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演练:第六单元经典原文6求谏 含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079729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演练:第六单元经典原文6求谏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演练:第六单元经典原文6求谏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演练:第六单元经典原文6求谏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演练:第六单元经典原文6求谏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演练:第六单元经典原文6求谏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演练:第六单元经典原文6求谏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演练:第六单元经典原文6求谏 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家国天下经典原文 6求谏选好人,用好人,首先必须先了解人,知道人。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之长,天下无可弃之人。做到人尽其才,才有所用。应该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用人。“金要足赤,人要完人”那只能缘木求鱼,永远难得。要让一个人一生没有错误,那是不可能的,问题是怎样利用他的优点,让他能够发挥优势。要任人唯贤,莫任人唯亲。要善于包容,吸纳、凝聚各类人才,做到“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用人不疑”,不以个人好恶选人用人。美字体广开言路任贤用能,虚心纳谏开启太平。赏美文贞观政要一部独具魅力的时政体经典贞观政要所总结的以民为本、以德

2、治国等治国理念,诚心纳谏、倾心仁政等领导和决策艺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等人才选拔艺术,天下为家、戒奢戒贪、善始善终等修养艺术等,颇值得现代人借鉴。书中有许多名言佳句早已成为世人传诵的经典。如唐太宗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这些良言警句对今人在认识问题、用人治事方面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人才使用方面,贞观政要着重探讨唐太宗与群臣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其中包括领导之术、人才之育、决策之方和修养之要等,吴兢认为,唐太宗成功的因素很多,除了他本人的雄才大略和睿智开明以外,能够成就其“贞观

3、之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其善于用人。在位23年,唐太宗手下拥有一大批贤能之臣,如长孙无忌、王硅、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在生活作风上,唐太宗提倡“俭以息人”;在政治上,能任贤纳谏,励精图治。他针对隋朝的弊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注意选拔统治人才,发展科举,精选近民的地方行政长官,要求廉洁奉公,关心民间疾苦。在经济上,大力推行均田制,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军事方面,推行“寓兵于农”的府兵制。加强中央的武力,击败了突厥的骚扰,巩固了边防。在文化方面,对各民族和外国的艺术和宗教,兼收并蓄,提倡儒学,奖掖文士,亲自参加修史工作,特别重视对前代历史经验的总结。在民族问题方面,

4、采取了“爱之如一”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贞观政要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受到上自在位皇帝、下至普通士人的推崇、重视,以至于规法、仿效。可见它的历史分量是很重的。现在人们从认识“贞观之治”与贞观政要的关系中,仍然可以获得许多启示。清人龚自珍说过:“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吴兢的贞观政要,正是一部出于“良史之忧”的著作,必能为今日之“智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面对两种截然相反的论断,你怎样看待“从谏如流”?请写一段文字表明你的观点。角度给“从谏如流”上把锁。示例:商

5、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的局面;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关于从谏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但另一方面,“从谏如流”并不等同于“亦步亦趋”,我们应有所取舍,去粗取精,舍害存益,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未受其益,反受其害。孟尝君有好士之名,门下食客三千,可谓极矣,可王安石却给他一个“鸡鸣狗盗之雄”的称号,何也?就是因为他不加取舍,逢言便听,以致自己没有了主见。“邯郸学步”的寓言虽与从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可它却昭示着一个道理:外来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虽然抱着一个美好

6、的愿望,也只能收获痛苦的果实。因此,我们既要相信别人,更要相信自己。不一味地“闭门造车”,也不傻乎乎地人云亦云,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上一把锁:当需要的时候,这把锁要自动打开,敞开“从谏”的大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它又应该及时地锁上,把外来的干扰拒之门外。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句是()A必须极言规谏极言:竭力陈说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忤:冒犯,触犯C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勖:慰问D但思正人匡谏 正人:正直的人解析:C项,勖:勉励。答案:C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皆失其举措B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左手倚一衡木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解析:B项,“知”同“智

7、”,聪明,明智;C项,“衡”同“横”;D项,“孰”通“熟”,仔细。答案:A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太宗知其若此臣亦不能独全其家B人君须得匡谏之臣危亡之渐C木从绳则正怒则滥杀无罪D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朕亦不以为忤解析:A项,“其”都是代词,指大臣们。B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的。C项,“则”都是连词。就。D项,“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介词,把。答案:D4下列各项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B下为百姓所怨C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解析:B项,为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其他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分别是:A项,进见

8、的百僚;C项,来奏事之人;D项,可使报秦之人。答案:B5默写下列名句。(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2)惟君臣相遇,_,则海内可安。(3)木从绳则正,_。(4)首创奢淫,_。答案:(1)主欲知过必藉忠臣(2)有同鱼水(3)后从谏则圣(4)危亡之渐6填空。唐太宗曾引用荀子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_,_。”答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0题。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

9、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A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盈:满,做完B所以诤臣必谏其渐 渐:渐渐C皇后自此未闻有愆 愆:过失D不合问外人 合:应该解析:B项,渐:开端,开始。答案:B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B项,均为助词,的。A项,助词,表陈述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C项,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是、就是;表示转折关系,却。D项,动词,做;介词,替。答

10、案:B9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完全相符的一项是()A太宗问褚遂良,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人苦谏舜帝制造漆器和禹帝雕饰俎器,褚遂良认为那是他们过分地讲究,开奢侈浪费之风,是危险的开始。诤臣必须在刚开始露出奢侈的苗头时进谏,一旦奢侈成风,再进谏就难了。B唐太宗认为褚遂良的观点很好,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有不当,不论是在刚开始,还是将做完,都能及时得到下属的进谏。 C这段文字写的是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向谏议大夫褚遂良求谏的事,唐太宗的做法说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坚守信用、能够听取他人意见的相对开明的君主。 D这段文字有问有答,论证严密,运用了类比手法等强调防微杜渐的重要性,整段文字有很强的说服力。解析:C项,“

11、坚守信用”之说属于无中生有。答案:C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食器之间,何须苦谏?译文:_(2)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译文:_(3)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译文:_答案:(1)饮食器皿一类的小事,何必苦谏?(2)所以谏诤之臣必须在事情的开端就进谏,等到已做完再劝谏也就不起作用了。(3)这样下去危亡的灾祸,在一反手之间就会到来。三、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守

12、备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永忠乘飞舸追且射,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寻充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明年

13、,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蜀人设铁索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永忠会将士舁舟出江者,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注:邀

14、击:拦击,截击。1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薄:迫近B数其残暴斩之 数:列举C次铜锣峡 次:停留D永忠与相比 比:匹敌解析:D项,比:亲近。答案:D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在,介词。B项,用,介词/凭借身份,介词。C项,表修饰,连词/表转折(一说并列),连词。D项,替、给,介词/做,动词。答案:A1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永忠以和未至辞A 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