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类型及其发展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0812624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类型及其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业类型及其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业类型及其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业类型及其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业类型及其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类型及其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类型及其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类型及其发展摘要:在对中国农业类型划分现状概述的基础上,从农业建设实践出发,将农业进行分类,然 后对其进行定义,阐述其发展前景。对农业类型进行总结,看其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及前景如 何。关键词:农业类型 分类 发展Abstract: Based on an overview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classification status,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classification, and then to its definition, de

2、scribes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s. To summarize the type of agriculture to see whether it has the foreground of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Key words: type of farming、classification、development一、引言农业类型的分类是人们认识农业的第一步。 农业类型是人们对农业整体客观存在序列的认识与反映。由于自然条件、经 济条件的不同,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在世界并存。世界划分为十大农业区类型,各区自然生态

3、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各异,发展 水平也不相同。中国是世界十大主要农区之一,根据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和生产 条件特点,中国农业区又分为十大农业分区。二、农业类型的概念农业类型是农业结构和经营方式在地域上的表现方式。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因自然、技术、经济条件影响而形成的地域农业生产体系, 具有相对稳定性。农业类型是农业分类的概念,包含有系统的或分类的特征,着重农业地域结 构的形成,是农业客观现实的反映,在空间分布上往往不连片,可重复出现。农业类型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农业整体客观存在序列的认识与反映。首先, 由于农业本身在不断发展进步,导致农业类型出现更新演替与发展变化;其次, 农业类

4、型是人们对农业客观存在的认识与反映;再次,近些年来,中国和世界其 他国家一样,重视对农业类型的认识,并总结出大量农业类型的新概念。农业区域是指农业生产类分布在地域空间上的表现,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异规 律在空间的反映。它本身是农业的客观存在。农业区划是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域的划分及农业合理布局的研究。三、研究内容及分异规律首先是类型的形成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与分布规律;其次是农业部门结 构、生产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然后是农业经营方式,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最后 是不同农业类型农业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农业地域分异规律是科学地划分农业类型的基本依据。从我国农业生产的现 状特征分析,农业部门结构反映了处在不

5、同农业发展阶段农业生产水平和发展方 向的本质特征,它既以特定地域的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生态自然环境条件 为背景,又代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的农业格局。因此,农业部门结构(包括用地 结构、产值结构、劳力结构等)分布规律及其特征是划分全国农业类型的主导依 据。同时,我国农村疆域跨幅大,水、热条件差异显著,地貌类型多样,影响农 业生产的因素众多,因此农业类型划分又必须依据综合考虑多项指标和条件的原 则,即在核心指标为基础前提下,结合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其基本原则为以下四 点。首先是农业生产部门结构和集约化特征的相似性;其次是农业自然资源和社 会经济条件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的一致性;然后是农业生产远景发展方

6、向的共同 性;最后是基本保持县级行政区界的完整性。农业类型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的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经济条件作用下形成的农 业结构组合、农业经营强度、方式及不同生产水平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生产综合体。 划分农业类型是系统反映农业分布差异特征和分析农业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手段,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农业地理和农业经济学者的关注。中国农村疆域广柔,农业生产条件复杂,农业地域差异显著,类型分布多样。四、农业类型及其发展(一)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 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 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的特点有以下

7、几点。第一是综合性即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 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 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 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第二是多样性即生 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 生态工程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产, 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 协调发展。第三是高效性即生态农业通过

8、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 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 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第 四是持续性即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 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 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生态农业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借鉴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可持续 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实现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步 优化,促进生

9、态保护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当前随着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对 生产环境与居住环境改善的需求,都使农产品的优质安全问题、农业与农村的生 态问题变的更加突出。从发展的前景上分析,加快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营造“生 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通过发展生态 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进程。(二)设施型农业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 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 安全型农业生产、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

10、 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设施农业是通过改变自然环境来获得植物最适宜的生长条件,高投入、高产 出,是提高资源和资本集约化水平的一种先进生产方式。设施农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可以归结如下:其一,与现代工业技术进一 步结合,提高硬件质量,增强配套能力。其二,设施与设施农业产品生产向标准 化发展,包括温室及配套设施性能、结构、设计、安装、建设、使用标准,设施 栽培工艺与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产品质量与监测技术标准等。其三,加强采后加 工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包括采后清洗、分级、预冷、加工、包装、储藏、运输 等过程的工艺技术及配套设施、装备等,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

11、市场竞争力。其 四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结合。其五,与信息技术结合,建立以产品、技术和市场 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化运行、远程服务等。(三)超级型农业超级型农业是利用高新技术、生物工程、培育杂交种,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 以这样的手段培育出的农产品如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蛋白小麦、高碘蛋 等,都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四)立体农业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形式。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农 业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 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立体农业可以在城市高层建立,节约土地。(五)观光农业观光农业又称

12、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 态旅游业。农民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设施,招揽游客, 以增加收入。旅游活动内容除了游览风景外,还有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 实等农事活动。有的国家以此作为农业综合发展的一项措施。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农村环境、提高生活质 量、发展观光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强,这为发展观光旅游业提供了较好的客源市场。 由此可见,中国大陆发展观光农业的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展望未来,观光农业 将在中国大陆大地上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发展成为一项很有生命力的新型产 业。(六)订单农业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近年来出现

13、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 模式。所谓订单农业,是指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 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订单农业很好 地适应了市场需要,避免了盲目生产。订单农业是一种有效组织安排生产的农业产销模式,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 要,避免盲目地生产,能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增加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 能力,能有效地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稳定的农产品市场产、供、销关系,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农业发展成为高度商业化的产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率和竞争力。(七)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果、体验农作、 了解农民生活、享

14、受乡间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游乐。休闲农业的基本概 念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 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 入,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休闲农业日益成为拓展农业功能的重要举措。休闲农业日益成为促进农民就 业增收的重要途径。休闲农业日益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式。休闲农 业日益成为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八)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地理、气候、资源、产业基础)开发区域内特有 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特色”在于其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 的青睐,在

15、本地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地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具 有相对优势甚至绝对优势。突出特色,可以推广出属于当地的特色产品,帮助当地农民致富。(九)其他农业类型其他农业类型还有有机农业、集约农业、灌溉农业、石油农业、白色农业、 蓝色农业、绿色农业、无土栽培农业、高效农业等。每一种农业都有其存在的理 由与价值,同时也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五、小结每一种农业类型都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它可以发展经济在其适宜的地方,一 方面它也有不足之处。并不是每一种农业类型都适合地方发展,人们应根据当地 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生态自然环境条件和其他等方面来决定。同时每一种 农业都有不错的发展前景,只要能在适

16、合的地方发展。参考文献1 简伟秀,郭兰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意义及其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62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经济地理研究室,中国农业地理总论,科学出版社, 1980.3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编,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农业出版社, 1991.4 叶谦吉.生态农业农业的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5 黄国勤.中国农业发展研究I成就与代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6 黄国勤.中国农业发展研究II现状与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8.7 胡人荣,余长义.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生态农业研究,20108 彭方平,文迎祥,李顺,等庭院“三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及效益探讨J.农业 环境与发展, 20099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