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806381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8.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轨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轨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轨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轨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轨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轨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作者:-日期:.DOC资料. 轨 道 工 程- 427 -CP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428 -混凝土支承层及底座施工作业指导书- 443 -轨道精调锁定作业指导书- 453 -轨 道 工 程CP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1、目的明确CP控制网测量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CP控制网测量。2、编制依据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199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08314-

2、2001)。3、适用范围CP控制网测量的范围:DK104+066至DK165+450无砟轨道;4、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4.1 CP控制点的测量标志CP控制点应设立强制对中装置,测量棱镜应有相应的资质认证,标志连接件的加工误差不应大于0.05mm、CP棱镜组件的安装精度要求见下表1。表1 CP测量棱镜组件安装精度要求CP测量标志重复性安装误差(mm)互换性安装误差(mm)X0.40.4Y0.40.4H0.20.24.2 CP控制点的埋设与编号4.2.1 CP控制点的埋设CP控制点应沿线路布置在路基两侧的接触网杆或基础、桥梁防撞墙、隧道侧壁上,当CP控制点布置在桥梁防撞墙上时,点位应设置在桥墩固定支

3、座端上方的防撞墙上。CP控制点沿线路布置时纵向间距宜为60m左右,且不应大于70 m、横向间距不超过结构宽度。各CP点应大致等高,其高度应在设计轨道顶面以上30cm的地方。具体埋设方式见附件四所示。4.2.2 CP控制点的编号CP控制点编号的标注应全线统一采用大小为4cm的正楷字体刻绘,并用白色油漆抹底,绿色油漆填写编号字体。CP控制点的编号定义如下:CP的点号由七位数组成,从左到右前四位数表示CP点所在里程的整公里数,第五位是“3”表示是CP网点,后两位数字表示点的顺序号,点的顺序号为单数表示该点在里程增加方向的左侧,点的顺序号为双数表示该点在里程增加方向的右侧,当里程不足千、百、拾公里时,

4、加“0”填充以保证CP的点号都是七位数齐全;CP网测量的自由设站点号也由七位数组成,从左到右第一位为大写英文字母“Z”表示测站,第二、三、四、五位数为CP点所在里程的整公里数,第六、七位数字表示测站的序号。当里程不足千、百、拾公里时,加“0”填充以保证CP的自由设站号都是七位数齐全。举例如下:点编号含义数字代码在里程内点的位置0120301表示线路里程DK120范围内线路前进方向左侧的CP第1号点,“3”代表“CP”0120301(轨道左侧)奇数1、3、5、7、9、11等0120302表示线路里程DK120范围内线路前进方向右侧的CP第1号点,“3”代表“CP”0120302(轨道右侧)偶数2

5、、4、6、8、10、12等自由设站点编号按“Z012001,Z012002”沿线路里程增加方向编号。“Z”表示设站点,“0120”表示里程,“01”、“02”表示该里程的设站号。4.3 CP控制网区段的划分和区段之间的连接CP控制网的区段定义为在上一级控制网点约束下进行本次平差计算的CP网的范围。CP控制网(包括平面网和高程网)可分区段分别进行观测和平差计算,区段的长度不宜低于4km。CP平面网区段的两端必须起止在上一级控制网点(CP或CP)上,而且应保证有连续的三个自由设站与上一级控制网点联测。CP高程网要满足区段中联测的上一级水准点的数量不得少于3个,而且CP高程网区段的两端必须起止在上一

6、级水准点上。CP网区段与区段之间,至少应该有四对(8个)CP点作为公共点在相邻的两区段中都要测量;这些点在各自区段中的观测和平差计算,应该满足CP网的精度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满足各自区段平差后的公共点X、Y、H坐标较差应小于2mm的要求;在达到上述要求后,前一区段CP网的平差结果不变,后一区段的CP网要再次平差,再次平差时除要约束本区段的上一级控制网点外,还要约束前一区段公共点中至少一个公共点的坐标;这样其他未约束的公共点在两个区段分别平差后的坐标差值应1.0mm,以确保CP网的整体精度。最后公共点的坐标,应该采用前一区段CP网的平差结果。4.4 CP平面控制网测量4.4.1 CP平面控制网的

7、主要技术指标表2 CP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 (mm)控制点测量方法相对点位精度同精度复测较差限差CP边角交会网134.4.2 CP平面控制网的测量设备与方法测量设备CP平面控制网测量的全站仪,应具有自动目标照准和程序控制自动测量的功能,其标称精度应满足:方向测量中误差不大于1,距离测量中误差不大于(1mm+2ppm)。每台仪器应至少配14个棱镜,其重复性安装误差和各标志点之间的互换性安装误差,在X、Y、H三方向的误差应均小于0.3mm。用于进行气象改正的温度计,其测量精度应不低于0.2。用于进行气象改正的气压计,其测量精度应不低于5pa。测量方法CP控制网采用自由设站边角交会网的方法测量。自由

