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知识重点例题:质量管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079528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知识重点例题:质量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知识重点例题:质量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知识重点例题:质量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知识重点例题:质量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知识重点例题:质量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知识重点例题:质量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知识重点例题:质量管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知识重点例题:质量管理2019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知识重点例题:质量管理案例一(质量缺陷、安全措施、验收)背景资料: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建筑面积18600m2,基坑开挖深度5.5m。该工程由某施工单位总承包,其中基坑支护工程由专业分包单位承担施工。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前,分包单位编制了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组织专家论证,监理机构认为专项施工方案及专家论证均不符合规定,不同意进行论证。在二层的墙体模板拆除后,监理工程师巡视发现局部存在较严重蜂窝孔洞质量缺陷,指令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

2、66-2011)的规定进行修整。主体结构施工至十层时,项目部在例行安全检查中发现五层楼板有2处(一处为短边尺寸200mm的孔口,一处为尺寸16002600mm的洞口)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规定,责令现场立即整改。结构封顶后,在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参建方进行主体结构部分工程验收前,监理工程师审核发现施工单位提交的报验资料所涉及的分项不全,指令补充后重新报审。问题:1.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规定,指出本工程的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及专家组织中的错误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2.较严重蜂窝孔洞质量缺陷的修整过程应包括哪些主要工序?3.针对五层楼板检查所发现的孔口

3、,洞口防护问题,分别写出安全防护措施。4.本工程主体结构分部工程验收资料应包括哪些分项工程?正确答案1.不妥之处:经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组织专家论证。正确做法:分包单位编写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后,应当经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总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由总包组织专家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过后,递交监理单位签字后实施。注:背景基坑开挖深度为5.5m,为深基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深基坑工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工程可以由分包单位编写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对于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外表缺陷,应凿除胶结不牢固部分的混凝土至密实部位,清理表面,支设模板,洒水湿润,涂抹混凝土界面剂,应采用比原混凝土强

4、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密实,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摘自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超纲)。3.针对短边尺寸为200mm孔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盖严,盖板要有防止挪动移位的固定措施。16002600mm的洞口,四周必须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防护。4.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包含的分项工程有: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现浇结构。(摘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超纲)。案例二(后浇带、施工缝、竣工验收、资料归档)背景资料:某大厦是一座现代化的智能型建筑,框架结构,地下1层,地上9层,建筑面积12000m2,外墙面及地面装饰材料为天然石材,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智能化

5、程度较高。施工总承包单位是该市第三建筑公司,由于该工程设备先进,要求高,因此,该公司将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某大型安装公司。在工程施工及竣工档案归档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该工程筏板基础施工中,按设计要求留置了后浇带。后浇带中的钢筋及混凝土在基础完成28天后进行了绑扎和浇筑。事件二:该工程的楼板在混凝土浇筑中有临时施工缝,混凝土队在施工缝处浇筑了高一标号的混凝土以防开裂。事件三:在主体结构施工到第3层时,发现有两根柱子混凝土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仍达不到设计要求,最后由原设计院重新核算,表明能够满足安全和使用要求。事件四:天然石材规格为400mm60

6、0mm,铺贴采用湿作业法。石材进场后施工单位对石材的强度、表观密度、外观尺寸验收合格后即进行铺设。地面铺设完成后质检员发现石材表面出现了大量的泛碱、花斑现象,在递交监理工程师的墙面石材灌浆方案中拟采用1:3的水泥砂浆灌浆,灌注分层进行,每层灌注高度为300mm,监理要求方案进行整改。事件五:安装公司将机电设备分包部分的竣工资料直接交给监理单位。监理单位组织了该大厦竣工验收后,发包人要求设计、监理及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工程档案直接移交给市档案馆。问题:1.事件一做法是否妥当?简述理由。2.事件二做法是否妥当?简述理由。3.事件三中,对该工程柱子的质量问题是否必须处理?说明理由。4.事件四做法是否妥当

7、?试分析泛碱现象的原因。5.事件五做法是否妥当?简述理由。正确答案1.不妥。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并保留一段时间(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28d)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但钢筋应是贯通,只是混凝土后填充。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4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2.不妥。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3)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

8、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4)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3.不需要处理。因为按现行质量验收规范: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4.有三处不妥:石材进场后施工单位对石材的强度、表观密度、外观尺寸验收合格后即进行铺设不妥;拟采用1:3的水泥砂浆灌浆不妥;每层灌注高度为300mm不妥。因为:(1)天然石材进场后还应对其放射性指标进行检验。(2)应采用1:2.5的水泥砂浆灌浆。(3)每层灌注高度宜为150200mm,且不超过板高的1/3。5.有三处不妥。分包部分的竣工资料直接交给

