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丘陵红壤治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817496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丘陵红壤治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南方丘陵红壤治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方丘陵红壤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丘陵红壤治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方丘陵:红壤水土流失治理摘要:目前,水土流失已经成为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威胁 , 同时也对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 其中南方红壤丘陵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特点进行相关的分析, 来探讨该地域的水土保持发展趋势,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提高红壤地区的水土保持技术水平,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红壤是我国重要的土壤资源,南方红壤丘陵区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自然资源和生产潜力的优势并且占据区位的优势,所以经济发展快, 同时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经济林果、 经济作物及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但由于该区降雨量大而集中,低山和丘陵交错,地形破碎,坡度大,母岩抗

2、蚀力弱,发育的红壤可蚀性高,破坏了土地资源,加剧洪涝灾害和面源污染,加上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突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域之一。所以,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必须切实加大水土流失的防治力度, 保障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促进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域低山和丘陵交错,山地面积占33.8%,丘陵面积占26.7%,岗地面积占 11.4%, 3 者合计占 70%以上,地形起伏大,为地表径流提供了巨大的冲刷势能。降雨量大且集中, 多以台风暴雨出现。 高强度的降雨对地表土壤破坏和短时间形成的径流作用非常显著, 极易诱发严重

3、的水土流失。 所以,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来防治水土流失:坡面防治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建梯田、水平沟、水平阶、鱼鳞坑、截流沟等,它们主要是通过改变微地形来防止坡面水土流失、 就地拦蓄雨水,为农作物或植被生长增加土壤水分, 同时可将未完全拦蓄的地表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 进一步加以利用。 沟谷治理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沟头防护工程, 其主要作用是阻止径流下沟或消减入沟径流的能量; 沟道防治工程措施包括谷坊、 淤地坝等主要用于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和沟岸扩张,减缓沟床比降。其中,修建梯田,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层贮水量,提高保水效果,地表径流降低,土壤入渗性能提高,土壤抗蚀性增强,更好地保护水土。同时,南方红壤

4、丘陵区存在大片的马尾松林,油茶林,桉树林等,但是没有形成乔、灌、草配套的水土保持植被条件,林下土壤环境恶劣,人为全垦造林、锄草和翻耕等原因, 造成地表覆盖度低, 甚至地表完全裸露, 造成了人为的水土流失。因此,可以运用生物措施来治理: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群落结构的稳定性、资源利用的有效与可持续性出发, 通过植树种草提高地面的植被覆盖, 利用植被对径流的拦蓄作用, 对土壤的固定作用起到控制土壤侵蚀的作用, 达到既能防治水土流失,又能美化生态环境以及节约和保护资源的目的。如在小流域中,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是实现流域可持续治理与开发的根本措施;在车流量较少的农路植草, 利用

5、路面植草代替沙石或沥青减轻水土流失,使其交通功能同样得到发挥; 在红壤坡地上种植抗逆性强、 有一定经济效益的矮生或草本植物篱, 起到拦截泥沙、 分散地表径流的作用, 同时生态修复也是生物措施主要形式之一。 生物措施作为水土保持的有效手段, 都拥有保护生态环境、维系原生态系统功能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受东南季风影响,该地区高温多雨,矿物风化和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土壤多呈酸性反应,阳离子交换量低, 保肥供肥性能差, 土壤自然肥力不高。 同一方面,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水土流失严重, 特别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与.平衡的失调,加剧了土壤尤其是旱地的养分贫瘠及肥力衰减过程, 且耕地普遍缺少有机质。为

6、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耕作措施来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改变地面的微地形、 增加地面粗糙度为主的耕作措施,其作用是截短了原坡长,拦截地表径流,增加降雨入渗,控制水土流失。主要类型包括等高种植、水平沟种植、沟垄种植、横坡种植、垄作区田等;另一类是以增加地面覆盖和改良土壤为主的耕作措施。 地面覆盖, 如桔梗还田、少耕免耕、深松耕法、间混套复种和草田轮作等,减少了地表的冲刷,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而改良土壤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客土掺砂、科学施肥、施用石灰等方式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提高红壤生产力。 同时,在防止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基础上,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7、。总之,在水土保护方面,我们的最终目的与根本任务就是对所有的水土流失地区进行控制、 保护水土。而从人与自然方面出发, 虽然人为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比自然因素更为严重,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如果措施适当, 人为因素在整个水土流失治理中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力量, 群策群力投入水土流失的长效治理任务中, 才能使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真正实效。 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不懈, 从科技领先的高度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加以解决才能取得实效, 否则,稍有不当或稍有放松,就会出现新的水土流失问题,情况会比过去的问题更为突出且严重。参考文献:程冬兵、 廖纯艳、张平仓、张健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研究( 2010-11 )百度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