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科特点,发展学生能力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0817537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学科特点,发展学生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利用学科特点,发展学生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利用学科特点,发展学生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利用学科特点,发展学生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利用学科特点,发展学生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学科特点,发展学生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学科特点,发展学生能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用学科特点,发展学生能力】语文学科特点数学学科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对于发展学生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营造氛围,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氛围,而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使其积极性得以发挥。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见解。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叫学生用一张纸折出“二分之一”,可有两个学生却折出了“四分之一”。这时吴老师就问学生:“对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大多同学都认为这两个学生做的不对,可吴老师却评价说:“你们真有创造力

2、。”简单的一句话,体现了吴老师对学生的宽容和尊重。到了课的最后,吴老师又说:“老师教了一个二分之一,你们却创造出这么多的分数,首先该感谢谁呀?”自然而然,两个“不听话”的孩子就成了这节课上的英雄,这个教学环节就成了吴老师的亮点。欢迎学生质疑、争辩和发表意见,允许出错,并让学生自己改正。这些民主的教学思想,都为学生的参与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其次要注重情感的培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试试看”等等。当听完学生不同意见后,教师可以说:“我很荣幸,我和某某同学的意见相同。”话虽简单,但足以证明教

3、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在这样的师生交流过程中,师生都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还要学会等待。等待是对个性的尊重,它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有时,我们的课堂确实因为学生的发言而变得精彩,当然其中也少不了教师的启发引导。二、动手操作,乐于进取我们要注意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通过操作、归纳、分析和整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进取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步体验数学的价值,完善学生的人格。首先,教师可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设计四个小动物骑自行车比赛的动画片,其中的轮胎有方的、圆的,让学生猜猜谁的车最快;然后教

4、师画出抽象图,让学生对圆有个直观的了解;最后,教师给每组同学一个图钉、一根线绳、一枝铅笔,指导小组合作画圆。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发现了圆心的位置、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操作时要做到如下几点:有明确的操作目的和要求;有可行的操作步骤;提出思考讨论的问题;重视组织教学的过程。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手脑并用的原则。这样,信息就通过两条相向而行的途径传递着,由手传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到手。手在“思考”,大脑的创造区域也受到激发,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成为创造性思维的工具和镜子。三、尝试探索,尝到甜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

5、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更加强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体会科学家走的路,教师的角色就要转变,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数学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则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教学“圆周长”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猜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也可用各种方法动手操作一下,然后用计算器算出圆周率,从而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剪一剪、移一移,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跟什么无关?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引导学生自已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举一反三地学习新知识。这样的教学

6、,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够使学生敢于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开拓品质。四、鼓励求异,善于发现思维的求异性是指碰到问题时善于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迷信。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并提出各种独创见解,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这样能促进学生思维求异性的形成。有一次,我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碰到了这么一道题:“两个装订小组装订练习本,笫一小组4 小时装订 1648 本,第二小组 6 小时装订 2430 本,第一小组每小时比第二小组少装订多少本?”很显然,问题出错了。有一学生上来跟我说了后,我就问大家:“你们认为怎么改?”大多数学生都说把“

7、少”改成“多”,可有一位同学却说:“老师,把问题中一改成二,去掉一笔就可以了,而把少改成多却要写六笔。”我听了后很高兴,立即表扬他:“你想的比老师的更简便。下面就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改一下题目吧。”学生敢于打破旧的习惯做法、想到标新立异的新做法,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十分珍借他们的这种创新精神。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向题情境中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