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案(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0812937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醉翁亭记》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醉翁亭记》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醉翁亭记教案( 第二课时 )醉翁亭记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和把握重点句子的翻译。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苦闷之情和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3、结合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二、重点难点1重点:积累重点字词和把握重点句子的翻译。2、难点: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三、教学方法检测提问法,朗读点拔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测(温故知新)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语。(1 )名之者谁。名:(2)野芳发而幽香。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请简单介绍琅琊山的秀美风光?(二)导入新课琅琊山山

2、清水秀、树林阴翳,早晚不同、四秀各异,风景秀美、叹为观止。这么美的景致,游人多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的三、四段,看一下游人的情况吧。(三)读(朗读课文)朗读课文三、四段,注意字音和节奏。1、指名读。2、齐读。(四)译(疏通文意)1同桌一组,翻译三、四段;不解之处,作好标记;翻译完成,举手质疑。2、当堂检测,小试牛刀。(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临溪而渔。渔: 杂然而前陈者。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五)析(理解课文)1阅读第三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本段共四句话,请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

3、它们的内容。滁人游一太守宴一众宾欢一太守醉(2 )第一句话描绘了一幅滁人游乐的图画,从中你感悟到百姓生活如何? 欧阳修为政怎样?安居乐业;政治清明。(3)第四句话中“太守醉也”,他仅是因酒而“醉”吗?他到底“醉”在哪 里?山水美景,与民同乐。2、阅读第四段,思考并分析下列问题?(1)第四段共写了几种“乐”?分别是什么? 三种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2)这几种“乐”中,作者主要是为了表现哪种“乐”?运用了什么手法? 太守之乐;衬托。(3)结合全文,你认为“太守之乐”都包含哪些“乐”?这些“乐”中哪 种是最主要的?山水之乐,宴饮之乐,与民同乐。与民同乐(主旨)。(六)品(品味探究)本文

4、“乐”贯穿全篇,其实作者“乐”的背后也有“忧”,他为什么而“忧”? 他是如何排遣这种“忧”的?背景链接:当时的北宋王朝政治昏暗,奸邪当道,社会衰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庆历 五年(1045 ),范仲淹、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不久失败,相继被贬,欧 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欧阳修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 消除,人民的生活不能改观,他又无可奈何,这使他感到深沉的忧虑和痛苦。寄情山水,排谴忧愁。(七)概(概括主旨)请结合全文,用四字词语填空。本文描写了琅琊山的秀美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了作 者被贬后借寄情山水来排谴他的苦闷之情和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八)课堂小结同学们,人生都有挫折,面对现实,我们不能像有些人一样,被困难所吓 倒,一厥不振;我们应该像欧阳修一样,保持旷达的情怀,乐观面对。要相信, 风雨之后,定是一片艳阳天。(九)悟(再读感悟)让我们再次齐读三、四段,充分体会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四、板书设计醉翁亭记欧阳修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