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苗增强免疫风险交流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813027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疹疫苗增强免疫风险交流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麻疹疫苗增强免疫风险交流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麻疹疫苗增强免疫风险交流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麻疹疫苗增强免疫风险交流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麻疹疫苗增强免疫风险交流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疹疫苗增强免疫风险交流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疹疫苗增强免疫风险交流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疹疫苗增强免疫风险交流方案 月日为我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预防接种时期。为妥善处置接种期间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加强沟通,防范未然,降低风险;及时发现、有效应对,妥善处置强化免疫活动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确保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科学、有序、安全、高效地进行。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指挥,协调有序。成立XX县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风险沟通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领导,协调全市接种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各项风险沟通和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二)及时预警,妥善应对。加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对可能触发危机的风险做到早发现、早评

2、估、早报告、早处理,及时、科学、有效、妥善应对。 (三)宣传教育,统一行动。要以健康教育为根本,通过健康教育、媒体宣传等手段,坚决贯彻落实省卫生厅的有计划、有组织、统一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的指导方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县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严重疑似异常反应及疑似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四、事件分级 按照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风险级别划分为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和特别重大(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具体分级情况如下: (一

3、)特别重大风险级别(级) 1、出现死亡、严重残疾; 2、出现病例数30例以上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3、出现群体性进京上访事件; 4、全国发行的有影响力的媒体刊发了负面报道并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5、其它对全国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二)重大风险级别(级) 1、出现病例数为15例以上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出现群体性到省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上访事件; 3、全省发行的有影响力的媒体刊发负面报道并引发舆论关注; 4、对本省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有重大影响的。 (三)较大风险级别(级) 1、出现严重疑似异常反应个案; 2、出现群体性到市、州政府及相关部门上访事件; 3、个别市级媒体

4、刊发了相关负面报道; 4、对市级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有影响的。 (四)一般风险级别(级) 1、个别接种点发生家长抵制接种情况; 2、个别县级媒体刊发了相关负面报道; 3、对县级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有影响的其它情况。 五、应对措施 (一)i级应急反应 1、报告程序。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事发后以电话等最快的方式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小时内向XX市卫生局、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2、责任机构。省级风险沟通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工作会议,商讨应对方案及工作进展,并将相关情况上报给卫生部和省委宣传部。 3、媒体应对。报请卫生部新闻办牵头

5、组织相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众通报相关情况。 4、省、市、县成立联合工作专班,负责处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或上访事件。 (二)ii级应急反应包括 1、报告程序。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事发后以电话等最快的方式4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4小时内向XX市卫生局、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2、责任机构。省级风险沟通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会议商讨应对方案及工作进展。 3、媒体应对。由省卫生厅新闻办确定媒体问答口径;由省卫生厅新闻办报请省委宣传部批准,及时向媒体和全省公众通报相关情况。 4、省、市、县三级成立联合工作专班,负责处置疑似预防接种

6、异常反应事件或上访事件。 (三)iii级应急反应包括 1、报告程序。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事发后以电话等最快的方式8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市卫生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8小时内向XX市卫生局、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2、责任机构。XX市级风险沟通领导小组。 3、媒体应对。由市卫生局新闻办拟定媒体问答口径,报送省卫生厅;由市卫生局新闻办报请市委宣传部门批准后,向媒体和本地公众通报相关情况。 4、市、县两级组成联合工作专班,负责处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或上访事件。 (四)iv级应急反应包括 1、报告程序。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事发后以电话等最快的方式12小时

7、向市卫生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门报告;市卫生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12小时内XX市卫生局、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2、责任机构:市级风险沟通领导小组 3、媒体应对。由市卫生局拟定媒体问答口径,报送XX市卫生局;由市卫生局牵头组织向媒体和本地公众通报相关情况,引导舆论导向。 六、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XX县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风险沟通领导小组负责我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风险沟通工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商讨应对方案,共同做好风险沟通;审定对外发布信息口径、签发对外发布信息。 (二)XX县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风险监测与舆情评估小组负责监测各类媒体(包括网络媒体)有关麻疹疫苗

8、强化免疫活动的报道,及时了解媒体和公众关心的问题,是否出现了风险以及风险的级别;监测全市麻疹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最新情况; (三)XX县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风险沟通专家小组 为风险沟通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根据市卫生局要求,接受媒体采访。负责接待上访人员。 七、宣传与沟通 (一)加强风险沟通组织领导,制定本市工作方案。市级风险沟通领导小组、市级风险监测与舆情评估小组、市级风险沟通专家小组,承担全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风险沟通各项工作;组织参与麻疹接种工作人员进行风险沟通知识培训,明确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各类风险报告程序及应对措施。 (二)广泛宣传麻疹防治知识和强化免疫的意义。在开展后

9、续强化免疫接种前,各地一定要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向媒体、大众和适宜人群的家长讲明此次后续强化免疫的意义和重要性,宣传麻疹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解答群众提问,以取得社会的广泛支持,防范未然,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二)规范预防接种行为。各地应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接种前的询问、检查、告知和“三查七对”等安全注射制度、留观制度。要通过公示栏等多种方式等宣传安全管理制度,争取群众支持,确保群众满意。 (三)及时有效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各地在应急处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特别是处理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时,要在做好医疗救治和流行病学调查

10、的基础上,同时做好与事件有关人员的宣传与沟通,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解释,化解事件当事者双方的矛盾和冲突,减少或平息社会负面影响,使当事者能按照相关法律程序或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程序配合做好事件的调查、取证、鉴定和处理工作。 (四)做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相关舆情信息收集报告工作。为及时掌握公众相关舆情动态,从9月10日起,各地应安排专人负责本地舆情信息收集报告工作,以镇(街办)为单位,每日汇总前一日相关舆情监测情况,并于当日8:30前以电子邮件形式报送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科,报告截止到年9月29日(文件下发以前日报请补报)。联系人。 内容总结(1)麻疹疫苗增强免疫风险交流方案 月日为我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预防接种时期(2)2、出现群体性到市、州政府及相关部门上访事件(3)4、省、市、县成立联合工作专班,负责处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或上访事件(4)4、省、市、县三级成立联合工作专班,负责处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或上访事件(5)4、市、县两级组成联合工作专班,负责处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或上访事件(6)联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