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与工程概论》复习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79102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科学与工程概论》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海洋科学与工程概论》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海洋科学与工程概论》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海洋科学与工程概论》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海洋科学与工程概论》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科学与工程概论》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科学与工程概论》复习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讲 海岸带与海洋地貌3(1)海岸类型的分类及特征(重点粉砂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3(2)稳定型大陆边缘与非稳定型大陆边缘的区别:3(3)大洋盆地与大洋中脊的概念与特征:3(4)海底热液活动的基本内容:3(5)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4(6)海底扩张学说的基本思想:4(7)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4(8)简述威尔逊旋回的基本阶段:4第二讲 潮汐与海浪5(1)潮汐的类型。5(2)潮汐的成因。5(3)大潮和小潮形成的原因。5(4)潮汐对海洋渔业的影响。5(5)海浪的分类。6(6)我国近海风浪规律。6第三讲 海流与大洋环流6(1)简述海水微团的受力情况。6(2)海流的分类。7(3)世界海洋表

2、层环流的分布特征。7(4)简述太平洋海流系统。8(5)简述大西洋海流系统。8(6)简述印度洋海流系统。8(7)简述我国近海环流系统9第四讲 海水的物理与化学特性9(1)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及其分布规律(水平及其铅直方向)。9(2)海洋的热收入主要有哪几种形式?10(3)海洋的热支出主要有哪几种形式?10(4)中国近海的水温与盐度变化规律?11(5)海水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哪些?11(6)海水中的营养盐。11(7)Marcet原则12(8)什么是海水的透明度?什么是海水的水色?12第五讲 中国近海区域海洋学12(1)我国近海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区的主要海峡与岛屿分布情况?12(2)我国

3、近海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区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包括哪些主要海湾?12(3)我国近海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区的径流特征如何?13(4)我国近海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区的水色状况如何?13(5)简述渤海和黄海的水团及其特点。13(6)简述东海和南海的水团及其特点。14第六讲 海洋极地14(1)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各包括哪些区域?14(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如何?14(3)简述南极地区的资源状况。15(4)简述北极地区的资源状况。15(5)简述我国对极地科学考察方面的情况。15第七章 海洋资源15(1)资源有哪些特征?海洋主要包括哪些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15(2)简述海洋动力

4、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及前景。16(3)简述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及前景。16(4)简述海底矿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及前景。16(5)什么是可燃冰? 怎样探测可燃冰?怎样开发可燃冰?17(6)海底热液硫矿床(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的成因及影响因素。17(7)简述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途径。17(8)简述海洋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18(9)举2例说明海洋寡糖的开发利用现状18(10)举2例说明海洋微生物酶的开发利用现状。18第八讲 近海资源养护与远洋渔业工程19(1)我国渔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发展?19(2)我国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如何?还需解决哪些问题?19(3)世界渔船发

5、展有什么特点?如何发展我国的渔船装备?20(4)负责人捕捞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20第一讲 海岸带与海洋地貌(1)海岸类型的分类及特征(重点粉砂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 基岩海岸。 (简要特点:地势险峻、坡陡水深、海岸曲折) 详细特点;1由坚硬的岩石组成;2 他是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入海的边缘;3 地势严峻,坡陡水深。海岸分布着向海突出的海岬和深入陆地的海湾岬湾相间;4 海岸线曲折,多天然深水港湾; 5海浪侵蚀和岩石崩塌作用下形成海蚀地貌。 -分布: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杭州湾以南的浙、闽、粤、桂、琼、台 利用:天然良港、旅游开发 砂质海岸。(简要特点:堆积物颗粒较粗,海滩宽阔平坦) 详细特点

