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传说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0812254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一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传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每一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传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每一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传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每一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传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每一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传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一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传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枸杞子在宋朝时代,传说某日有位在朝使者奉命离京赴银川等地办事,在途中见一位娇柔婀娜, 满头青丝年约十六、七岁的姑娘手执竹竿,口里嘀咕唠叨着在追打一个白发苍苍、弓腰驼背 80-90岁的老头,老头前躲后藏很是可怜,使者见状便下马挡住那姑娘责问:“此老者是你 何人,你应尊敬老人,为何如此对待他? ”那姑娘回答:“这人是我的曾孙儿疽使者惊道:“那你为何要打他呢? ”答曰“家有良药他不肯服食,年纪轻轻就这样老态龙钟的,头发也 白了,牙齿也掉光了,就因为这个。所以我才要教训他”使者好奇的问道:“你今年多 少岁了? ”姑娘应声说:“我今年已有372岁了!”使者听后更加惊异:忙问:“你是用什么 方法得到高寿的

2、呢? ”姑娘说:“我没有什么神秘方法,只是常年服用了一种叫枸杞子的药, 据说可以使人与天地齐寿。”使者听罢,急忙记录了下来,并称为神仙服枸杞法。苍术许学士,是人们对宋代医道高明的大医学家许叔微的尊称。相传青年时代的叔微异常勤奋, 每天攻读至深夜才上床入睡。许学士有一个睡前饮酒的习惯,大概是取民谚“睡前一口酒, 能活九十九”以用酒养生之意吧!几年后,他时时感到胃中漉漉作响,胁下疼痛,饮食减少, 每过十天半月还会呕吐出一些又苦又酸的胃液来。每到夏天,他的左半身不会出汗,只有右 半身出汗。这到底是种什么怪病?许叔微陷入深思并四处求治。谁知遍求名医却总不见效, 他心中十分苦恼。于是,许学士摒弃了 “医

3、不自治”的信条,开始自已解救自己。他对自己 的病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认为自己的病主要是由“湿阻胃”引起的。于是,他按照自 己“用药在精”的一贯学术思想,选用苍术一味为主药,用苍术粉1斤,大枣15枚,生麻 油半两调合制成小丸,坚持每天服用50粒。以后又逐渐增加剂量,每日服用100-200粒。 服药数月后,他的怪病逐渐减轻,直至获得痊愈。为什么一味苍术有如此效力,对于许叔微的怪病有这样奇特的治疗效果呢?原来,许叔微 素嗜饮酒,伤及了脾胃,脾虚不运则水湿不化,脾与胃互为表里而致“湿阻胃”,从而出现 了胃中漉漉有声和夏天左半边身躯无汗而右半边有汗及呕吐胃液等内湿症状。脾属土,土爱 暖而喜芳香。苍术

4、气味芳香,性辛、温而味苦,归脾胃二经。药证相合,气味相投。苍术为 芳香之品,善能醒脾化湿,湿邪属阴之气,得温则化。许叔微辨证准确,选药精当,一味药 而收神功。还要认识的是,许氏坚持长期用药,且不断加大用药剂量的方法也是有良苦用心 的。他深知湿邪性粘腻而滞,不易速去。只有坚持长期服药并逐渐加大剂量,才能增加药力 在体内的积蓄,最终攻克湿邪。当归当归,是中医和血补血的要药,对人是百病可治,各有所归。故名当归。本草纲目载: “当归调血为妇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 又不归”正应当归之名。在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在岷山脚下渭水 源头.住着一对恩

5、爱夫妻.男的叫荆夫、女的唤秦娘。夫妻二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不久, 秦娘怀孕生子,得了产后血症,荆夫四处求医治疗,不见好转,心里着急。一天,门口来了 一位老道人,声称他居住在峨嵋山下,管种百草百药.医治人间疾病,如荆夫愿去求药,秦 娘之病可治。荆夫听说能治好秦娘疾病,哪怕刀山火海也要前去。他安慰秦娘一番,当即随 老道前往。经过千里跋涉,终于到了峨嵋山。这里重山叠嶂.云海绵绵,仙洞天池,奇花异 香,真是个神仙境地。老道人将荆夫领到一座茅庵旁,指着一种紫杆绿叶开着葱白伞形花序 的植物说:“这就是你要找的那种药,现在正在开花,要得成药,最少要三年时间,今年采 籽,明年育苗,至仃后年才能栽种成药.还得

