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市场调查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079718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滨州市场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滨州市场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滨州市场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滨州市场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滨州市场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滨州市场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滨州市场调查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滨州商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2009-9-22上篇一、宏观经济分析一、宏观市场研究滨州市概况山东省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尾闾,北临渤海,东和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是山东的北大门。1950年建惠民专区,几经沿革,1992年改称滨州地区,2001年撤地设市。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69万人,其中滨城区总人口达62万,市区人口超40万。、 人口和人民生活滨州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户籍总人口375.68万人,人口出生率10.1,死亡率7.7,自然增长率2.4,

2、男女性别比例为101.7:100.0。年末常住人口368.86万人。城市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510元,比上年增长14.6%。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960元,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815元,增长1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7%。其中食品支出3391元,增长21.5%。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4%。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4.3平方米,增加3.5平方米。2、地理位置及区位优势滨州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间,是济南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和京津塘经济圈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济青高速、滨博高速、京滨高速和20

3、5、220国道穿越境内,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津汕高速大高至鲁冀界段、威乌高速辛庄子至邓王段、滨德高速、黄大铁路滨州段、黄河公铁两用桥、中国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滨州万吨级港口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城市定位自然生态园林城市科技现代工业城市滨州特色的自然生态园林型、科技现代工业型、物流旅游开放综合现代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总目标,加快实施城市化战略,增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辐射力,把滨州打造成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物流旅游开放综合(二)经济发展现状、经济总量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23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69

4、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753.67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360.47亿元,增长18.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63:61.96:27.41变化为9.92:60.94:29.14,其中三产提高1.7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33610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4824美元),增长12.6%。2、产业特征滨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群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滨州市抓住鲁北企业集团等一批循环经济典型企业,总结经验大力推广,不断在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发展循环经济上取得新突破,依靠自主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发展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全市工业以加快纺织服装、油盐化工、

5、汽车和发动机、造船及零部件、飞机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10大产业(链)集群配套发展为重点,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创建企业间联系紧密、共享共生的生态工业产业链,使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逐步壮大了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3、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较好。全市规模以上在建项目208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443个,计划总投资额5000万以上项目329个。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8.69亿元,增长21.0%。其中,城镇投资458.6亿元,增长18.7%;农村投资120.1亿元,增长26.0%。建设资金充足,到位资金646.3亿元,增长32.1%

6、,其中,自筹资金479.4亿元,增长25.2%,占到位资金的74.2%。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4.5:66.0:29.5,其中三产比重上升8.4个百分点,结构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6.1亿元,增长250.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0.08亿元,增长28.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3.12亿元,增长18.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5.0亿元,增长168%。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达40.10亿元,增长17.3%,主要分布在医药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房地产开

7、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5%,增幅提高39.4个百分点。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39.8亿元,增长85.8%,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8.6%。房地产企业开发土地面积103.9万平方米,下降15%。商品房建设规模平稳增长,施工面积346万平方米,增长21.9%。商品房销售面积164.9万平方米,增长66.0%。商品房销售额29.46亿元,增长109.6%4、利用外次及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3.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外商投资过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3个。香港仍是外资主要来

8、源地,实际港商直接投资2.59亿美元,占全部的86.1%。境外上市获得新成果。邹平三星集团控股的中国玉米油公司成功在欧洲上市,填补了中国大陆企业在欧交所创业板上市的空白。境外投资取得快速发展,对外投资项目5个,投资额达1200万美元,增长27%。5、国内贸易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62亿元,增长23.0%,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总量及增幅均创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8.75亿元,增长23.0%,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9.7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0.57亿元,增长22.3%,拉动零售总额增长3.0个百分点。市场规模化程度继续提

9、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372家,增长34.8%,实现零售额92.43亿元,增长34.4%。城乡市场全面繁荣。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8.94亿元,增长24.2%,增幅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到65.0%。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3.68亿元,增长21.1%,增幅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生活消费保持较强增势。限额以上批零市场销售旺势不减,汽车类增长63.0%,五金电料类增长51.4%,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47.9 %,金银珠宝类增长40.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4.4%,化妆品类增长31.8%,家

