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对数学新课改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0805221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对数学新课改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发)对数学新课改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发)对数学新课改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对数学新课改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对数学新课改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数学新课改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寺前中学 李 敏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实施到了第三个年头,其教学成果初见端倪。但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发现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有几个突出的问题是制约新课程实施的瓶颈。本文将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对其加以剖析。 一、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1. 基本的学习能力欠缺在小学、初中阶段,由于过分注重教学成绩,在教学知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的实际背景下,大多数教师对学生实施填鸭式教学和强制性学习,以达到他们的“理想成绩”,这样便使得学生丧失了基本学习能力,更谈不上自学能力,甚至于在课堂上有的同学连最起码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没有,有的答非所问,有的思维条理不清。记得我在进

2、行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第二节内容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我的提问是: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内容?待学生思考后,我便叫起来一个同学,他的回答是:当0a1时,是增函数,当a1时是减函数。很显然,这个同学就没有弄清楚所问的问题是什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像这样答非所问或是一叶障目的情况是屡见不鲜。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一节后,我给出了学生这样一个题目: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和,且,试问该函数图像可以由的图像向上平移几个单位而得到?然后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结果是答案都能得出来,而且非常正确,但当问及方法以及思维过程时却没有人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来,随后我便让一个同学把他的解答过程写在黑板上

3、,结果发现存在着严重的思维不清、条理混乱问题。像这样问题能解决,但不会条理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的现象也是很普遍的。2.学习方法、思维习惯存在严重的“定势问题”高中阶段,学科知识内容相对比较多,而教学时间又相对较少,因此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还要在课后进一步完成,而早已习惯了教师“发号施令”的学生大多数根本就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有的感到无所适从,有的感到心烦意乱,学习方法的“定势问题”凸显其弊端。同样的,思维过程中的“定势问题”也是阻碍学生有效学习的一大障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能切身感受到一些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欠缺。在学习幂函数一节内容时,涉及到了函数的奇偶性,对于用其定义去判断

4、函数的奇偶性时应该先看它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先通过实例观察,然后又通过定义中的的意义进行启发,即使这样,也只是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反应出来。由此可见,习惯了教师直白讲解的学生,其自主思维能力显然不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的“定势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二、教师自身的问题:1.观念更新不彻底 虽然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各层次的教师都大张旗鼓的进行新课标的研究与学习,各领导层也都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大力推行新课程理念。但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困难和问题,使得一些教师急功近利,“换汤不换药”,仍然新课程老教法,致使新课程理念

5、下的有些课程目标难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仍然得不到培提高,培养出来的仍然是一些解题工具,考试的卷面成绩是上去了,但发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却没有多少提高。2.信息技术能力滞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接触了新课程以后,明显感觉备课的难度增加了。有些课程内容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就能自行解决,对于这样的课型教师就要思考给学生设置怎样的一些问题,以检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而更多的教学内容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而问题情境的设置往往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有些来源于生活实际、有些来源于数学课程的相关内容、还有的来源于物理的、天文的知识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在高中阶段学科内容相对较多的大背景下,信息工具无疑给我们完成艰巨的学科任务提供了可能。一个好的课件的制作是在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上才可能完成,但由于我们教师自身信息技术的匮乏和欠缺,给备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与困扰,以至于有些教师放弃了多媒体的使用,这显然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际要求相去甚远,也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