6、:1 通常为堆积性海岸;2 主要由砂或砾砂组成; 3 堆积物颗粒通常较粗,经海水冲刷和搬运形成向海洋缓缓倾斜的沙滩; 4 主要动力是海浪 5 往往形成沙堤、沙坝、沙丘等。 分布:鲁、辽、冀、粤和海南 利用:海滨浴场 粉砂淤泥质海岸。 (堆积物颗粒较细,海岸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 详细特点:主要由粘土和粉砂组成; 主要分布在河口或平原地区; 主要动力是潮汐; 海岸带宽大、海岸坡度小、海岸线平直。 分布:江苏、山东(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河北等地 利用:土质肥沃,适合滩涂养殖:晒盐 生物海岸。 红树林海岸特点: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 珊瑚礁海岸特点:热带急眼海岸边缘。(2)

7、稳定型大陆边缘与非稳定型大陆边缘的区别:稳定型大陆边缘:没有活火山的地震,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非稳定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西大西洋边缘,往往是伴随板块俯冲作用的构造运动所形成的的。基本地貌单位包括:海沟、岛弧、弧后盆地。(3)大洋盆地与大洋中脊的概念与特征: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坡麓与大陆边缘之间的广阔海底,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2.大洋盆地中的一些隆起进一步把大洋盆地分割成许多次一级盆地,大洋盆地一般水深4-6km,局部超过6km。 大洋盆地包括星罗棋布的海山、海丘、岛链、深海平原等。 大洋中脊:即中央海岭,指贯穿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全长65kkm、顶部水深

8、23KM、高出盆地1-3km,有的露出海面成为岛屿,面积占洋底的32.8%,是世界上规模最具打的环球山系。(4)海底热液活动的基本内容:海底热液活动普遍发生在大洋中活动板块边界以及板内火山活动中心,被称为人类认识地球深处活动的窗口,而海底热液活动区中类似“烟囱”的热液硫化物(一种矿藏)就格外引人关注了。它的成因是这样的:海水从地壳裂隙渗入地下遭遇炽热的熔岩成为热液,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铜、锌、铅等金属溶入其中后从地下喷出,被携带出来的金属经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这时再遇冰冷海水凝固沉积到附近的海底,最后不断堆积成“烟囱”。在“烟囱”的周围,生活着许多耐高温、耐高压、不怕剧毒、无需氧气的生物群落

9、,这些生物群落有助于科研人员研究极端环境下生物的生存进化方式以及生命起源问题全球分布情况目前已探知的海底热液地区有:Mohna海岭、南大西洋海岭、卡尔斯伯格海岭、巴布亚新几内亚的Ambitle岛以及加拉帕戈斯群岛。 管状蠕虫是深海海底热液区的代表性物种(5)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陆高而质轻,洋低而质重,较轻的硅铝质陆块浮在较重的硅镁层上。在大陆漂移过程中,在其前方,原来的洋底不断被大陆块掩覆,在其后方,新的硅镁层洋底不断露出。(6)海底扩张学说的基本思想:炽热岩不断从大洋中脊轴部的中央裂谷带涵升,冷藏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底把老洋底向两侧挤推,导致洋底不断扩张洋底存在周期性地幔对流,洋中脊是地幔对

10、流的涵升与离散区,大洋盆地是地幔物质的 运动区,海沟是地幔对流的下降汇聚区洋底岩石年龄由大洋中脊向两侧递增,海底岩石年龄最多不超过2亿年(7)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岩石圈可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很少发生形变;而板块边界是全球最活动的构造带,全球地震能量的95%是通过板块边界释放的。根据板块构造观点,海底扩张实际上是一对岩石圈板块自中脊轴向两侧的扩张运动。板块的旋回性:板块边产生、边消亡,周而复始。板块运动的原动力:地幔物质对流。(8)简述威尔逊旋回的基本阶段:1. 萌芽阶段在陆壳基础上因拉张开裂形成大陆裂谷,当尚未形成海洋环境。如现代的东非裂谷。2.初始阶段陆壳继续开