10、具类增长29.8%,日用品类增长22.9%,中西药品类增长21.9%,通讯器材类增长19.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7%,书报杂志类增长18.7%,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7.8%。6、对外经济进出口实现新跨越,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45.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8%,首次跃上40亿美元的新台阶。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出口23.01亿美元,增长22.3%;进口22.27亿美元,增长50.8%,出口和进口占比为50.8:49.2。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出口12.25亿美元,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增幅达到49.4%;纺织品占比降至49.1%,比上年下降7.2个百分点;化学制品

11、、机电产品占比提高到18%。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亚洲传统市场占比下降7.3个百分点,出口欧美增长39.9%,市场份额迅速提高到30%。7、财政金融业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3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37亿元,增长18.5%,增幅居全省第5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50.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财政支出优先保民生、保重点,力促科学发展,财政支出完成100.88亿元,增长18.8%。各项存款持续增加,信贷投放持续增长。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96.69亿元,较年初增加133.82 亿元,增长23.8%。其中,企业存款

12、余额124.46亿元,增长0.5%;储蓄存款余额382.67亿元,增长26.5%。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0374元,增长25.9%。人民币贷款余额649.87 亿元,较年初增加113.15 亿元,增长21.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19.26 亿元,增长19.0;中长期贷款余额195.80亿元,增长24.4;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1.67亿元,增长34.1。(三)滨州经济的特点近几年来,山东省滨州市特色产业资源“魅力四射”,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滨州市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州腹地,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采油区,也是山东重要的原盐生产基地。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该市现已建成棉花、蔬菜、冬枣、水

13、产、牧草“五个百万亩”生产基地。无棣金丝小枣、沾化冬枣、惠民蜜桃、邹平水杏、阳信鸭梨等特色农产品蜚声海内外;目前,全市已建成商贸型、工业主导型、农副产品加工型、文化旅游型等特色小城镇30多个,形成了纺织、化工、机电、农副产品加工、电力、有色金属、造纸、高新技术八大行业体系,魏桥创业、滨化集团等企业已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产品畅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滨州整体经济逐年平稳增长2008年,滨州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新一轮解放思想为动力,努力化解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坚定信心,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积极转

14、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从667.27亿元增长到1236.83亿元,增长了85.3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817元增加到5662元,增长了48.33%,2008年滨州全市完成GDP(国内生产总值)1236.83亿元,比2007年增长13.1%;、经济特征品牌经济和“新滨州”规划,提升了品牌产品的价值,更提升品牌经济和新滨州特点所涵盖的城市形象价值,亦即城市品牌。利用城市品牌这种稀缺资源来创造最大的产出,用城市品牌来塑造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城市经济整体运行质量,以城市品牌来整合更多的外部资源,使滨

15、州的城市经济有更大更快的发展空间。、生态建设带动城乡经济近年来,滨州市通过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一座“四环”相连、“五海”呼应、72湖相邻的“水中城市”展现在人们面前,营造出“人在湖畔居,夜闻波涛声”的人水和谐的亲水环境。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城市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四)滨州市城市发展规划特点、以组团式连带型的方式规划城市 围绕“一个中心,一个龙头、南北城市带”组团式、连带型城市群的建设,全方位推进城市建设,将老城区的改造和新区建设紧密结合,实现区域功能互补。2、城市刑侦中心西移,城区规划面积的不断扩展滨州市城区进行新一轮规划,制定城市中心西移的发展方向,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滨州市以“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的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在短短的二、三年内建成了面积为老城区两倍的新城区,并以新代老,使整个城市面貌和城市功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提升了城市品牌价值和对经济建设的承载力. 一、城市新区的建设要把“以人为本”作为首要原则滨州市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市区居民和周围村庄农民各方面的要求,针对老城区中显现出的各种弊病,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了全面的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健全了服务功能.城市中的各项设施力求和周围的景观协调,和城市居民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同时避免造成人才、物力、财力以及土地资源的浪费,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