6、施肥除草.精心护理,如有疏忽,时间倍增”荆夫按老道的指点,披星戴月,辛勤栽务。三年过去,所栽之药有了收获,他心里非常高 兴,准备回乡给秦娘治病。临行之时,拜别老道。老道人将所栽之药捆在一起,交给荆夫说: 眼下秦娘病重,正盼你归,当归,当归!当归之名即从此来。老道人边说边开得药方一剂, 交给荆夫。荆夫接药,感激不尽,双膝跪地,再拜师傅:“不知此药能在吾乡栽种吗? ”老道 犹豫片刻说:“要种此药得有三个条件:适宜的气候.湿润肥沃的土壤,勤劳而有耐心的主 人。吾观弟子家乡有此三宝,这里有少许种子送你,望能依法培植,解民疾苦。”荆夫拜别师傅,星夜赶路,半月后回到家里,果然秦娘病已沉重,危在旦夕。他当即

7、将所 带之药如方配制,给秦娘灌服,病情立见好转.不久便痊愈。夫妻二人感激不尽,就将老道 人所赠药籽依法种植,三年之后种成当归,岷山脚下,洮渭之滨,遍地栽种,异香醉人。王不留行北方有一段歌谣说:“穿山甲,王不留,大闺女喝了顺怀流。”夸张地说出了王不留行的通乳 作用。那王不留行不过是一种草的种子,怎么起了这么个怪名字呢?传说王不留行这种药是药王邳彤发现的,经实验,具有很好的舒筋活血、通乳止痛的作用, 可是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邳彤想起当年王莽、王郎曾来过这里的事。王郎率兵追杀主公 刘秀,黄昏时来到邳彤的家乡,扬言他们的主子是真正的汉室后裔,刘秀是冒充汉室的孽种, 要老百姓给他们送饭送菜,并让村民腾出

8、房子给他们住。这村里的老百性知道他们是祸乱天 下的奸贼,就不搭他们的茬儿。天黑了,王郎见百性还不把饭菜送来,不由心中火起,便带 人进村催要,走遍全村,家家关门锁户,没有一缕饱烟。王郎气急败坏,扬言要踏平村庄, 斩尽杀绝。此时一参军进谏道:“此地青纱帐起,树草丛生,庄稼人藏在暗处,哪里去找。 再说就是踏平十会村庄也解不了兵将的饥饿,不如赶紧离开此地。另作安顿,也好保存实力, 追杀刘秀。”王郎听了,才传令离开了这个村庄。邳彤想到这段历史,就给那草药起了个名字叫“王不留行”,就是这个村子不留王莽、王郎 食宿,借此让人们记住“得人心得天下”的道理。紫花地丁从前,有两位花郎,常在一起沿村讨饭,日久天长,

9、两个人感情渐渐深厚,即结拜为兄弟。 他俩白日讨饭,夜间同宿于破古庙中。一天,弟弟手指突发疔疮,疼痛难忍,红肿发亮。哥哥焦急如焚,心想若不及时诊治,手指有烂掉危险。于是,他带其弟前去寻医。离此不远有座东阳镇,有一家“济生堂”药铺,既治病又卖药,有一种自制治疗疔疮外用药。老板见是花郎讨花,就 以先拿五两银子再给药为借口,将两个花郎拒之门外。无奈俩弟兄离开东阳镇,来到一片山坡地,弟弟疼痛难忍。这时,太阳快落山了,满天霞光 照在山坡上,有一种紫草花在眼前耀耀生辉,哥哥顺手掐了几朵放在嘴里嚼嚼,觉得苦丝丝的,便又吐在手心里。此时弟弟的手指头火烧火燎心 难受,哥哥顺手将刚刚吐出来的花瓣按在弟弟的手指头上。

10、过了一会儿,弟弟感到手指头凉荫荫的,比刚才舒坦些了,又过了一个时辰,弟弟的 手指头竟不痛了。他们又采一些带回庙中捣烂糊在手指头上,并用紫花草熬水喝了下去,安安静静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肿痛果然消了。过 了二天后,疔疮竟奇迹的全部好了。后来花郎就根据这种草秸梗笔直,象一根铁钉,顶头开几朵紫花的形象取了“紫花地丁”的 名字。丹参丹参是一味常用中药,别名红根、紫丹参、血参根等,这是因其药用的根部呈紫红色之故。 此外,民间还有将其称作“丹心”的,这与流传的一个感人故事有关。相传很久以前,东海 岸边的一个渔村里住着一个叫“阿明”的青年。阿明从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因自幼在 风浪中长大,练就了一身好水

