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一:44平衡条件的应用教案2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0814245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一:44平衡条件的应用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一:44平衡条件的应用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一:44平衡条件的应用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一:44平衡条件的应用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一:44平衡条件的应用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一:44平衡条件的应用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一:44平衡条件的应用教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化学教学资料第四节 平衡条件的应用从容说课力的平衡要有正确的思路: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其次是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对于不成直角的受力问题可以用正交分解方法求解.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概念.2.掌握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3.知道如何用实验验证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4.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方法1.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鉴别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物体受力的能力.3.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对周围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力的平衡条件,再用这个理论来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 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图的绘画,使学生了解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教学设计教学重点 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2.熟练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状态下有关力的计算.3.进一步熟练受力分析的方法.教学难点 1.物体的受力分析.2.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认为是受到共点力作用?3.物体受到三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课时安排 1课时来源:数理化网教学过程来源:导入新课式来源:1.用投影片出示复合

3、题:(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保持_或_,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a.物体所受各个力的合力等于_,这就是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b.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外力的合力关系是_.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评价和纠正.3.引入:本节课我们来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求解一些实际问题.推进新课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应用举例:用投影片出示例题1:例题剖析1如图5-4-1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A点,线的中点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另一端B用手拉住,当AO与竖直方向成角,OB沿水平方向时,AO及BO对O点的拉力分别是多大?图5-4-1解:先以物体m为研究对象,它受到

4、两个力,即重力和悬线的拉力,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悬线中的拉力大小为Fmg. 再取O点为研究对象,该点受三个力的作用,即AO对O点的拉力F1、BO对O点的拉力F2、悬线对O点的拉力F,如图5-4-2所示: 图5-4-2 图5-4-3a.用力的分解法求解:将Fmg沿F1和F2的反方向分解,得到F=mgtan;F=mg/cos,来源:得到F1=mg/cos;F2=mgtanb.用正交分解合成法求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Fx合=0及Fy合=0得到:解得:F1=mg/cos F2=mgtan2.结合例题总结求解共点力作用下平衡问题的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受

5、力图;(3)据物体的受力和已知条件,采用力的合成、分解、图解、正交分解法,确定解题方法;(4)解方程,进行讨论和计算.3.学生用上述方法求解下面例题,并抽查部分同学的答案在投影仪上进行评析.例题剖析2如图5-4-4所示,两物体重分别为G1、G2,两弹簧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弹簧两端与物体和地面相连.用竖直向上的力缓慢向上拉G2,最后平衡时拉力F=G1+2G2.求该过程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图5-4-4解:关键是搞清两个物体高度的增量h1和h2跟初、末状态两根弹簧的形变量x1、x2、x1、x2间的关系.无拉力F时:x1=(G1+G2)/k1,x2=G2/k2,(x1、x2为压缩量)加拉力F时:

6、x1=G2/k1,x2=(G1+G2)/k2,(x1、x2为伸长量)而h1=x1+x1,h2=(x1+x2)+(x1+x2)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Ep=G1h1+G2h2整理后可得:Ep=(G1+2G2)()4.讲解有关斜面问题的处理方法例题剖析3如图5-4-5所示,将重力为G的物体A放在倾角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那么对A施加一个多大的水平力F1,可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分析本题:图5-4-5a.定物体A为研究对象b.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 物体A共受四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G、水平向右的力F1、垂直于斜面斜向上方的支持力F2、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F3,其中G和F1是已知

7、的.由滑动摩擦定律F3F2可求得F2和F3,就可以求出.c.画出物体的受力图如图5-4-6.d.本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5-4-6 对于斜面,常取平行于斜面的方向为x轴,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为y轴,将力沿这两个方向分解,应用平衡条件求解:e.用投影片展示本题的解题过程: 解:取平行于斜面的方向为x轴,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为y轴,分别在这两个方向上应用平衡条件求解,由平衡条件可知,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合力Fx合和Fy合应分别等于零,即Fx合=F3-F1cos+Gsin=0Fy合=F2-F1sin-Gcos=0并且F3=F2解得:F1=.5.巩固训练 如图5-4-7所示,重为G10 N的小球在竖直挡板作用下静止

8、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已知挡板也是光滑的,求:图5-4-7(1)挡板对小球弹力的大小;(2)斜面对小球弹力的大小.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点:1.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时常用的方法力的合成法、力的分解法、正交分解法.2.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3)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平衡状态;(4)运用平衡条件,选用适当方法,列出平衡方程求解.布置作业来源:练习1.如图5-4-8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

9、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0.两小球的质量比为(A)图5-4-8A. B. C. D. 练习2.如图5-4-9所示,人重600 N,木板重400 N,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0.2.现在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BC)图5-4-9A.人拉绳的力是200 N B.人拉绳的力是100 NC.人的脚给木块摩擦力向右 D.人的脚给木块摩擦力向左练习3.如图5-4-10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重力大小为G,两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一根轻绳的两端固定在两个球上,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当绳被拉直后,两段绳的

10、夹角为.求当F至少为多大时,两球将会发生相对滑动?(F=)图5-4-10练习4.如图5-4-11所示,两个固定的光滑硬杆OA与OB,夹角为,各套一轻环C、D,且C、D用细绳相连.现在用一水平恒力F沿OB方向拉环D,当两环平衡时,绳子的拉力是多大?(F/sin) 图5-4-11 图5-4-12练习5.如图5-4-12所示,均匀杆AB重为G,A端用细绳吊在O点,在B端加一水平力F,使AB静止,此时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细绳与竖直方向成角.则(B)A.拉力F一定大于G B.绳子拉力T一定大于GC.AB杆与水平夹角必小于 D.F足够大时细绳可在水平方向上板书设计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活动与探究观察高压电线的塔架有何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