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合作能力的观察报告模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0816464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幼儿合作能力的观察报告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班幼儿合作能力的观察报告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班幼儿合作能力的观察报告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班幼儿合作能力的观察报告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班幼儿合作能力的观察报告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幼儿合作能力的观察报告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幼儿合作能力的观察报告模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 “学会交往”、 “学会合作”是时代赋予人才的基本要求。 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 就和周围的人和事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无论你去到何方, 都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和合作。 现代社会正用它特殊的方式告诉我们: 只有学会与人合作, 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 只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只有积极与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幼儿时期正是人的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也是对幼儿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 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

2、人, 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由于小班幼儿认知能力, 自我意识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对人与人之间接触往往有自己的看法, 开始尝试交往, 并会在交往的过程体验学习多种情感, 但他们的行为自制性和坚持性都很差, 行为带有极大的随意性, 情感冲动性强, 极易出现与同伴不友好的行为, 一切以“我”为中心。 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教师与家长配合对孩子进行引导, 使其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与人合作的交往技能, 为幼儿顺利完成社会化打下良好基础。二、观察目标与内容一、观察对象我班对王浩宇、赵诗慨、苏娜、王欣4 位幼儿进行了对比观察研究。二、观察目标1. 观察目标总目标:合作教育的

3、根本目的是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这也是幼儿由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重要过程。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引导幼儿将知识、1技能的学习和各种规范的社会行为,有效地内化为个体的目标和行为,使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2. 具体目标:(1)、幼儿园目标:通过课题的研究,促使家园进一步沟通联系,探讨合作教育的方法,更好地达到家园共育。(2)、教师目标:通过进行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课题研究的实践和操作能力,真正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地转变。(3)、幼儿目标:通过研究,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培养合作能力,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三、观察目标与内

4、容1、观察内容与方法(1)、观察内容主要思路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实践, 引导幼儿学习与人合作的技能, 把这种技能溶入游戏活动中, 用游戏这种小班幼儿喜欢的教学形式进行实践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确定目标,制定教育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教育活动。(2)、观察方法:行动研究法: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并记录备案, 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个案记录法: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跟踪调查,深入分析,探索培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总结各阶段成果。调查研究法:利用家访、问卷、面谈的方式,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合作性发展的状况。四、观察的过程2我针对这几个

5、孩子制作了一份观察记录表格。 我主要通过日常活动课上下活动、游戏、区角活动、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表格中记录每一项活动幼儿注意时间,持久性多长,有哪些变化五、观察结果与分析(一)、观察结果记录一:我们小班开学已经两周了, 多数孩子已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孩子们之间也慢慢熟悉起来, 彼此间也能友好相处、 团结合作了, 然而只有这几个小朋友和大家不同。他们比较内向、胆小、沉默,害怕被人注视。对老师的提问经常低头不语,偶尔也用摇头或点头表示。 这天,我请王浩宇和另外两个小朋友到“娃娃家”里玩。“娃娃家”里投放了许多有趣的物品,有小桌子、小椅子、小餐具等等。那两个小朋友一个做“妈妈”、一个做“孩子”

6、,配合得很好,玩得非常开心。可是,他这个“爸爸”却不合格,离群索居地只顾自己玩,拿着刀子、叉子在蔬菜上又切又叉、忙忙活活的。我提醒他要和大家一起玩,还是不动。于是我请“妈妈”和“孩子”主动地邀请他一起玩,结果很快地融入到这个游戏中。记录二:今天天气真好,虽是初冬,却温暖如春,没有一丝寒意。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塑胶场地上做“找朋友”的游戏,最后的环节需要找到几个朋友手拉手在一起,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孩子们交往能力。在欢快的乐曲声中, 朴晨和小朋友们又唱又跳,高兴极了。音乐一停,其他的孩子都急急忙忙地找到了好朋友,只有他站立不动没有伙伴。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低头不语,表情矜持,两手不停地绞动着。我猜想他不会

7、玩或是不知找谁,于是又进行了第二次讲解示范,并指派了伙伴,结果在第二次游戏中表现较好, 能和伙伴手拉手地玩了, 脸上的表情也变的轻松、自然了。分析这几位小朋友不会交往、 不合群现象发生的原因, 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情况:31、家庭结构现代家庭多是三口之家, 人员关系简单、 生活优裕, 独生子女能得到父母充分的爱护,但是却缺少同伴,扮演的角色简单,缺乏伙伴之间的交往和游戏。2、居住环境近年来住房条件的改善也限制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家家单元楼房, 户户大门紧闭,互不往来,孩子也只能乖乖地呆在家里。这封闭的、狭小的有限空间限制了幼儿的自由,约束了幼儿的天性,也减缓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3、科学技术如