11、性,人称“小蛟龙”。有一年,阿明的母亲患了妇科病,经常 崩漏下血,请了很多大夫,都未治愈,阿明甚是一筹莫展。正当此时,有人说东海中有个无 名岛,岛上生长着一种花开紫蓝色、根呈红色的药草,以这种药草的根煎汤内服,就能治愈 其母亲的病。阿明听后,喜出望外,便决定去无名岛采药。村里的人听说后,都为阿明捏着 一把汗,因为去无名岛的海路不但暗礁林立,而且水流湍急,欲上岛者十有九死,犹过“鬼 门关”。但病不宜迟,阿明救母心切,毅然决定出海上岛采药。第二天,阿明就驾船出海了。他凭着高超的水性,绕过了一个个暗礁,冲过了一个个激流险 滩,终于闯过“鬼门关”、顺利登上了无名岛。上岸后,他四处寻找那种开着紫蓝色花、

12、根 是红色的药草。每找到一棵,便赶快挖出其根,不一会儿就挖了一大捆。返回渔村后,阿明 每日按时侍奉母亲服药,母亲的病很快就痊愈了。村里人对阿明冒死采药为母治病的事, 非常敬佩。都说这种药草凝结了阿明的一片丹心,便给这种根红的药草取名“丹心”。后来 在流传过程中,取其谐音就变成“丹参”了。白花蛇舌草从前,有一位名医,被邀去为一位重病人诊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热羁缠,咯吐秽脓,众医 不效。名医诊病阅方,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治疗方法。疲乏间名医伏案小盹,忽见一位白衣女 子飘然而至,说:“此君乃是大好人,乐善怀仁,惠及生物,见有捕蛇者,他即买下放生, 先生务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医向白衣女讨教良方,白衣

13、女说:“请随我来。”他随白 衣女来到户外,白衣女却飘然而去,在白衣女所站的地方却有一条白花蛇,蛇舌伸吐处化作 丛丛小草。正惊奇间,名医被脚步声惊醒,原是病人家属来请先生用饭。名医说:“且慢, 请随我来。”名医和病人家属来到户外,果见埂坎边长着许多梦中所见的那种开着小白花的 纤纤小草。于是便采了些,嘱即煎服。病人服后果然觉得胸宽了许多。次日连服逾斤,病 便痊愈。名医查遍当时的历代本草,也未查出这种小草属于何药。他感而吟诗:“白花蛇舌 草纤纤,伏地盘桓农舍边,自古好心多善报,灵虫感德药流传。” 七叶一枝花七叶一枝花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草药,药用历史悠久,向来被誉为蛇伤痈疽圣药。据传,这味 草药的名字缘

14、于一则神话故事。很久以前,浙江天日山区住着一个青年叫沈见山,父母早逝, 又无兄弟姐妹,靠上山砍柴为生。一天,他在砍柴时,草丛中忽然窜出一条毒蛇,还未及躲 避,他的小腿就被蛇狠狠咬了一口。不一会儿,他就昏迷在地,不省人事。说来也巧,这时 天上的七仙女正好脚踏彩云来天目山天池里洗澡,看到了昏倒的沈见山,便动了恻隐同情之 心,她们将他围成一圈,纷纷取出随身携带的罗帕盖在他的伤口四面。更巧的是,王母娘娘 这时也驾祥云到此,看到了青年、伤口和女儿们的罗帕,明白了一切,于是随手拔下头上的 碧玉簪,放在7块罗帕的中央。或许是伤口得到了罗帕和碧玉簪的仙气,蛇毒很快就消散了, 沈见山竟徐徐清醒过来。清醒后的一瞬间,他只听“嗖”地一阵风响,罗帕和碧玉簪一起落 在了地上,即刻变成了 7片翠叶托着一朵金花的野草。他惊呆了,仿佛刚做了一场梦,又看 看自己的小腿,了无伤痕。最后他想明白了,是这好看的野草救了自己的蛇伤。于是,下山 后,他给村民们反复讲述被蛇咬伤后获救的奇异经过,并带村民上山认药。村民们推测说, 这药草蕴含有仙气,能克蛇毒妖魔云云,故而每遇有蛇咬伤患者,都采挖此药,并获神效。 当大家好奇地询问药草的名字时,沈见山想了想说:“七叶一枝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