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考试重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0810966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积极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积极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积极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积极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心理学考试重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1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3.基本主张 24. 常用的情绪调节策略有哪些 25.简述情绪 ABC 理论 26.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37. 简述人际沟通的技巧(待定) 38. 简述挫折应对的策略 49. 如何培养自己的专注力 510. 如何更加合理管理自己的时间 511. 如何更有效的设定目标 612. 结合自身性格特点,谈谈如何促进自我成长 613. 结合情绪 ABC 理论,谈谈如何进行自我情绪管理 614. 结合自身,谈谈如何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715. 如何理解心理冲突的意义和如何解决冲突 71.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

2、sychology,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 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积极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 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 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 生活的忠诚;第二 ,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的心理学主要提

3、供积极的心 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 创造的勇气, 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第三,积极的心理品 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 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 幸福与财富无关。 幸福的人不一定是富人, 一个穷人也可以是很快乐的。 积极状态的人不一 定富有,但一定是幸福、快乐和乐观的。塞里格曼积极心理学之父总结道 : “积极心理学是探究人类适应 复杂社会的美好行为 ,关注于构建人类的性格力量和德行的科学。2.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具体就研究对象而言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 1, 在主观的

4、 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 :幸福感和满足 (对过去 )、希望和乐观主义 (对未来 ),以及快乐和幸福流 (对现在 ),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 途径 ;在个人的层面上 ,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 :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 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 灵性、天赋和智慧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上 ; 在群体的层面上 ,研究公民美德 ,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 利他主义、有 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 ,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 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从 只重视对个体缺陷的弥补、 伤害

5、的修复转移到加大对人类自身存在的诸多 正向品质的研究和培养使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核心所在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 ,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疾患的预防和治疗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3. 基本主张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 , 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 建设性的力量 ,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使人类走向幸福 ,其矛头直指过去 传统的“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 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 它认为 ,心理学的三项使命 :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 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 , 积极心理学认为 ,心理学不仅仅应对

6、损伤、缺陷 和伤害进行研究 , 它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 ;治疗不仅仅是对损 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 ,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 力量的发掘 ;心理 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 ,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 娱乐的科学(1)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 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 的研究。(2)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从只重视对个体缺陷的弥补、伤害的修 复转移到加大对人类自身存在的诸多正向品质的研究和培养。4. 常用的情绪调节策略有哪些(1)认知转换法(情绪 ABC 理论;非理性信念的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 过分概 括

7、化、糟糕至极;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治疗模式 ABCDE)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 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这种方式容易使人增强信心,情 绪饱满。而有的人在看问题时容易“想不开”,使情绪也陷入低落。所以, 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我们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2)情绪宣泄法:对于痛苦、愤怒等不良情绪,正确的对待方法不是压抑,不是默默忍受, 而是采取合理的途径宣泄。宣泄的途径归纳起来,有哭、笑、说、写、听、 动等(3)自我安慰法:酸葡萄式,甜柠檬式“酸葡萄式”:对于想要但又得不到的东西,就故意说它不好。 “甜柠檬式”:对于自己的东西,心里并不喜欢,但表面上

8、还说它是好的4. 自我暗示法:利用语言的自我暗示、利用环境的自我暗示、利用动作的自 我暗 示、利用心理图像的自我暗示5. 自我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想象放松法,肌肉放松法6. 注意转移法在情绪高度紧张或被负面情绪所困扰时,我们可以通过从事一些自己感兴 趣且较为轻松的活动,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中转移开来,从而 缓解不良情绪。5. 简述情绪 ABC 理论ABC 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弓I发情绪和行为后果 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 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

9、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 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 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 (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 (A) 直接弓I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 产生的某种信念(B)所直接引起。这种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6.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 要的基本含义如下:生理上的需求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呼 吸 水 食 睡眠 生理平衡 分泌 性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 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 到维持生

10、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安全上的需求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 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 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 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情感和归属的需求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友情 爱情 性亲密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 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 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尊重的需求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自我尊重信心 成就 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 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

11、社会 的承认。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 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自我实现的需求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道德创造力自觉性 问题解决能力 公正 度接受现实能力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 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 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 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 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

12、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7. 简述人际沟通的技巧(待定)人际沟通:人们相互之间交流思想、观点、意识、知识、情感、态度等的 过程。( 1)人际交往的四大原理 储蓄原理:你如果想得到爱,就必须先付出爱;你如果想得到别人 的帮助,就必须先帮助别人。 播种原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种爱心,收获没得;播种勤奋 收获成功。 复印原理:你想得到什么,你就必须先付出什么;你得到你奉献的 东西。 回音原理:你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2)处理方式: 遵循人际交往的原则:交互原则、功利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情绪控制原则; 善于运用人际沟通策略:真诚对待、积极回应、准确表达、举止得 体、兼顾情

13、景、避免争吵。交互性原则: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 持。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我们、喜欢我们,接纳和喜欢是因 为我们接纳、喜欢他们。社会交换原则: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人们 在交往中总是交换着物质、情感或者其它。人们都希望交换是值得 的,希望在交换中得大于失。否则就会不平衡、逃避、疏远或终止关 系。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在人际交往中都有对自我价值维护的倾向。 别人的肯定会增加自我价值感,否定会威胁到自我价值感。别人的否 定会激起强烈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表现为逃避或否定他人来维护自 尊心。情境控制原则:人对新的环境总有一个适应过程.是一个对情境 实现自我控制的

14、过程。情境的不明确和无法把握,会引起人们的焦 虑.处于高度紧张的自我防御状态.倾向于逃避这样的情境。一是必须知道说什么.就是要明确沟通的目的。 二是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就是要掌握好沟通的时间。三是必须知道对谁说.就是要明确沟通的对象。 四是必须知道怎么说.就是要掌握沟通的方法。1学会有效的倾听2正直、诚恳、热情 。3肯定对方、尊重对方、赏识对方.学会换位思考。4承认“真实的自我”.并将它展示在众人的面前.即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反 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5 幽默、弹性、接纳6不批评、不责备、不论断。批评使人不舒服、不快乐;责备、论断他人使 人抱怨、埋怨、甚至消极、痛苦、拒绝、悲伤。8. 简述挫折应

15、对的策略(1)要正确地认识挫折.树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应当认识到.挫折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挫折会给人以打击. 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关键是要能从挫折 中总结经验教训。一个人应该具有包容能力.面临挫折时.要能沉得住气.不 发火.镇定自若.具有“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才能理智地对待挫折。(2)善于从挫折中提高应付挫折的能力要有意识地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情境.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 情境。对自己进行加强意志、魅力的挫折能力的训练.最终使自己能经受住任 何打击;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做好困难作斗争的思 想准备.提高对挫折的适应力。(3)改变挫折情境 当遇到挫折后.就要把生活日程尽量排得满满的.使你没有空闲的时间去寻烦 恼。或者做一件高兴的事是指那种对自己或对别人有所帮助的事情.能给自己 带来夸奖和愉快的事。在这过程中.自己的苦恼会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不知不觉 地消失。经验已经证明:转移后的情意.与原来引起挫折的刺激情境差异越大. 个人心情转化的可能性越大.不良情绪消除得也越快。因此.在转移情境时.应该选择那些在时间、空间和性质上与原刺激差别较大的事物。如果是因为人 际关系而造成的挫折.就要同引发挫折有关的人脱离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