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方案 (2)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0811273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89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方案 (2)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沉降观测方案 (2)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沉降观测方案 (2)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沉降观测方案 (2)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沉降观测方案 (2)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方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方案 (2)(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心整理商合杭铁路站前十三标 沉降观测方案编 号:版 本 号:发放编号:编 制:复 核:审 核:批 准:有效状态:商合杭铁路站前十三标工程经理部二一六年三月五日目 录1 工程概况12 编制依据13 组织管理机构及人员设备配置14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15 监测方法及要求76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87 观测点的设置原那么及水准点的爱惜措施88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119 观测技术要求1210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1511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那么1512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1813 观测点编号2214 沉降与变形观测标外业编号及标识2415 相关表格填写26细心整理

2、沉降观测方案1 工程概况商合杭十三标六分部承建DK434+953.27 DK445+002.215段区间正线及省道S208改移工程,正线全长10.048km,改移线路全长2.365km。其中区间正线均为双线,包含山杨村特大桥、路基及柘皋河特大桥,桥梁工程包括桩基、承台、桥墩、连续梁、现浇简支箱梁等相关内容。山杨村特大桥,设计中心里程DK435+466.91,桥长1027.48m,钻孔桩194根,承台29个,扩大根底2个,墩台身31个。柘皋河特大桥,设计中心里程DK440+953.118,桥长8098.195米,钻孔桩2093根,承台241个,扩大根底3个,墩台身244个,跨柘皋河60+100+

3、60m连续梁、跨夏阁河40+72+72+40m连续梁、现浇简支梁。路基起讫里程DK435+979.7DK436+904.02,全长924.32m。 DK435+979.7DK436+904.02段路基局部须要布设沉降观测断面16个,基底沉降监测断面12个,B型监测断面6个。山杨村特大桥、柘皋河特大桥测点共1116个,连续梁观测点共60个,现浇简支梁6个。涵洞沉降观测点16个。2 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立2006158号;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标准TB10601-2009;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标准GB128972006;4建筑变形测量标准JGJ8-2007;5工程测

4、量标准GB50026-2007;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7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8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9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安徽、浙江段施工图设计文件;10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安徽、浙江段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那么;11京福公司下发的相关文件及要求;细心整理沉降和位移观测断面监测工程里程位置断面个数基底测点个数路基面测点个数位移测点个数路基沉降监测断面DK435+979.7、DK436+075、+175、+270、+380、+480、+580、+680

5、、+780、+885、+884、+898、+904; 1339390基底沉降监测断面DK43+979.7、DK436+075、+175、+270、+380、+480、+580、+680、+780、+885、+899113330B型全自动沉降监测断面DK435+985、DK436+185、+385、+585、+78553150桥梁沉降观测山杨村特大桥31个墩台、柘皋河特大桥246个墩台1156连续梁沉降观测60+100+60m连续梁、40+72+72+40m连续梁、非标梁66涵洞沉降观测DK436+353涵、DK436+423涵、DK436+538涵、DK438+652涵16细心整理3 组织管理

6、机构及人员设备配置 依据本区段的沉降观测特点及工作量,拟定沉降观测人员共5人,其中负责人1名;专业测量人员3名,内页组1名,成立沉降观测组,明确专人负责,沉降观测责任到人,保证人员相对固定。组织管理机构组 长:苏欢送外业组:王坡浪、张俊杰、冯永超内业组:汪学运3.1 人员分工及资质序号姓名职称职务资质状况1苏欢送工程师技术总负责2王坡浪技术员队员测 工3张俊杰技术员队员测 工4冯永超技术员队员测 工5汪学运技术员队员测 工3.2 仪器设备配置序号仪器名称仪器型号精度指标数量状态1电子水准仪DINI030.3mm1有效2铟瓦尺3m/2有效3数据处理软件/1有效4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4.

7、1观测断面设置原那么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依据不同的构造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详细状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同时应依据施工过程中驾驭的地形、地质变更状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那么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一般状况下沿线路方向每间距50m设置一个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软土及松软土和岩溶及采空区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30m左右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桥路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更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匀整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及路堑可放宽到100m。4.2观测点设置原那么 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

8、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各观测工程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偏差不超过5cm。 沉降监测桩:选择20mm以上直径的钢筋,顶部磨圆,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6m,入路基基床表层以下0.55m,桩周0.1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沉降板:由钢底板、金属测杆直径20mm镀锌铁管及爱惜套管直径49mm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30cm30cm,厚0.8cm。接受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沉降板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的水平与垂直度,确保测杆与地面垂

9、直。 放好沉降板后,回填必需厚度的垫层,再套上爱惜套管,爱惜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四周填筑相应填料稳定爱惜套管,完成沉降板埋设工作。 接受电子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慢慢接高沉降板测杆和爱惜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更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爱惜套管用外PVC管接头连接。细心整理细心整理 4.3路基沉降水准路途 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途,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途观测示意图如图4.3所示:图4.3 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途观测示意图5 监测方法及要求 5.

10、1 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起先进展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成起先观测。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缺乏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接受必要的加速或限制沉降的措施。 5.2 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展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展,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 5.3 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刚好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与边桩的位移量,当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或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天、竖向位移大于10mm/天时,应刚好通

11、知工程部,并要求停顿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复原填土,必要时接受卸载措施。 5.4 观测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1mm;位移观测测距误差3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2.5。 5.5观测频次要求: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表5.5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填筑或堆载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第13个月1次/周第46个月1次/2周以后1次/月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12个月1次/3月 实际工作进展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

12、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更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更时应增加观测频次。路基施工各节点时间包括路基堆载预压土前后、卸载预压土前后、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间应具有沉降观测数据。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接着观测。6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涵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涵根底沉降、梁体变形等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依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料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 依据沉降资料分析,对

13、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探究分析,提出改良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平安;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 观测期内,根底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刚好查明缘由,必要时进展地质复查,并依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料沉降进展修正或接受沉降限制措施。7 观测点的设置原那么及工作基点的布设状况和爱惜措施 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须要,须要在梁部、桥台、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标。每个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运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运用。随施工的逐步进展依次进展墩身、桥台、梁体的变形观测。 7.1 承台观测标: 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

14、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运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运用。 7.2墩身观测标: 观测点数量每墩2处,位于墩身两侧; 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0.5m左右。当墩身较矮立尺困难时,桥墩观测标位置可降低或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特殊状况可遵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便利、利于测点爱惜的原那么,确定相应的位置。桥墩上观测标的详细设置位置见以下图:图7.2承台与墩身观测标设置7.3 桥台观测标:原那么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7.4 梁体观测标:简支梁,现浇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分别位于两侧支点及跨中,横向布置见以下图:7.5 连续梁连续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