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个特色支点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0794947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一个特色支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找一个特色支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找一个特色支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一个特色支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一个特色支点,做最好的自己郭清华我们背负着教育的行囊,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几年,十年,几十年如一日的走在教育之路上,行板如歌。每到年终岁末,我们总会停下匆匆的脚步,来回顾一年的坎坷艰辛,来反思一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印。曾经我们研究学生,打造学生的精神成长家园;曾经我们探讨生本,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今天我们寻找自己的特色,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要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是要塑造学校的文化之魂,更是要成就教师的个人价值。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说:“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活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我想:对我们一线的老师

2、来说,这个支撑我们生活的的东西应该就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特色。俞国平校长说:“特色人人都有,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特色,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并且用自己的特色来撬动个人的二次发展。为此,我们小学语文高段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将老师们的发言做如下归纳:一、 做特色教师是一种需要做一个特色的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一个没有特色的教师一定教不出有特色的学生;做一个特色的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一所学校需要名教师来引领学校发展的未来,但更需要一批有特色的教师来夯实和支撑学校的现在;做一个特色的教师更是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每个人,每个教师都有成功的渴望,当你寻找到自己的特色并默默地坚守着,你

3、就营造了你自己和你学生的精神家园,你就会幸福而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的热土上。二、 打造特色教师需要一种规划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忙忙碌碌,但不知道为什么而忙?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主动地寻求发展,而是在被发展。陈传敏老师说:“只有去掉这个被字,才能真正地找到自己的特色。我们工作的发条不能太紧,而应变成有松有紧的弹簧,这样的工作才有意思。”作为教科室主任,他又说:“教科室工作要加强弹性管理,提前做好准备,扎实地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不是简单地推动你们去做。项桂云和黄灵君老师认为,老师们在发挥自己特长的时候,学校层面要考虑适当的整合,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不搞一刀切。努力让老师们的特长转变成学校的特色

4、,如这位老师课讲得好,他就在讲课上下功夫;那位老师的文章写得好,他就在写作方面努力;如果有老师擅长教学研究,他就争取在研究中出点成绩;如果一些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有独到的经验,就让他们跳出自己的短板,在带班上做出特色总之,拿出你的成果,你就是一个有特色的教师。操德宝和刘薇娟老师说:“育英大团队的氛围是他们今后二次发展的动力。俞校长的报告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他们身上的不足不会规划时间,不会知识管理。成功不可复制,但特色教师的成功道路可以借鉴学习。”祥和老师、兰英老师、庆乐老师说:“虽然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很多,但作为教师身份的我们要找准自己的特色,将学生的发展和个人的幸福成长联系起来,当下要规划自己切实可行

5、的近期目标,付出实践,走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的道路。”三、 特色教师要懂得坚守俞校长的报告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他说教师不能总是守着原有的那点知识,我们赞同他的观点。雪松和吉光老师认为,一个特色教师要懂得坚守。如何立足第二次成长?一是聚焦自己的特色要用放大镜,二是自定自己的发展规划要用显微镜,三是推广和表述自己的特色要用反光镜。如果你用放大镜去寻找,你总会找到自己要发展的特色。然后细致入微地规划自己的发展阶段。最后要通过文字(比如写日志、叙事和案例等)反观自己的特色形成之路。留下痕迹的最好办法就是文字。当我们做了这些,我们的特色就形成了,就可以用属于自己的特色撬动自己的二次成长。但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多的艰辛和努力,需要你去坚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活法,指标只有一个:你快乐吗?一百个政府,有一百中治国的理念,但指标只有一个:人民幸福吗?同理推断:学校、学生的发展是硬道理,而做一个特色的教师就是硬指标。今天我们做一名有特色的教师走得就是一条新教育之路,最后用新教育的奠基人朱永新教授的一首小诗结束发言:我们是一粒粒种子一粒粒享受教育幸福的种子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终将落到怎样的土壤富饶还是贫瘠,北国还是南方无论把我们埋得有多深,我们都将用我们的特色穿越泥土向着明亮那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