9、监理单位不妥;监理单位组织了该大厦竣工验收不妥;发包人要求设计、监理及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工程档案直接移交给市档案馆不妥。正确的做法是:(1)建设工程项目实行总承包的,总包单位负责收集、汇总各分包单位形成的工程档案,并应及时向建设单位移交。(2)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3)各分包单位应将本单位形成的工程文件,整理、立卷后及时移交总包单位。建设单位应收集和汇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立卷归档的工程档案,并向当地档案馆(室)移交一套符合规定的工程档案。案例三(防水工程、消防验收)背景资料:某办公大厦,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面积23824m2,地上10层,地下2层(地下水位-2.0m)。主体结

10、构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为9m9m,局部柱距为6m),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梁模板起拱高度分别为20mm、12mm。抗震设防烈度7度。梁、柱受力钢筋为HRB335,接头采用挤压连接。结构主体地下室外墙采用P8防水混凝土浇筑,墙厚250mm,钢筋净距60mm,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屋面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大厦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智能化程度相对较高。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室内厕浴间楼板二次埋置套管时,施工单位按与楼板同等级的防水混凝土埋置套管,并在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上午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完毕后,蓄水4小时后,下午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事件二:主体结构封顶、外墙砌筑完成、结构验收

11、通过后,开始屋面及外墙保温体系施工。屋面防水等级为级,施工单位仅做一道卷材防水,监理单位认为级防水必须施工二道卷材防水。施工单位卷材施工沿长向、由最高处向最低处逐步铺贴,泛水处采取空铺法。监理认为卷材施工不满足规范要求,提出整改。事件三: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督促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向出具消防设计审核意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问题:1.该工程梁模板的起拱高度是否正确?说明理由。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什么要求?2.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3.事件二中,监理单位关于二道防水的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指出卷材施工中的错误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4.事件三中有哪些不妥?说明理

12、由。正确答案1.(1)该工程梁模板的起拱高度正确。理由是:对大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起拱高度在规范规定梁跨度的1/10003/1000之内。或答(9米跨度的在9mm到27mm之间,且6米跨度的在6mm到18mm之间)(2)底模板拆除时,混凝土的强度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之比应满足以下要求:6m梁跨:75%9m梁跨:100%2.不妥之一:与楼板同等级的防水混凝土埋置套管。正确做法:二次埋置的套管,其周围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比原混凝土提高一级(0.2MPa)。不妥之二:蓄水一夜检验。正确做法:蓄水时间应达到24小时以上。3.监理单位关于二道防水的说法正确。理由:级防水必须二道设

13、防,级防水可以一道设防。施工错误一:由最高处向最低处逐步铺贴。正确做法:由屋面最低标高向上铺贴。施工错误二:泛水处采用空铺法。正确做法:泛水等立面处应采用满粘法。4.事件三不妥之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向出具消防设计审核意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理由:对具备相应情形的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设计审核,并且在工程竣工后,向出具消防设计审核意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案例四(装修工程)(门窗、幕墙)背景资料:某装饰公司承接了某寒冷地区写字楼项目的室内、外装饰工程。其中,室内地面部分采用地面砖镶贴,部分内部装修采用纤维板600m2,室外部分墙面为玻璃节能幕墙

14、,采用进口硅酮结构密封胶,其余外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外镶贴陶瓷砖,门窗为铝合金门窗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建筑门窗进场后,施工单位对其平整度进行了复验,同时对新进场外墙陶瓷砖和内墙砖的吸水率进行了复试。事件二:在送样待检时,为赶进度,施工单位未经监理许可就进行了外墙饰面砖镶贴施工,待复验报告出来,部分指标未能达到要求。事件三:外墙面砖施工前,工长安排工人在陶粒空心砖墙面上做了外墙饰面砖样板件,并对其质量验收进行了允许偏差的检验。事件四:该工程玻璃幕墙采用的是长江牌硅酮结构密封胶,金属扣盖选用的是白云牌硅酮耐候密封胶,层间防火封堵采用的结构胶。为赶工期,单元体板块在工厂加工后第3天

15、运到现场,第2天就进行安装。问题:1.事件一中,门窗工程、外墙陶瓷砖复试还应包括哪些项目,是否需要进行内墙砖吸水率复试?2.事件二中,施工单位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3.指出事件三中外墙饰面砖样板件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正确做法。4.指出事件四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正确答案1.应对建筑外墙金属窗、塑料窗的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漏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外墙陶瓷砖抗冻性复试应补做。不需复验内墙砖吸水率。2.不妥当。理由:复试报告未出来;未报请监理同意。3.存在问题:外墙饰面砖样板件不应做在陶粒空心砖墙面上,而应做在加气混凝土外墙上。并且应对其磁砖的粘结强度进行复验。4.事件四中有三处不妥:1)采用不同品种不可以。同一个工厂应使用同一品牌的硅酮结构密封胶和硅酮耐候密封胶。2)采用耐候密封胶不正确。主体结构、幕墙结构及承托板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密封胶密封。3)做法不正确。板块加工完成后,应在温度20、湿度50%以上的干净室内养护。单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固化时间一般需1421d,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固化时间一般需710d。案例五(地基处理、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背景资料:某新建教学楼,总建筑面积6300m2,地下2层,地上7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基坑深度为7.2m,基础采用桩基础加筏板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