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081142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谈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谈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谈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未来的人才不仅要能说,而且要会说。语言训练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在低、中阶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之一。下面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表达能力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口头表达 创造情境口头表达。我们是一所边远少数民族的农村小学,由于农村怕羞,不敢在当众说话的习惯,加上方言的影响,这就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为了做好这一项工作,课堂应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课堂训练学生敢于说话、交流的活动放在第一位。平时多和学生交流。同时还要给他们创造集体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练说机会,引导他们养成大胆说话

2、的习惯。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创设交流机会是培养交流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有了机会才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寻找内容,说话兴趣 课堂以身作则,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教师术语如何,直接影响学生说话的关键。因此,跟学生说话要注意做到语言亲切,规范,情感丰富,讲课时要做到语言表达清晰,用词准确,语言精确,可有条有理。同时还要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手势这些无声语言,容易使学生强烈感到课堂教学语言的好奇和富有吸引力,产生在语文课上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质疑交流,产生交流内容,从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实践使我认识到,积极寻找交

3、流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师生之间不断进行信息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三、识字环节、口语表达 识字教学环节,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识字是语文的主要任务。因此,应先从增加词汇认知入手,让学生多组词,扩词训练,然后进行说句子,最后指导学生练习说一段话,这样既复习了旧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继续加强阅读训练,以读促说,读是说的基础,要提高说好的能力,就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说好的训练,鼓励学生质疑,并大胆与老师对话讨论问题。例如在教买木雕的少年这一课时,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分析对话语言,使学生懂得不同的场合,不

4、同的对象,要用不同的说话语气,同时还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以动作,神态,进行语感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能说会道,提高说话技巧,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说话环境。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想象力展开交流,既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也会有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 四、利用插图、主动说话 利用插图,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教材的特点是图文并茂,色彩鲜艳。语文课上学生好奇,好模仿。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如教学第六册荷花这一课时,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边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进行思考:“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5、”是什么样子呢?“冒”字用得好在哪里。“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又一朵的姿势。”想象它们都有怎样的姿势?这时课堂里顿时活跃起来,接着我让学生替荷花说心里话,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象,家上合理的思维,想象,创造出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和主动参与交流的愿望,从而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学习意识。 五、积极引导,学会交流 积极创造机会,激发学生说好的机会,有了说的机会,学生就会说,有了说的兴趣,学生本身是个体,但他是在群体中学习与生活的,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交流能力,教师还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复述故事等比赛,促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交流,无疑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使他们渐渐进入到“会学”增长知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更深层次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口语表达能力,并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