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吧黄河教案(周群)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0810459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怒吼吧黄河教案(周群)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怒吼吧黄河教案(周群)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怒吼吧黄河教案(周群)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怒吼吧黄河教案(周群)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怒吼吧黄河教案(周群)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怒吼吧黄河教案(周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怒吼吧黄河教案(周群)(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怒吼吧,黄河第二课时教案 珠晖区光明路小学 周群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光未然和冼星海的创作激情,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 二 课 时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听,(放音乐)这部音乐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激发人们澎湃的抗日斗志。你们想知道这样一部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今天让我们走进怒吼吧,黄河

2、,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感受词,曲作家对祖国的深厚情感。(随机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大声地读出课题,那个词最吸引你的眼球,怒是什么意思?课文仅仅只描写了黄河的怒吗?二、感受黄河的“怒吼”1938年10月,武汉沦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惨烈的想持阶段,诗人关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来到了黄河边,他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想法?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笔勾画出来。交流一:气势震撼出示句子:只见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惊涛骇浪扑面而来,虎啸龙吟之声如雷贯耳。船工们光着膀子,在滔天巨浪中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竭尽全力与河水拼搏。a. 你从哪些词看出了黄河的气势令人震撼?谁来说说惊涛骇浪是什么意

3、思?虎啸龙吟又是用来比喻谁的?b. 指名读,评价。男生齐读。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内心的震撼。c. 全班齐读。读出那种气势,读出那种震撼。交流二:心潮澎湃看到令人震撼的黄河,光未然内心无法平静,心潮澎湃。他联想到了什么?出示句子: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a. 看看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换成陈述句吗?比较一下,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好?作者连续用了两个反问句,语气更加坚决、肯定。b. 同学们课前搜集过有关轩辕、大禹的资料吗?出示图片资料。(轩辕、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正是他们不断地努力,才建立了华夏

4、,他们身上的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屈精神。)C女生齐读,读出反问的语气,读出先人不屈的斗争精神。交流三:诗人看到气势磅礴的黄河,想到先人的不屈斗争精神,心中产生了什么想法?全班齐读。三感受诗人的“怒吼”1.1939年3月11日,光未然在一间宽敞的窑洞里,朗诵了他刚写好的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请同学们合作学习第四自热段,找一找光未然是怎样激情朗诵他的歌词的?出示句子: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a. 从句式上你发

5、现了什么?(排比句)b. 同桌互读,同学们你们刚才在读中能感受到诗人心情是怎样的吗?(复杂:时而激情,时而哀伤,时而欢快,时而悲壮)c. 指名读。分组读。d. 听了你们的朗诵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跟大家一起来朗诵一段,你们愿意吗?e. 请同学谈谈当你读每一个分句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四感受作曲家的“怒吼”在民族危难的时刻,诗人的革命激情、爱国激情,让他写出了长诗,为抗战“怒吼”。而他的朋友冼星海仅仅用了六天就给这首长诗谱出了全曲,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想象当时的情景,在短短的六天中,冼星海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谱写出这部著名的音乐作品的? 感悟课文5、6自然段,完成句子练习。他为什么能如此投入?(

6、爱国激情)五感受中华儿女的“怒吼”1.是旺盛的革命激情,让他们又一次成功合作,中国迄今为止,唯一能在国际舞台上成为经典被保留下来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诞生了。你们想听听吗?2.黄河大合唱全曲共八章,气势磅礴,感人肺腑。特别是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更是气魄雄伟,使人的灵魂受到震撼与洗礼!让我们用心来聆听。(播放第八乐章)3.这民族的心声,这时代的强音,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怒。特别是在延安的首场演出,更是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7、8自然段,思考:黄河大合唱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六、激发学生的情感1、从两位艺术家成功合作谱写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你深切感受到

7、两位艺术家是一个怎样的人?2、同学们,今天的中华民族还不够强大,西方一些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欺负我们。就在今年九月,日本就曾经在钓鱼岛扣留了我们中国的渔船,面对这样的事,同学们会怒吗?所以,我们要以光未然、冼星海为榜样,发扬黄河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努力学习,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七、情感延伸学习本课后,同学们心潮澎湃,你最想对光未然和冼星海说些什么呢?用笔写下来,同学间相互交流。怒吼吧,黄河(第二课时)说课稿大家好!,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 说教学理念。1、注重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大项,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整个过程中,我坚持“以读为

8、本”,于读中悟情,读中入情,整体领会文意,培养语感,激发并强化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动态中思维,以多媒体课件作为烘托气氛,渲染情感,提供感性认识的载体,让学生在动情的氛围里,情操受到陶冶,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二、说教材。 怒吼吧,黄河这篇课文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大型名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文章情绪激昂,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三、 说学生。 我所面对的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对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甚少,很难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的重大意义,所以课前讲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理解本课的爱国之情

9、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教师自身的情感一定要而真实投入。四、 说教学方法。1、从课题中的“怒”字入手,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去感悟黄河的“怒”、诗人、作曲家的“怒”、全中国人民的“怒”,最后又以“怒”字收尾,激起学生的共鸣!2、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播放图像、听音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黄河的怒吼”和乐曲的感染力。五、说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六、说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光未然和冼星海的创作激情,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七、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