通过培育和开展为主导产业提供配套效劳的中小企业,加快小城镇建立和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城乡二元构造,解决劳动力就业,更好地促进主导产业开展。注重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要培育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要进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和人才是关键。青海省科研力量薄弱,高层次人才缺乏,自主研发才能差。绝大多数企业技术人员缺乏,无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这就需要借助社会科技资源,就是“产学研合作。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进展技术创新,建立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人员、资本和技术等多方面合作的“双赢、“多赢机制,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使企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才能和知识程度得到培养、锻炼和进步,到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才能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