8、今我们进入了电子时代,电视机、游戏机、 DVD、电脑几乎家家都有。一些精彩的节目、 游戏占据了孩子的大部分时间, 也学得了很多知识, 然而不少的孩子不会与人谈话、不会交往,影响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4、教育观念及教养方式现在,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把子女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家长各有自己的看法和价值观。不少的父母认为,让孩子在家里看书、弹琴、绘画远比在户外与同伴追逐、 游戏来得重要。 这样的价值观直接反映在其教养方式和教育方法上。对子女正当的交往要求总是顾虑中重重,惟恐不安全、惟恐学坏、惟恐受委屈。进而凡事包办、代替过分溺爱,造成幼儿交往能力差,对于集体生活更是难以适应。总之,影响幼儿交

9、往、合群性发展的因素,既有孩子自身的原因,也受家庭的制约。对小班的幼儿来说, 家庭影响最深。 因为从出世直到现在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六、研究对策与方法(一)建立合作行为目标体系是培养合作行为教育的关键为了让教师和家长在合作教育培养中更具目的性,我们建立了合作行为培养的目标体系,从情绪、愿望、语言、规则、分工、互助、协商等七个方面设立了培养目标,并按大、中、小班的不同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将目标进行了分解,4不同年龄的孩子分别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 使教师的教育更具可操作性。 这个目标体系也是我们做出前测和后测的依据, 由此我们分析了孩子的弱势和进步, 也从中分析出了教

10、师教育行为中的不足,使教师的行为更加适宜,更加有效。在工作中,我们要求教师将合作目标纳入到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之中,依据目标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反思,并不断对合作行为目标体系进行调整,使之更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是实现合作行为目标的先导教师和家长是合作目标的执行者、教育者,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不断探索适宜的教育行为。 何为适宜的教育行为呢?通过学习和交流,教师与家长达成了共识,认为适宜的教育行为应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有利于幼儿的合作行为的产生和发展的教育行为, 它应包括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还应包

11、括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表现的分析和反思。 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创造机会,提供引导,树立榜样,给予鼓励。创造机会,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时间和空间; 提供引导,就是用适宜的教育行为来引领幼儿合作行为的形成; 树立榜样,就是教师和家长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对的去影响每一个孩子; 给予鼓励,就是当孩子表现出合作的意识行为时, 及时予以鼓励和肯定,形成有力的强化作用。对于教师,我们更注重的是教育中的反思,要求教师细心捕捉幼儿的每一细小表现,从中感悟教育道理,不断修正自身行为,让自己的教育观念更科学、更先进,让自己的教育行为更适宜、更有效。在总结、反思和修正教育行为的过程中,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和

12、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对于家长,我们更多的是采取交流沟通的方式,一是家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掌握适宜的教育方法; 二是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大家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 共同分析出现的问题和教训。 在多种形式下的沟通和交流中,家长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何种行为更为恰当、 更为适宜, 一些做的不够的家长也认真汲取他人的经验,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家长们感到, 不仅是5孩子得到了发展与提高,自己同样获得了发展和提高。(三)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策略是实现合作行为目标的保证小班幼儿受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 尚无稳定、主动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出现,但在老师的引导下,其“自我中心”的状态正

13、逐渐弱化,他们逐步学会了遵守规则、相互帮助,在轮流、等待、分享等活动中体会到同伴共同游戏、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为今后更加稳定、自主的合作行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七、我的建议幼儿园环境,通过各种活动来改进他的行为,创设亲切、和谐的氛围,激发幼儿同别人交往的欲望。1、玩具区幼儿间的交往: 让孩子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引导幼儿互相交换,增强彼此间的交流。2、“娃娃家”中幼儿的交往:小班幼儿喜欢模仿生活,游戏也常以家庭生活为主,所以我投放了布娃娃、小餐具等,让他学会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学习合作、交往,分享游戏的快乐。3、活动中丰富交往性语言:通过图片、图书、情境表演等活动让他学习交往语言

14、,如“我们一起玩吧?”等等。4、鼓励交往,培养良好的情感:鼓励其他幼儿和他交朋友,并让他担任一些发玩具、发图书之类的工作,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从而增长自信心。二、对家庭教育的指导1、创设良好的家庭交往环境: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要鼓励孩子多说话并认真倾听,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作到尊重孩子。2、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家里来客,要和孩子一起接待客人,鼓励孩子说话,积极回答客人的问话,欢送客人,会说再见、欢迎再来等礼貌用语。3、放手让孩子走出家门;鼓励他与同伴游戏、玩耍,建立友谊。4、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让他主动与别人交流,知道尊重宽容别人,乐于帮助别人。65、为孩子创造交往机会:可以从小事入手,如自己购买用品、自己邀请同伴来家玩等等。相信,通过这些途径、方法和手段,小朋友的现状会得到极大地改善。八、观察后的反思经过一阶段的观察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