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_4.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0810654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_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_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_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_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_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_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_4.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设计说明结合本节课的知识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主要采用猜测、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理论应用等主要形式进展教学。1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到达身心愉悦的最正确方式。新课伊始,设计了“抢答比赛”的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学习中来。2引导自主探究新知,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一个被动承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探究与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实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设计首先引导学生

2、猜测、讨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通过操作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学生在猜测、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取了新知识,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克制困难的才能,进步了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才能。课前准备老师准备 PPT课件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学生准备 直尺 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教学过程创设情境,问题导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吧。(出示课件)1抢答比赛1。1米( )分米1分米( )厘米1厘米( )毫米1米( )厘米师:同学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

3、些?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考虑后答复)2抢答比赛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平方厘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米?师:看来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学习新知识作铺垫,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可以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探究新知,实验验证1教学教材70页例6。(课件出示)(1)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把一个同学的学具与老师手中的正方形比拟一下,确

4、定大小是相等的,老师把这个正方形学具贴在黑板上)用直尺量一量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再计算它的面积。有的同学以分米为单位,量得边长是1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有的同学以厘米为单位,量得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0平方厘米。(2)提问:想一想,计算的是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答案,并且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呢?(用的单位不同)(3)猜测、讨论: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因为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都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又因为1分米10厘米,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1010

5、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4)小结: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课本第5758页。教学要求:1、 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圆各局部的名称,理解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2、 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图。3、 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展辩证唯物观念的启蒙教育。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 、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才能。5、 通过生活实例、工艺设计感受数学之美,理解数学文化,进步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感知并理解圆的根本特征,认识圆的各局部名

6、称。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纯熟掌握画圆的方法。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于生活,效劳于生活。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气氛。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考虑,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 、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才能。教学过程:一、 从生活中引入圆1、 出示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找“圆”。2、 除了刚刚这些图形,你还能举出哪些圆形的物体?3、 师: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消费中应用非常广泛,小到手表里面的零件,大到宇宙飞船的制造都要用到圆的知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的研究就有伟大

7、的成就,因此我们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是非常重要而又必要的。感受数学之美,板书“圆的认识”二、在画圆过程中认识圆1、 你会画圆吗?你能借助哪些工具来画圆?圆规、硬币、有圆孔的三角板、瓶盖2、 说说各种画法的不同特点。3、 介绍圆规,用圆规画圆。展示学生作品,分析p 失败案例,请成功同学介绍经历,老师总结。4、 老师示范画一个圆。请学生上台画一个和老师一样的圆同一地方、同样大小。5、 师:你是怎么做到的?提醒圆心、半径。6、 认识圆的特征和圆各局部的名称,师生一起操作进展。1 认识圆心取出圆纸片,先对折,翻开,换方向后再对折,再翻开,反复折几次,折过假设干次后。问:像这样折可以折多少次?无数次问:这些

8、折痕意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这些折痕意是在圆中心这一点相交老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指导学生在自备圆中心标出圆心,用字母O表示2 认识半径指导学生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用直尺连一条线段,老师讲解并板书,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问:量一量,半径长几厘米?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3 认识直径指导学生把圆形再对折然后翻开,让学生把这条折痕用直尺画出来,看看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口答后老师指出同时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9、用字母d表示。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问:量一量,直径长几厘米?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4 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问:刚刚我们量了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谁能说出同一个圆里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三、稳固练习1 做课本第58页上面的“做一做”中的题。2 判断题1 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 2 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3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12。 4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四、小结今天学了哪些知识?圆的各局部的名称各是什么?圆的特征是什么?怎样画圆?五、布置作业作业本P42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详细介绍:教学目的一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

10、、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进步学生的计算才能。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 的才能及书写工整、标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展计算。204030=104020=3206=702040=805010=65520=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观察一下,两道加法题之间有什么联络,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

11、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假如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就是一道连加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连加、连减。二学习新课1。出例如1283423=启发提问: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用竖式怎样计算?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假如有条件,每人一块小纸黑板,每人在纸黑板上做。在学生自己试算过程中,老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算法,即大家进展评议,公认这种算法是正确的.。然后出现下面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假如班里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必提出,以免误导。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小结

12、性提问: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在此根底上得出: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老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老师总结同学的意见,得出: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拟简便,同时可以防止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做一做:462517=要求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先分步书写,再用简便方法书写。指名一个同学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

13、于在全班订正。2。出例如2522018=启发性提问: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2你能根据刚刚研究的连加两步式题,推想出连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吗?同学们试一试在小黑板上做一做。老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老师先出示第12种。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再出示第3种算法。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错在哪里。第一步计算对了,问题出在第二步是退位减法,而这位同学没有退位,造成计算错误。大家要汲取他的教训。在此根底上,老师进一步指出:在计算两步式题时,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写竖式。如上面这道题,第一步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写竖式把第一步竖式用虚线框起来。

14、做一做:842630=由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试做,指名一个学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老师还可以理解一下哪些学生直接用简便方法书写,而且一次做对;哪些同学还用两个竖式做;哪些同学只写了第一步竖式,第二步用口算就得出了结果。对最后一类同学可以提出表扬。小结性提问: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三稳固反应1、根本练习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2、比照性练习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542615=905824=直接在书上第2页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2口算下面各题。书上第2页,直接在书上写得数75920=72640=3、兴趣性练习练习一第1

15、题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把练习一的第1题,如上图那样,把每行三个数的旁边画一个括号,把得数填在括号里。4、课后练习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口算连加、连减的根底上进展的。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场,安排两道有联络的加法算式进展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究连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展计算打下了根底。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根底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