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0814481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习要求】1.领悟作品悲凉苍劲的特点,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2.理解这首词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的写作特点。3.理解这首词用典的艺术特色,品味词中富于表现力的词句。【学习重难点】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与用典的意思。【学时安排】2学时【学习方法】诵读法、质疑法、归纳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了解词牌、作者、背景,熟悉典故,诵读并背诵全词。一、课前学习舞榭歌台 巷()陌() 廉颇 封狼居胥 佛狸祠下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义:_;今义:指。“赢得仓皇北顾中“北是方位名词用作,解释为。“尚能饭否中“饭是名词用作_,解释为。本词作者,字,别号,时期著名

2、爱国主义词人。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与北宋齐名,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作品集:。二、课堂探究1解读文题,课文题目提供了哪些信息?2问题探究1反复朗读课本,给本词划分节奏,找出韵脚,体会情感。2通过反复诵读,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找出文中引用的各种典故词中句子涉与人物典故运用典故的好处是什么?像词人在该词中如此频繁地用词,到底好不好?3巩固练习如下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某某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下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为哪一项 A故国神游,多

3、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某某路。如下典故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封狼居胥(孙仲谋) B.人道寄奴曾住X裕C.佛狸祠下拓跋焘 D.元嘉草草X义隆名句填空。元嘉草草,。四十三年,。凭谁问,。第二课时主要任务: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与用典的意思,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体会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一、课前学习1.背诵全词默写2. 本篇中刻画自然景物和摹写历史场景的句子十分形象、传神。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反复诵读。3.典故是古代诗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引用以往典籍中的原话或据原话稍作修改的,叫

4、做语典;引用某种史实而高度概括的,叫做事典。请从本篇中任意选择一个典故,说说它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课堂探究1典故一: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孙权有何作为? “舞榭歌台指什么?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什么句式? 这表现词人什么情感与立场?2典故二:X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X裕有何表现?试比拟X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作者对X裕的感情如何,表现作者怎样的观点?3.典故三:X义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X义隆是个怎样的人?作者对X义隆北伐持何态度?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4.典故四:佛狸祠“四十

5、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某某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烽火某某路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二者比照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5.典故五:廉颇“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的处境如何?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凭谁问?的“凭如何理解?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6.词中,作者在运用典故时,既表现了孙权、X裕的百战建国、开疆辟土,又写到了X义隆失败的仓皇,百姓安居假如素的现状,这是不是犹豫不决、进退不定?你是怎么认识的?教师指导学生用“既_又_的句式概括词人矛盾的情感。 明确:既,又; 既,又;既,又。7小结:作者引用典故的目的何在?8.永遇乐

6、京口北固亭怀古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是运用比照。交互重叠的比照,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如: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与相比,这是以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之比,用以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与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用与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3归纳总结三、课后巩固1.如下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蹊跷 溪水 栖身之所 休戚与共B.夙愿 星宿 追本溯源 沧海一粟C.陌路 蓦然 厉兵秣马 拐弯抹角劾 涸澈荷枪实弹 一丘之貉2.如下

7、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舞谢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羸得仓皇北顾C.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锋火某某路3.如下句子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答案是 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巷:胡同,里弄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某某路 犹:尤其C.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吃饭,动词D.人道寄奴曾住 寄奴:这里指X义隆的小名4.如下词人与辛弃疾并称“某某二安的是 5.如下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佛狸祠下,

8、一片神鸦社鼓6.如下诗句中,没有倒装的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某某路。7.如下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这首词上阕写眼前壮丽的江景,下阕书写对昔日英雄的怀念之情。B.词末作者自比廉颇,突出自己功绩显赫,壮心不已。C.词中运用X裕的典故是为了借古讽今,讽刺韩侂胄贸然出兵必将误国。D.这首词的突出特色是运用比照的手法。如用孙权、X裕的英雄壮举,比照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妥协。8.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这首词写于作者1205年某某京

9、口知府任上。1204年,执政的韩侂胄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抗战派辛弃疾任某某知府。某某濒临前线,乃军事重镇,辛积极备战,并劝谏韩不可草率用兵。韩不但不听,反而将辛调职,假如换个角度理解,本词堪称一篇“谏书。B.诗言志,词也言志。上阕赞颂孙权、X裕,旨在明确词人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概,同时也表达了对韩侂胄的期望;下阕借对X义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失败的史实进展讥讽,警戒当权者:切勿急于求成,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了一个典故,作者怀念廉颇,吊古伤今,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那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D.这首词用典较多,且全词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即借典故来表达词人对收复失地、完成救

10、国大业的深谋远虑。词人“怀古,不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评价史实,其用典原如此是“古为今用,即以艺术的眼光取材,调动历史人物为自己的抒怀服务。9.关于本词作者的描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辛弃疾,北宋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B.其词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唐宋八大家之一。C.字幼安,别号稼轩,某某某某人。10.“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批判X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X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B.批判X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X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C.以X义隆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X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D.以X义隆的草率出兵遭到

11、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11.如下对“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写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明确这是历史上的耻辱。B.写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气焰骄横,明确陷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当地百姓处境凄惨。C.写宋朝百姓在佛狸祠下迎神致祭,慨叹人们竟忘却了历史上的耻辱。“元嘉草草造成的侵略者在侵占地区建宫设庙、迎神致祭的惨痛后果,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12.如下对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人道寄奴曾住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从京口起

12、步的。此处借孙权和X裕两个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词人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B.写孙权和X裕一略一详,是因为X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出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X裕的歌颂不仅表达了他对X裕英雄业绩的向往,还含有“如果碰到X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C.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借鉴历史,说明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暗指韩侂胄急于北伐可能重蹈覆辙。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某某路说的是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某某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某某归。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

13、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四、拓展提高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析:一样点:不同点:五、资料索引1.永遇乐写作背景宋宁宗喜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居某某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如此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年任他作某某知府,某某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某某,积极作为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某某。辛弃疾施展雄才大概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X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南朝宋文帝X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某某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