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总结与提升语文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0816813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总结与提升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总结与提升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总结与提升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总结与提升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总结与提升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总结与提升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总结与提升语文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总结与提升单元基础知识梳理第六单元1 易错字音泾(j 1 ng)流 殆(d d i) 亡(wd )以应 迂(y 口)曾(c e ng)不能 陇(I o ng)断 有间(ji a n)探看(k a n) 好(h d o)治 不应(y i ng)遂(su i )死 荷(h e )担者腊(x 1 )之 俟(s 1)缶(f o u)恂(x u n)恂 相藉(ji e)2.易错字形两涘始龀穷匮骨髓挛踠绮户蔡桓公腠理转徙叫嚣隳突婵娟云鬓莅事者万仞孀妻厝魁父箕畚雍南浣溪沙朔东顿踣殚丿蹙 嗣曩啮悍吏渚崖3.通,假字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辨明 )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汝之不、惠(“惠”通聪明

2、)河曲智f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用热水敷治 ) 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调配,调剂 ) 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扁鹊望桓侯而还 走(“还”通“旋”,回转,掉转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愚公移山 讳疾忌医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惩山北之塞:苦于 固不可彻.:通,这里指思想改变 方七百里:方圆,范围,指周围的长度 司命之所属.:隶属,管辖臣是以无请 也:询问 太医以王命聚 之:征收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等待,这里有“希望”的意思于:于是焉(介词,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表被动)之:我之谓也(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助

3、词,的) 且:年且九十(副词,将要,快要) 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以:以君之力(介词,凭借)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来)而:黑质而白章(连词,表并列关系)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连词,表承接关系)吾恂恂而起(连词,表修饰关系)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副词)始 .始吾弗信(开始,名词)-.貌若甚戚者(好像,动词) 若若毒之乎(你,代词)徐公不若 君之美也(比得上,动词)中寸而献焉(指蛇,代词)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于此,从这里,兼词) 、且焉置土石(哪里,代词)今以蒋氏观 之(看,动词)观以俟夫观 人风者得焉(考察,动词)、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名词) 桓侯故使人问之(于是,连词);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4、人也(所以,连词) 故 公问其故(原因,缘故,名词)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名词)退而甘食 其土之有(吃,动词) 食谨食之(喂养,动词)设酒杀鸡作食(食物,名词)已N以已大风(止,这里指治愈,动词)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已经,副词)1 百川灌河.(古义: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2于是焉(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件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 事引起的)3 至于北海(古义:来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4东面而视(古义:面向东;今义:东边 )5 .寒暑易节(古义:变换;今义:容易)6. 不治将益 深(古义:更加;今义:好处)7. 臣是以无请 也(古义:询问;

5、今义:多用作动词,请求、邀请、聘请)&向吾不为斯役(古义:假使;今义:方向)9 以尽吾齿.(古义:年龄;今义:牙齿)10.不应有恨.(古义:遗憾;今义:仇视,怨恨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用作名词,盛美的东西 )2.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3.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 )4.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5. 聚室而谋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相当于“把召集在一起”)6. 针石之所及也(名词作状语,用针石)7. 殚其地之出(动词用作名词,出产的东西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名词用作动词,把制成干肉 )9.夜泊秦淮近 酒家(形容词用作

6、动词,靠近)1.秋水节选自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宋国蒙人,道家学派的重 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著有庄子,鲁迅先生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2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郑人,是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列子一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故事家喻户晓。3 .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人搜集其遗著,编成韩非子一书,其中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和传诵。4. 捕蛇者说,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与

7、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著作柳河东集。5.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唐代诗人。有王右丞集。苏 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6. 泊秦淮,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著有樊川 文集。7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 ) ,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有李义山诗集 8浣溪沙 ( 一曲新词酒一杯 ) ,作者晏殊,字同叔,北宋词人,有珠玉词传世。 9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与

8、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与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卷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28 分 )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仲尼(zh o ng)则殆矣(d a i)冀州(j 1)B. 始龀(ch e n) 箕畚(j i ) 桓公(hu a n)C. 腠理(c o u)绮户(q i )得而腊之(x i)D. 转徙(t u ) 顿踣(p e i) 婵娟(ch a n)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 桓侯故使人问之(派遣)向吾不为斯役(假使)B. 且焉置土石(哪里)东面而视(面向,朝向)C 秋水时 至(按时) 年且九十(况且)D

9、 扁鹊望 桓侯而还走 (远远地看见 )晓镜但 愁云鬓改 ( 只 )3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2 分)A 且夫我尝闻少 仲尼之闻B 而乡邻之生日 蹙C 吾与汝毕力平险D 河曲智叟亡 以应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C 永州之野产异蛇D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5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 )B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南岸的北边。 )C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您的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

10、皮肤纹理有点小毛 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D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现在我继承这件差事十二年了,险些丧命已好几次了。 ) 6选出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 )(2 分 )A.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D.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7. 古诗文原句填空。 (5 分 )(1)征蓬出汉塞, 。(2)商女不知亡国恨, 。(3) ,何似在人间。(4)愚公认为山能移走的原因是: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 , 。(5) 秋 水 中 写 黄 河 浩 渺 无 边 的 句 子 是 “ 8. 名著阅读。 ( 请在

11、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人名 )(3 分)阅读名著能启迪思想,引领人生。读施耐庵的水浒传,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景阳冈打虎”的 等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能让我们从 身上学到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能让我们在贝多芬、米开朗琪罗、 三位伟人身上,体会到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勇于担当的伟大情怀;读傅雷家书,能让 我们领悟到遇困难不气馁,要有国家民族荣誉感的人生道理。 9. (2015 ?绥化节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 绥化市某中学将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6 分)( 一 )

12、【魅力汉字】 真草隶篆行, 异彩纷呈, 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1)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1 分 )(2)请根据谜面写出谜底。 ( 任选其一作答即可 )(1 分) 两目不同心相连。打一字: 一边是绿,一边是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打一字: ( 二 ) 【戏海拾粹】戏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请根据要求填空。(1)“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 绿水青山带笑颜 /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 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是戏曲剧种 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1分)(2)你还知道其他戏曲剧种名称吗?请再写出一个: (1 分)(三)【众说纷纭】最近,某校开展践行弟子

13、规活动。一晚,妈妈因某事严厉批 评小明。小明刚要反驳,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 了。对于小明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0 字左右 )(2 分)、阅读 (42 分 )(一)(2015 ?广州)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 分) 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0(1) “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

14、么?(2 分 )(3 分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15 分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 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 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 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 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 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 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 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 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乙】(段)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 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