8、设站的设站距离为120m时,每个自由设站应观测12个CP点,全站仪前方和后方各6个(3对)CP点,每次测量应保证每个CP点被测量3次以上。测量方法见下图1所示。 测站(自由站点) CP控制点 向CP点进行的测量(方向、角度和距离)图1 CP控制网自由设站边角交会网示意图对于自由设站测量较为困难的地区(如曲线隧道),自由设站的设站距离可以为60m,每个自由设站应观测8个CP点,全站仪前方和后方各4个(2对)CP点,每次测量应保证每个CP点被测量4次以上。CP控制点距离为60 m左右,且不应大于70 m,观测CP点允许的最远的目标距离为150 m左右,最大不超过180m。测量前应记录每个测站的温度

9、、气压,并将温度、气压输入仪器进行改正。对于线路有长短链时,应注意区分重复里程及标记的编号。水平方向观测CP平面控制网的水平方向观测,应满足下表3的规定。表3 水平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控制网等级仪器等级测回数半测回归零差不同测回同一方向2C互差同一方向归零后方向值较差CP05269613696距离观测CP平面控制网的距离测量,应采用以下的多测回距离观测法:盘左和盘右分别对同一个CP点进行距离测量,把盘左和盘右距离测量的平均值作为一测回的距离测量值;每个CP点距离测量的测回数应与水平方向相同,各测回测量的距离较差应1.0mm。在全圆方向观测的同时,对CP点进行距离测量。4.4.3 与CP、CP控制

10、点联测CP平面控制网测量前,应确保线路两侧50m范围内CP控制点的密度达到500m800m,否则应同精度用GPS测量的方法加密CP控制点;与CP、CP控制点联测,一般情况下应通过3个或以上线路上的自由设站进行联测,见下图2所示。联测高等级控制点时,应最少观测3个完整测回数据。60mCPCPCPCPCP 测站(自由站点) CP控制点 向CP点进行的测量(方向、角度和距离)图2 与CP、CP控制点联测示意图与CP、CP控制点联测较为困难时,应至少通过2个线路上的自由设站进行联测,见下图3所示。CPI、CP II 控制点 测站(自由站点) CP控制点 向CP点进行的测量(方向、角度和距离)图3 与C

11、P、CP控制点联测示意图(1) 不能直接观测的CP点建议用GPS测量按CP等级精度加密。4.4.4 现场记录采用全站仪自动观测数据采集软件进行外业数据的采集、记录和保存,所有观测数据应进行备份存储。现场测量时,必须按“附件1 自由测站记录表” 记录各测站的实际情况,它是测量中的重要数据。4.5 CP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CP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可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处理,采用的软件必须通过铁道部相关部门正式鉴定。对于测量数据的整理和保存,必须保证数据信息能够从测量一直到评估验收和存档都完整一致,手工校验的修正参数,必须记录在案。CP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结果不能满足“表2 CP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 的指标

12、时,应进行返工测量。表4 CP平面控制网平差计算取位等级水平方向观测值()水平距离观测值(mm)方向改正数()距离改正数(mm)点位中误差(mm)点位坐标(mm)CP平面网0.10.10.010.010.010.14.6 CP高程控制网测量4.6.1 CP高程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1) 精密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表5 精密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mm)水准测量等 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限 差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精密水准2.04.012884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2)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

13、术标准要求表6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 测 次 数往返较差或闭合差(mm)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精密水准42DS1因瓦往返往返8注: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3) 精密水准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表7 精密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尺类型水准仪等级视距(m)前后视距差(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精密水准因瓦DS1602.04.0下丝读数0.3DS0565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DS05表示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误差为0.5mm。在观测数据存储之前,必须对观测数据作各项限差检验。检验不合格时,对不合格测段整体重测,至合格为止。4.6.2 CP高程控制网的测量设备与方法(1) 测量设备用于CP高程控制网测量的水准仪,标称精度应满足每公里水准测量往返测高差中数测量的中误差不低于1.0mm/km。水准尺应采用整体因瓦水准标尺,与水准仪配套的尺垫,其重量应不低于3kg。与水准仪配套的脚架,应采用木质脚架。(2) 测量方法方法一:往测时以轨道一侧的CP水准点为主线贯通水准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