11、裂,开始出现狭窄的海湾,局部已经出现洋壳。如: 红海、亚丁湾.3. 成熟阶段由於大洋中脊向两侧不断增生,海洋边缘又出现俯冲、消减现象,所以大洋迅速扩张。如大西洋.4. 衰退阶段大洋中脊虽然继续扩张增生,但大洋边缘一侧或两侧出现强烈的俯冲、消减作用海洋总面积渐趋减小。如太平洋.5. 残馀阶段随著洋壳海域的缩小,终於导致两侧陆壳地块相互逼近,其间仅存残留小型洋壳盆地。如地中海.6. 消亡阶段海洋消失,大陆相碰,使大陆边缘原有的沉积物强烈变形隆起成山。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脉.第二讲 潮汐与海浪(1)潮汐的类型。答:潮汐类型可分为三种:半日潮(是在一个太阳日内,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相邻两次高潮或

12、低潮的潮高相等,且涨落潮的延续时间相等,各为6小时12.5分),全日潮(是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和混合潮(在一个太阴日内,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但其潮差不等,涨落潮的延续时间也不等). (2)潮汐的成因。答:地球潮汐变形正球体变成长球体 1.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整体上为地球绕转太阳提供向心力; 2.地球各部分受“差别吸引”,使他产生潮汐形变; 3.同理,月球的“差别吸引”,使地球在绕转月地共同质心中发生潮汐形变。引潮力:引潮力是一地所受天体引力同全球平均引力的差值;正反垂点的引潮力最大。引潮力方向:两头(垂点)向上,中间向下。潮汐隆起:向月(日)为顺潮;背月(日)为对潮 (3)

13、大潮和小潮形成的原因。 答:潮汐的基本周期 每太阴日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每朔望月二次大潮和二次小潮; 逢朔望发生大潮(初一,月半); 逢上下弦发生小潮(初八,廿三)(4)潮汐对海洋渔业的影响。 答:准确掌握海水规律对渔业有很大关系。因为海洋上大潮流水急,鱼群容易分散排向外海,或栖居于中上层;小潮流水缓慢,鱼群易集中推向内海,并下沉海底,是底拖网渔轮捕捞的好机会。(5)海浪的分类。 答:海浪分为风浪(由风直接作用而引起的水面波动称为风浪),涌浪(风浪离开风区传至远处或者风区中风停息后留下来的波浪,称为涌浪),近岸浪(风浪或涌浪传至浅水或近岸区后,因受地形影响将发生一系列变化,称近岸浪),风暴潮

14、(由于气象原因,如台风,强风暴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称风暴潮,亦称风暴海啸),海啸(由于海底或海岸附近发生的地震或火山爆发所形成的波动.),内波(不同密度的水层处而产生的波动),潮汐波(由于天体引潮力作用所产生的波动).(6)我国近海风浪规律。答:冬季,盛行偏北风,风力较强.渤海,黄海多西北风西北浪,东海北风和东北风,南海东北风东北浪.夏季,盛行偏南风,风力较弱.渤海,黄海及东海北部为东南风,东南浪,东海南部和南海为西南风偏南浪.年平均大风日数,东海沿岸最多,黄海,渤海沿岸次之,南海沿岸最少.我国近海的海浪主要受季风影响,台湾海峡浪高最大.冬季,山东半岛成山头附近,济州岛以南海峡,琉球群岛西侧海峡,台湾海峡以及台湾以东的金海海绵,均属大浪区.夏季,除热带气旋造成的大浪外,风浪均较小.第三讲 海流与大洋环流 (1)简述海水微团的受力情况。作用在海水微团上的力可归结为两类主动力:引起海水运动的力 如重力、压强梯度力、风应力和引潮力等被动力:海水运动派生出的力 如科氏力、摩擦力等重力地心引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单位质量海水所受的重力即为重力加速度g,理论上它是地理纬度和海洋深度z的函数,但在海洋学中一般将其视为常量。与重力处处垂直的面称为等位势面,静止状态下的海平面就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