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工作导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0812124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电站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工作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变电站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工作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变电站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工作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变电站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工作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变电站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工作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变电站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工作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站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工作导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电站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工作导则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红外测温原理、检测要求、现场检测方法,给出了数据分析经验,弁对红外检测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本导则适用于变电站内运行设备红外检测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然而,鼓励根据本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GB 2900.55GB 18037DL/T408DL/T 664北京市电力公司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电工术语带电作业带电作业工具基本技术要求与设计导则电业安全工作

2、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电力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3.1 红外检测利用红外技术,对电力系统中具有电流、电压致热效应或其他致热效应的带电设备进行检测和诊断。4 检测原理基于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时刻都辐射红外线,通过检测红外辐射,分析载有物体的特征信息,从而实现对被检测目标的判断。5 检测要求5.1 环境要求5.1.1 检测目标及环境的温度不宜低于5C,如果必须在低温下进行检测,应注意仪器自身的工作温度要求,同时还应考虑水汽结冰使某些进水受潮的设备的缺陷漏检;5.1.2 空气湿度不宜大于85%,不应在有雷、雨

3、、雾、雪环境下进行检测;5.1.3 室外检测宜在日出之前、日落之后或阴天进行,室内检测宜闭灯进行。晴天要5.1.4避开阳光直接照射或反射入镜。被检设备是带电运行设备,弁尽量保证红外检测设备和被检设备部位间无遮挡5.1.5 检测电流致热的设备,最好在设备负荷高峰状态下进行。5.2 仪器要求521仪器在使用前应保证其有足够电量,如果电量不足应及时充电;522仪器应定期校验;523仪器的存放地点应具有防潮、干燥条件。5.3 人员要求进行红外检测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5.3.1 熟悉红外检测的基本原理、诊断分析方法,了解红外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掌握红外检测仪的操作方法;5.3.2 了解被测

4、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5.3.3 熟悉本导则,接受过红外检测技术的培训;5.3.4 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5.4 安全要求严格执行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6 现场检测方法6.3 检测周期和标准依据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进行。6.4 检测部位依据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进行。6.5 检测步骤6.5.1 启动仪器,进行必要的设置,其中被检测电气设备的辐射率一般可取0.9;6.5.2 检测设备周围环境温度并记录;6.5.3 红外检测一般先用红外热像仪对所有应测试部位进行

5、全面检测,如发现热像异常部位,应尽可能多角度拍摄热成像图(不小于3张)并拍摄可见光设备图片,关键部件如接头、本体等应单独拍摄并记录。6.5.4 充分利用红外仪器的图像热点自动跟踪手段进行检测;6.5.5 充分利用红外仪器的自动调焦及自动增益、衰减功能,使图像清晰度调制最佳;6.5.6 做好测量数据记录(格式见附录A),若存在异常,应出具检测报告(格式见附录B)o7检测数据处理7.1数据分析原则根据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规定对检测数据做出判断。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力设备红外检测记录站名检测日期检测性质检测起始时间检测结束时间负责人工作成员检测仪器环境温度(C)环境湿度()运行号设备名称具体检测部位温度(C)实际负荷(A)额定负荷(A)热像图(链接)可见光相片(链接)备注(设备油温、风力等)ABCO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力设备红外检测报告变电站/线路名称检测性质普测(查缺、专项)检测日期检测人员、设备铭牌调度号电压等级设备厂家设备型号出厂日期投运日期、检测数据温度:C湿度:序号检测位置红外图谱、数据、可见光相片备注12345678910特征分析试验仪器结论(正常/异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